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1-09-10李艳
李艳
【摘 要】中小学教师承担着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是公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素质教育的高低。建立一支“师德佳、业务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尤为重要,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增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意识、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体系、重视考评机制、强化教学日常管理等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师德素养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29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这个职业中的特殊表现,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群体、教师学生及教师和学校领导、家长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它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特性。西汉学者扬雄曾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每位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通过学生影响到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劳动的成败,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校师德建设力度不够,缺乏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有待整体提升。学校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师德建设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间断性显著。学校往往重视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业成绩,很少将师德修养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中,认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师道德建设。很多中小学校都存在片面重视教学质量,难以将师德师风工作放在其应有位置上的问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尚未真正地落实在工作实际中,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存在片面认知,错误地将师德师风当作是一种上级布置的任务,应付了事。
(二)教师对师德修养意义理解不够,缺乏职业使命感
不可否认,部分一线中小学教师对师德修养意义理解不够到位,缺乏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积极主动性不够,终身学习意识匮乏,教学缺乏创新,将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与高尚情操抛于脑后,见利而动,以致丧失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缺乏职业使命感,会导致教师不注重师德素养的提升,缺乏教育热情和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绝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轻视学生思想道德及价值观念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引导,在教学中难以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教书育人得不到全面落实。
(三)教师不拘“小节”,师表意识淡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作为教师永远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看待教师个人行为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形成的久远影响,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问题”,不及时纠正个人不良行为。如学校禁止学生吸烟,而有些教师则在学生面前吸烟;有的女教师染金黄或红色头发,衣着不够得体大方;一些教师不注意言行的规范性、师表性;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一些教师却在课堂上接打电话;等等。有的教师打着“恨铁不成钢”的旗号,遇到“不听话”或者学习不好的学生拳脚相加或变相体罚,甚至用一些刺激性话语来“教导”学生。这些错误行为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践踏了学生尊严,遏制了学生个性长远发展,严重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
(四)价值观异化对教师队伍的冲击
目前,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物价、房价等飞速上涨给广大教师带来了难言的压力。有些教师难抵物质利益的诱惑,价值观、金钱观、利益观发生改变,功利倾向明显,个别教师在不断滑坡的社会道德状况裹挟之下,也不断降低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犯错误时不进行自我批评和反省,却将犯错原因归咎为外因,有的教师甚至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进课堂,对学生态度冷漠。随着补课风潮,部分教师在高额报酬前丧失了基本职业道德,上课少讲或不讲,补习时重点讲,助长了补习班、特长班、名师班盛行。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意识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用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重点加强习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学懂弄通、入脑入心,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范。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教师言行举止。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政治和教育理论来武装头脑,切实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学校要大力推进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使教师能够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自觉学习并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应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经常组织师德行为规范测试和日常监督,不断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
(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体系,重视考评机制
学校应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引导教师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爱带给每个学生。学校应狠抓师德建设,促进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规范化和长效化。学校应多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培训、监督、考核、奖惩一体化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激励教师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使其热爱教育,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到正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师德管理方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加以规范。围绕“中小学师德建设”展开一系列活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结合实际谈师德,立足岗位扬师德、不折不扣树师德”的共识。建立、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中小学校要根据现行的政策、法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上不能只注重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成绩,也要对职业道德的各个维度进行考核,在评价主体上坚持多元化,把学生及家长意见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中。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学日常管理
学校在日常管理中要切切实实地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不能仅仅只是表面上应付工作,对教师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要让教师将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于心,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校实际管理阶段,应当更加注重对流程化项目的精准把控,依托管理机制,定期开展检查及总结工作。应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基准,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原则,对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化建设。尤其是教师教学过程,应当针对更为细化的环节,严格要求形成一套系统、教师和学生都应遵守的规则,定时进行教师自查自评、学生自查自评、师生互评、教师互评。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按照既定标准制订更为完善的教学组织课堂过程,提高教学的规范性及有效性,进而实现对良好课堂氛围的合理创设。
(四)树立典型教师道德模范标杆,加强团队凝聚力
师德作为教师全员性的职业道德,既要求面向全体教师,更要树立典范,进行正面引导。在教师中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树立典型,大力宣传“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模范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可以树立典型的道德模范标杆,让全校加以学习和效仿,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职业道德氛围。通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模范”等评选,树立学习榜样,宣传先进事迹,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学校定期开展“师德承诺”“师德演讲”“师德培训”“师德考核”等活动,强化教师“以德为先”“德能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找出自己的差距,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
(五)教师应促使自身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持续提升
教师要把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作为教学工作中的必修课,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教师风范,做到内外兼修,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在爱岗敬业的同时,不断进行继续学习及品质塑造,促使自身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持续提升。要时刻秉持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做好学生的知心伙伴,心系学生的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动向,倾听学生的诉求与心声,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张永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实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2]邓镇毅.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
[3]周文琳.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12.
[4]杜興荣.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