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音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课的衔接研究

2021-09-10尹双涛

南北桥 2021年3期

尹双涛

【摘    要】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与中小学的音乐课出现了脱节现象。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所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中小学的音乐教学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师的音乐教学体系沒有切合实际进行中小学师资的培养;二是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所开设的课程多属于精英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中小学音乐课堂“多面手”的课堂教学需要;三是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设置不够合理科学,导致实际的教学实习环节没能培养出高师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技能。根据以上原因研究中小学音乐课堂,贴近中小学的音乐课堂需求,让所有的高师音乐毕业生都能很快进入角色,完成学生到教师的快速转变,适应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需求,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课堂  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28

本文依据现有的地域优势——安阳师范学院与周边中小学的对接来分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试图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来探讨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改革方向,以期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的科学衔接和融合抛砖引玉,进而剖析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短板,然后解决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对接问题,并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使更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衔接问题,并做进一步的深入讨论,深化应对策略研究,更好地解决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脱节问题,助力教育强国。

通过对中学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调查与走访,获得了新形势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与组织策划工作。通过对就职单位音乐师资的了解得知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还不具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应是在符合基础教育实际的前提下调整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课题依据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学实践平台进行教学探索,通过一系列的实施方案促进高师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互衔接的推进,以更好地让高师音乐教育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育。

第一,高师的音乐教学体系没有切合中小学师资的培养。当前,高师音乐教学要面向国家和人民的需求,重视高师的实用性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从事高师教育教学的教师要着重进行高师教育与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教学,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过对大四即将毕业学生的访谈得知,多数学生认为在大学时所学的知识派不上用场,不能“学以致用”,甚至出现“学非所用”的现象,无法很好地适应现有岗位的教学,存在着能力和要求“两张皮”、眼高手低的现象,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师的角色,不能快速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更缺乏从事校园文化建设的专业技能,致使一些中小学对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产生质疑。这些现象势必会让刚进入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探求摸索上课模式,时间成本太高。

第二,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所开设的课程多数还属于精英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中小学音乐课堂“多面手”的课堂教学需要。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从2016年至2019年一直对音乐学院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单位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无法快速地进入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角色,走上中小学音乐课的讲台后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上音乐课,对新音乐课程标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有很多学生由于所学知识单一,综合素质不够强,知识面狭窄,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角色。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除了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及努力程度以外,目前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也存在一些弊端。

第三,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设置不够合理科学,导致实际的教学实习环节没有能很好地培养出高师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技能。“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是强调音乐学科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综合及音乐与其他人文学科之间的综合,做到符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专业学习“单打一”已经完全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堂。课题组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了访谈。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大学时所学的知识似乎无用武之地。由于原来在高师院校学得太专一,所以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高师音乐教学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学习专业音乐院校的方向上,主打一项专业,将之吃透、学通。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定要结合院校办学实际和生源质量。以笔者所在的安阳师范学院为例。安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为主要办学目标的高等学府。中小学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学校育人的关键,如若此项不合格,何来办学定位。具体到音乐学科,办学方向就是主要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让所培养的学生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组织与教学。但是实际情况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也走上了“精钻研、细打磨”的专业学习之路。学生进校之后就有主辅修之分,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好好学习主课,辅修只是了解一点而已”的假象。此种学风造成了学生的“瘸腿现象”,认为自己只是某一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导致除了本专业方面的事情会做,别的就不会做、不愿意做,结果就是毕业到就职单位后,声乐专业的学生不会排练合唱、器乐专业的学生不会排练乐队、舞蹈专业的学生不会舞蹈编排、策划演出等,而中小学所要求的音乐师资是“多面手”,要求教师既是艺术活动的策划能手,合唱团、小学生乐团的指挥,又能当学生歌唱表演的钢琴伴奏,可想而知,目前的状况距离实际要求的目标技能不是相差一点点。

通过对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了解发现,目前音乐教育现状虽然有了改进,但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不充实,照本宣科,有些中小学的音乐课甚至被主课占用。教师在课堂上重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对于教学过程和结果总是力求控制在自己的设想中,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还是以掌握音乐知识的量、识谱和歌唱等具体技能内容来衡量,背离了真正的教学目标。

从走访调查与听课的情况来看,中小学音乐课还是以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为主,教师追求课堂教学中的整齐化,忽视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个性化,这相悖于音乐教育的创造性,更不符合《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新课程中体现了很多唱、弹、讲、跳相结合的多层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能唱、能弹,还要能讲、能跳,单一的能唱、能弹,已经不再是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当今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大都只重视音乐本学科的教育,而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培养,甚至忽视姊妹艺术的学习和理解。《音乐课程标准》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但事实上,高师音乐院校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主要基地,《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的成效如何直接与高师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有关。所以,在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改革的时候,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也必须相应地行动起来并走在前面。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高师音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脱节症结所在。高师音乐院校应该注意到这一现象,并予以充分的重视,以求改变现有状况,让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与中小学的音乐课堂能够有效衔接起来,做到人尽其用,更好地服务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培养祖国的未來,让中小学生更好地成长,解决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脱节问题,助力教育强国。【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批准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项目名称: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项目《音乐类专业“以舞台为主线”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387】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白如雪.高师院校与地方中小学音乐教育校校衔接的模式研究[J].北方音乐,20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万爽.高师音乐教育应如何应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J].黄河之声,2013.

[6]郑焱.高师声乐教学如何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2(08).

[7]范琳琳.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现象分析与改革策略[J].北方音乐,2019.

[8]艾莉丽.浅谈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中小学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0(35).

[9]杨炀.关于国外三种音乐教学法在我国音乐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22).

[10]吕爽,吕庆权.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中弹唱课与中小学音乐教材相结合[J].中国农村教育,2019.

[11]郑学智.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应努力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服务[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