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本被书商拒绝121次的书

2021-09-10译林

阅读时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波西摩托车哲学

译林

20世纪70年代,有本书曾以一种特别奇特的方式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因为它被121家出版社拒绝。好不容易威廉·莫罗出版社签下了这本书,但作者只拿到了3000美元预付款。编辑还告诉他说,别指望从这本书上挣更多钱了。

万万没想到,这本书一面世就火得一塌糊涂,第一年即销售达百余万册,而且在之后十余年中一直位居畅销排行榜,可谓是超级畅销书。这本书就是美国作家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的代表作《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它不但慰藉了几代人,而且成为了美国多元文化的存在基础,更让波西格成为现象级畅销书的作者,被称为“七十年代的梭罗”。

01精神撕裂的哲学家

波西格9岁的时候智商就已经达到了170,连续跳级数次之后,14岁从高中毕业,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学习生物化学专业。

如此聪明的波西格,却总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艰难行走。

他曾经想从科学里面探究出可以解释一切的理论,后来发现科学并不能提供给他想要的答案:“科学甚至无法教我如何理解与我同坐在教室里的女生。”这个发现使他丧失了对科学的兴趣,学业成绩一落千丈,最终被学院开除。

18岁的时候,波西格参了军,二战后被派守到南韩。服役期间,他接触了佛教。在完成了废弃已久的学业后,他跑到瓦拉纳西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和文化,希望佛学和禅宗能解开他的迷茫和疑惑,结果反而使自己更感无知与浅薄。

更糟糕的是,受困于西方哲学理论二元对立与二分法的波西格,在1961年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抑郁症,多次被送进精神病院,接受过多达28次休克疗法。

波西格曾经在采访中透露过接受休克疗法的感受:他服用一种药,能使人呼吸停止,思想放空,醒来之后的自己恍若隔世,不知自己置身何处,像是经历了一场宿醉。

1968年出院的波西格成了一名电脑技术员,之后他带着儿子克里斯骑着摩托车进行了一场从东到西穿越美国的旅行。耗时17天的旅行归来之后,就写就了影响哲学历史上一代人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02一次回归自我的旅行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小说,是自传,是游记,更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的哲思之作。

这本小说结合了父子两人旅途中的见闻、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等日常生活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与评论,以哲学思考,做出了大量关于科学与艺术,精神与物质,科技与人文,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等的诸多讨论。

小说中主人公被狂热的思想折磨得几经崩溃,最终在旅途的终点,看到大海的那一瞬间找到了生命的真谛,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但作者却说:“本书不应该在任何意义上,與东方佛教徒的禅学实践联系在一起。它与摩托车的关系也不是很大。”其实,读完你会发现——禅在讲如何去寻找内心的宁静,也就是我们的主观意识,而摩托车维修艺术则象征着外部的存在,也就是客观,作者写自己路途的见闻,与友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

这本书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借用伏尔泰的表达就是,它既不“禅”,也没有“摩托车”,更别说“维修艺术”了。然而就是如此“三不像”的书,却成为了整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畅销的书籍,在那个迷茫和盲目的时代,帮助人们“寻找支离破碎文化的整合之道”。

03时代中的一剂良药

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迷幻药、摇滚乐、嬉皮士、“垮掉的一代”还有“自私的德行”横行的年代,人们对社会的迅速发展感到恐惧和慞惶,对于科技和人文的冲突感到无所适从,从而选择在迷幻和虚拟中逃避现实的矛盾和挫败感。

波西格在书中强调的“对待机械的态度”,反对那些排斥科技的人自欺欺人逃避现实,更是使这本书成为无数技术从业者的案头书:“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边修行,就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

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就像是一剂良药,疗愈了人们心中的业障。

阅读过本书的人几乎都认为,这本书影响自己最大的就是“看世界的角度”。

霍金说:“我因为写了一部人们把它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相比较的书而感到甚受恭维。我希望拙作(《时间简史》)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使人们觉得,他们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也说:“全国人都应该读读它。”

(源自“李强好书伴读”)责编:何建娇

猜你喜欢

波西摩托车哲学
开摩托车的闪电小鸡
灿烂又孤独的王尔德
图侃天下
有心与无意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好玩的摩托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