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人的战场永远在人民需要的地方

2021-09-10柴英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邢台救援队老兵

在河北邢台,有一支赫赫有名的民间救援队,曾参加过汶川大地震救援,抗击新冠疫情运输物资等急难险重的任务,被河北省及邢台市授予 “优秀志愿者组织”。队长陈瑞明,是一位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军人。脱下军装 ,不改军人本色。4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不怕牺牲,勇敢坚毅,热爱人民的军人本色。退伍后,主动担当,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为社会献爱心,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誉,用实际行动为军旗增辉。2019年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他“河北省优秀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一、好男儿志在军营 战场上铁血筑忠诚

陈瑞明出生在河北承德围场大山深处,和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儿时的他对军人有种说不清的神圣感,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故事他百听不厌。1986年秋天,他听过自衛还击战英模蔡朝东的一场激情报告《理解万岁》,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男儿就该有热血忠魂,保家卫国上战场。当兵,上战场,杀敌,保卫祖国,这些念头让他热血沸腾,他再也坐不住了,十五岁的陈瑞明找到了民兵连长,虚报了年龄,报名参军。

1986年11月13日陈瑞明应征入伍,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参加对越作战的任务,得到消息的那一刻,他马上写下血书:“坚决参战,绝不留守;为国捐躯,死而无憾!”部队的首长被这个 “娃娃兵” 的决心和勇敢所感动,12月9日他如愿以偿随部队参加老山对越作战。

临战训练期间十五岁的陈瑞明毕竟年龄小,身体单薄,每次考核都是全连的尾巴。当时体能训练每人负重80斤,连首长考虑他岁数小让他背50斤的土包,可他说我是军人不是孩子,跟大家一起负重训练,他牢记连长的话,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自己主动加班加点训练最后在上阵地前,全师组织验收考核.陈瑞明的成绩是全团第一名,全师第二名。军首长给他题词 “冠军今年十六岁”,长城战报、解放军报和老山精英书籍上刊登了他的事迹。

在上阵地的时候,陈瑞明和战友们一样写下了遗书:“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在你们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们不孝的儿子可能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你们,但是走得非常壮烈、走得非常光荣,虽然不能再给你们在身边尽孝,但是我听从你们的嘱托,为国尽忠了,我没有给你们丢脸,没有给家乡的父老丢脸。请用我的500元抚恤金,给爸爸买一支猎枪吧!这样每当你握枪在手的时候,就会感到你的儿子和你在一起,因为爸爸常说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我没有给你们尽孝是我最大的遗憾,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们的儿子,在你们膝前尽孝……”

在当军工的时候,体重94斤,身高164厘米的陈瑞明,每天要从船头往八里河东山炮兵阵地背炮弹,每次一百多斤,在396级的台阶上(炮弹箱子搭建的)手脚并用爬上去,身子被荆棘划破、肩膀被磨破每天伤口没有愈合又摸出新的伤,血水每天在肩上流淌,他没叫一声苦!在前运后送的时候要跑步穿过百米生死线,稍微不慎就会被越军的高射机枪击中。在1.28战斗中,他顶着纷飞的弹片,将被大火困在猫耳洞中的八名战友解救出来。在1.29抗敌反扑战斗中,他在牙齿被炸掉、嘴唇撕裂、头部受伤、胳膊和腿被弹片击伤的情况下,不下火线,硬是带伤坚守阵地,他所在的连队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牢牢的守住了阵地一百多天,并坚持到最后换防才撤离阵地。因为当时阵地环境恶劣,伤口发炎不能及时处理,居然生了蛆,痛苦不堪,他咬牙坚持,没有叫一声苦。身体也因此落下永久的伤疤,直到现在伤痛还经常困扰着他。

每每回想起这些,陈瑞明总感觉和那些受伤致残的战友比,和那些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永远长眠在南疆的战友比,他说我这点伤痛不算什么,他所在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老山作战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他被授予“老山作战优秀战士”,同时授予上士军衔,担任班长,并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组织“牛城抗震救灾老兵突击队”冲向汶川抗震救灾最前线

1990年退伍后,他回到了家乡,当看到是满头白发的双亲都病倒在床时,他从战友那里借来了钱,把父母送进医院,一个月后,积劳成疾的爸爸就病故了,妈妈受不了爸爸去世的打击,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去世前,妈妈谆谆嘱咐他,做个好人,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退伍后按照当年政策从哪里来回到那里去,陈瑞明回到了老家承德围场。妈妈因为儿子年少参战整日思念、担心,哭坏了双眼,陈瑞明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借钱带着妈妈来到邢台的眼科医院治病,为了支付高额的医疗费,他曾四次卖血,最后在战友的帮助下终于凑够了住院费。后来,父母去世,他为了还债四处打工,最终留在了邢台。

生活的艰辛,挡不住他的善心、爱心,让他更加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荣军医院看望那些老红军、老革命,陪他们聊天,帮他们修剪指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心不改,经常回老部队慰问官兵。每年新兵入伍的时候,他都借来摄像机给新战士录制光盘,邮寄到新战士家中,让家长了解孩子在部队的情况,更好的鼓励孩子当好兵!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时刻关注着灾区的情况,看到灾区缺少救援人员,他有了前往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想法。但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他决心组织战友和爱心人士一起,组建一支救援队,于是他通过互联网向战友们发出了倡议:

