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措施对眼外伤眼球摘除术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9-10谷丽丽

医学概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眼外伤焦虑情绪

谷丽丽

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护理干预模式在眼球摘除术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旨在为探索患者焦虑情绪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找到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方法 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眼科收治的眼球外伤患者中选取3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组,15例给予一般护理操作的患者为对照组,另外15例患者护理干预模式为研究组,对于两组患者术后的焦虑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做综合比较。结果 患者在没有进行护理前相应的焦虑评分是无意义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是存在优势的,远远低于对照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是小于对照组很多的,提示术后恢复较对照组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眼球外伤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模式优势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有有帮助的,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眼外伤;焦虑情绪;生活质量

眼球外伤属于眼科较为高发的眼部意外,创伤大、危险性高,眼外伤是眼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者会使患者出现眼内容物大量脱失,眼球塌陷或者严重变形,失去复明希望,需要实施眼球摘除术,该过程中,患者不但会出现视力下降,还会出现机体残疾等情况,大部分患者无法短时接受这种打击,情绪上会受到很大打击,常会产生抗拒、焦虑不良情绪,过激者甚至会严重抵触医生的治疗方案,影响患者后期治疗方案的实施[1];本文主要研究护理干预在眼外伤患者中的疗效,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30例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龄为35-79岁,平均年龄为(55.44±10.30)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已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上数据呈均衡化分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同时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力度。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实行系统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心态的变化,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做好沟通交流准备及情绪疏解,消除患者焦虑情绪,强化患者恢复的信心。注重加强患者的心理引导,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加强安抚工作,同时告知患者专业相关知识,手术前,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眼球摘除术的重要性,让患者从心理上慢慢适应并接受该治疗方案,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利弊性及相关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消除手术治疗的恐惧感,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在治疗过程中耐性听患者诉说,让其充分抒发释放内心不悦的情绪,并真诚的表示同情、理解,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必要性,向患者讲明受伤眼球的危害性,若患者有需求向患者推荐安装义眼,同时对义眼的功能给与详细的介绍,对患者的隐私给与保密,尽量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的到来。②眼部护理:重视眼部的变化情况加强观察,一旦患者出现眼部不适,及时告知当班医生给与及时有效的处理。嘱咐患者要遵循一定的用药原则,注意保持眼卫生,防止眼部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加强患者眼部敷料的观察,观察其有无渗血、渗液,加强眼部的炎症的处理,一般滴注抗生素滴眼液,4次/d。避免脏水进入眼部。③情绪的安抚:眼外伤的发生一般较为突然,具有突发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一时无法接受该事实,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做好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的安抚,尽量避免将该负性情绪传递给患者,让其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温暖。

1.3评价标准

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案后进行评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该量表内容有20个项目,分为4个等级,评分中得分越高预示着患者的焦虑感越发的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 SAS 评分比较

患者在没有进行护理前相应的焦虑评分是无意义的,在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是存在优势的,远远低于对照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1.

2.2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实验组得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分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生活质量均有所降低,两两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眼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多见于车祸、打架、工伤后,大多数的眼外伤会并发眼球摘除,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给与患者一定的护理方案,对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意义重大[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得分和焦虑得分均低于治疗前,相互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得分,两两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实验组得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分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分均有所降低,两两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给与患者本人及家属心理安慰及支持,使患者精神和肌肉得以放松,纠正患者主观上的错误认知,使其有积极的心态面对病情,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及睡眠[3],综上所述,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意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心态及睡眠,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獻:

[1]李伟珊.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手术患者心理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7):132-133.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宿州市立医院)  安徽宿州  234000)

猜你喜欢

系统护理干预眼外伤焦虑情绪
眼外伤:“突如其来”的眼睛“杀手”
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观察
ABC情绪理论下一例高三女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患者的作用评价
新入园幼儿适应性问题分析
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的影响
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探讨
高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