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媒体思政课学习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21-09-10陈思露
陈思露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几乎变革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方式,教育也不可避免的被推向了"在线"时代,新媒体思政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量表型问卷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群体新媒体思政课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现问题,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新媒体在思政学习使用中提供新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思政课;影响因素
一、问卷设计
问卷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基本信息相关问题”“学习意愿相关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相关问题”。其中,主体部分为“影响因素相关问题”。因此这部分问题又分为了三个维度,分别为“新媒体思政课自身属性”、“学习者态度”、“学习环境”,这三个维度基本包含了大学生新媒体思政课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各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展示
(一)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发放174份,实际回收问卷数量为161份,回收效率为 92.5%。
(二)问卷人口分布规律
所收回问卷中,男性占比 41.6%,女性占比 58.3%。性别比例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男女比例,可以认为是较为平衡的状态,对于后期问卷的数据分析的影响因子较弱,可以忽略不计。
(三)问卷信效度分析
KMO值为0.962,大于0.6。信度系数值为0.995,大于0.9,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可以进一步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
(四)研究变量描述分析
1.学习意愿描述性分析
对五级量表进行赋值并计算出平均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利用新媒体学习思政课,但学习意愿仅为较低层级的愿意参与学习。这说明激发学习者更高层次的学习意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2.新媒体思政课属性描述性分析
在新媒体自身属性方面,各个属性的平均值都较高,均超过了3。但值得注意的是“互动性”中的“与教师交流”相对应其它选项较低,仅有3.20。推测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性的学习,不太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或与老师进行交流。新媒体思政课可以考虑创新回答形式,比如在课时进行的过程中同步发送老师所提的问题,回答问题后有相应的积分等,由此加强师生交流这一教育重要环节。
3.学习者态度描述性分析
学习者“认知态度”“情感态度”相对都比较均衡,但“情感态度”中的“我认为新媒体思政课是有趣的”这一项明显偏低,这提示我们,加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将思政课的学理性与趣味性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得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意愿,从而加强学习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4.学习环境描述性分析
通过学习环境的平均值对比可以看出,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平均值较低,这两个方面应重点加强。学校要形成有利于学习新媒体思政课的氛围,同时加强家校联系,鼓励家长分析优质的新媒体思政课资源给孩子,从而潜移默化得增强大学生学习新媒体思政课的学习意愿。
(五)相关性分析
1.新媒体思政课自身属性与学习意愿的相关性
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大学生学习意愿与新媒体思政课的属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具体分析可知:12项具体选项之间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要求新媒体思政课应全面均衡发展自己各方面的属性,不能顾此失彼。
2.学习者态度与学习意愿的相关性
学习者的态度与学习者的意愿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提示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学习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新媒体思政课可以提高多种思想政治素养,使他们认为新媒体思政课有用并对其感兴趣。
三、建议与对策
由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新媒体思政课自身属性、学习者态度还是环境,均对学习意愿产生影响。因此这三个方面均需给予一定的重视
新媒体思政课自身属性方面
开发者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思政课自主性与交互性的独特特性,使得习过程的个人化、中必化和一体化,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思政相关知识;学习者随时处于一种由各个交互主体组成的主体际交互环境中,如此而来,个体情感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释放,从而使得学习者学习时专注度提高,增强新媒体思政课的学习意愿。
学习者态度方面
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学习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新媒体思政课可以提高多种思想政治素养,使他们认为新媒体思政课有用并对其感兴趣,这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十分重要。
环境方面
学校环境:建立良好的思政课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新媒体思政课的学习意愿。思政教师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传课程,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将新媒体思政课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有利于班级同学形成积极利用新媒体学习思政课氛围,重视新媒体思政课的学习,增强新媒体思政课的学习意愿。
网络环境:完善思政课新媒体平台的建设,经常为大学生推送他们感兴趣思政课,使得学习的时间尽量少得被娱乐功能占用。
家庭环境:教师应与父母进行良好沟通,加强家校联系,首先树立家长的正确意识,建议他们给孩子分享新媒体平台上的思政课或思政相关知识。
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新媒体学习思政课的社会舆论,推动大学生学习新媒体思政课的学习意愿。
參考文献:
杨晟颢,郑雅茜.新时代高校“大数据+思政”育人模式矛盾与对策[J].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19(02):132-137.
何克奎,李仲良.“以人为本”视阈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5):119-120+130.
盛俊,沈利.高校课堂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J].智库时代,2019(S1):54-55.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