亲爱的战友们,二十年前我们风华正茂,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义无返顾走进了硝烟弥漫的老山战场,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二十年后虽已脱下军装步入中年,但我们永远是人民子弟兵,四川的灾情向我们吹响了集结的号角!为了灾区的亲人们我们要重新走到一起,组建“牛城抗震救灾老兵突击队”。

陈瑞明的号召,得到了老兵战友的积极响应,很快,“牛城老兵突击队”就有很多人报名参加,最后由77人组建了是邢台市第一支民间公益救援组织、第一支经过四川政府批准入川救援的志愿者队伍,由他担任队长。经过积极准备,他带领救援队迅速出发,于5月15 日 到达北川,投入救援战斗。

陈瑞明把这77名战友分成7个战斗班、一个医疗组、自己带领12名党员组成党员战斗班,专门执行急、难、险、重的任务。抢救伤员、搭建仓库、搬运物资、卫生防疫、……在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下,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牛城抗震救灾老兵突击队”的队员;哪里有伤员,哪里就会留下他们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奔波和回应。在救援过程中,因为余震导致千斤顶滑脱,他腰椎被压伤,战友们都劝他撤回邢台接受治疗,但是他想他代表的是邢台形象,代表的是老兵的形象,他不能后退,一直靠打封闭坚持在一线指挥救援,直到任务完成才撤离。那次受伤留下了后遗症,直到现在伤痛还一直困扰着他。

“牛城老兵突击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有事兒就找牛城老兵突击队”,群众的认可给了他们巨大的鼓舞。

据不完全统计,在灾区的21天中,他们共救护转运伤病员800多人、卸下了167个车皮和130卡车的物资,1万余吨。

救援结束后四川省专门给邢台市委、市政府及时任市委书记和市长发来感谢信,高度赞扬老兵救援队在四川救援过程的成绩,感谢邢台政府对灾区的大力支持!老兵救援队用过的救援器材,已经被四川江油市“感恩园”作为两个城市的友好见证永久收藏的陈列展出,陈瑞明的事迹录入《四川江油文史》。

三、抗击新冠疫情冲在第一线 再显军人本色

今年49岁的陈瑞明,退伍三十年如一日,退伍不褪色,传播大爱,尽显了一个退伍老兵的军人本色。2018年6月至今,行程几万公里,从小学到大学、从机关到企业,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英雄们的故事,传播忠诚、责任、担当、感恩、奉献理念。先后到北京理工大学,承德体校、云南文山学院、河北省兵之初教育集团、邢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邢台热力总公司、邢台一中等等百余家单位讲课,传承红色基因,同时讲好英雄故事,并培训重大灾害面前的紧急逃生、自救互救等知识,近百场活动。

今年春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撞击着他的心灵。国难当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不能袖手旁观。陈瑞明和救援队政委陈建一起向国家卫健委应急办、中国红十字会、幸福中国行零点行动组委会,邢台退役军人事务局几家单位递交了请战书。最终中国红十字会向老兵救援队下达了向武汉运送物资的任务。于是,他们迅速组织“老兵车”,派出了2名司机,3次执行任务,接连5天6夜横跨9个省、行程6000多公里驰援湖北武汉,运送近千万元医疗应急物资。

三星集团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湖北捐赠8000套防护服,“老兵车”再一次一夜风雪送“战袍”!

1990年至今,他为需要救助的人员募集善款100多万元,参加过汶川、玉树、舟曲、邢台水灾等救援任务。老兵救援队被省、市授予授予 优秀志愿者组织,被邢台市委、市政府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四、担任电影军事顾问 又为军人增光

陈瑞明不愧为是一名铮铮铁骨的军人,无论做什么都做的出色。今年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为了纪念志愿军的丰功伟绩,一部电影《金刚川》风靡全国,而此片的军事顾问和军事总教官就是陈瑞明。

2020年7月11日至9月20日,陈瑞明率队参加由导演管虎等联合指导的抗美援朝电影 《金刚川》的拍摄任务。档期时间紧任务重,六名教官要在很短时间内把近3000多名演员的军事动作和战术动作按照当年战场还原,任务非常艰巨,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剧组和观众的认可。陈瑞明在现场拍摄期间,一名演员眼看就要滑到沟里,他一个健步上前把演员推开,自己双膝被磕伤,回去后他用绷带缠好,每天吃止痛药,涂外用药,坚持在一线拍摄现场带队指挥,一丝不苟地纠正演员的军事动作,事后剧组知道后,感动地说:陈瑞明真不愧为是经历过战场考验的硬汉子!

他退役后先后评为中华首届十大慈孝人物、全国优秀志愿者、第八届中国志愿者优秀个人,河北省抗震救灾优秀青年志愿者、河北省优秀志愿者、全国首家退役军人《讲习所》首席讲师等等,他所带领的老兵救援队被省市授予 优秀志愿者组织,

如今陈瑞明已近知天命之年,虽然身体多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多种并发症,因为在四川救援压伤腰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他仍然继续做着公益事业;作为军人他铁骨铮铮,一世豪情!有人问他:老陈你身体有病,又不图钱,这样忙碌你图个啥?陈瑞明真诚地说:“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永远是一个兵!”这就是陈瑞明的情怀。

(作者简介:柴英,银河悦读中文网总编,北京安宁庄军休所军休干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海淀作协会员)

猜你喜欢

邢台救援队老兵
老兵
流离失所老兵的“天使”
A preliminary study on Whether binding theory is adapted to the reflexive pronouns in Chinese and ziji‘self’in Chinese
老兵
老兵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