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的途径研究
2021-09-10郝新新
郝新新
摘要: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任务,高校在重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应关注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心理健康品质,提高心理行为调控能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具备创新意识、开拓思维、勇于创业、乐观正向的综合素质人才。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的必要性,面对当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上的常见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11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助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高品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尤为重要,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为此,高校在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正确的心态应对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难,积极面对并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多专多能”中的高品质的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创新型社会主义建设输入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1]。
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同时决定着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是长期并艰难的,需要创业者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行为的调控能力。创业道路上,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人际能力,勇于拼搏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都是创业者宝贵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引领创业者走向成功。创业过程中,产生的迷茫、狂热、畏难、焦躁、懈怠、自我怀疑及否定的心理,需要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行为的调控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克服不良的心理情绪,缓解不适的心理状态。以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应对遇到的困惑与艰难,找到正确合理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创新型国家现代化建设投入自己的力量。
二、创新创业过程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面对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鼓励大学生从传统就业迈向创新创业的时代下,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浪潮中追寻着自己的创业梦。而在创新创业不易的过程中,大学生在不同的创新创业时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况。
(一)创新创业初期
一是创新创业初期,大学生往往在申报创新创业项目,拟定创业方向上,会产生“迷茫心理”。由于可申报的项目众多,大学生创业者在选择创业目标及确定创业方向时,会出现内心不确定,心理迷茫状态。二是在预期思想上,受到创新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鼓舞,以及身处高校热情创业的氛围中,会产生“狂热心理”。大学生内心易营造出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美好憧憬以及必胜的信念,而在现实申报以及之后的创业过程中,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创业道路的艰难,导致未做好创业抗打击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三是在实践创新创业上,是需要创业大学生把想法付诸于行动,勇于拼搏,认真践行。而此时,则会出现“畏难心理”,在困难面前,出现畏缩退却的情况。
(二)创新创业中后期
处在创新创业中期阶段,大学生创业者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将所掌握到的知识理论充分应用于实践当中,同时不断地学习,扩充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以开拓的创新思维,果敢的创业精神,来应对创新创业项目中出现的阻碍。然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还处于不断提升当中,在面对阻礙时,易产生“焦躁心理”。此外,创新创业项目从文案申报、市场调研、团队建设、实施过程、项目结项,需要历时1年- 2年的时间。而在这长时间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者则会出现“懈怠心理”。在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到后期, 学生经历了项目的实践过程,对于项目发展未达成预期目标或是未能“孵化成功”的状况,则会导致学生出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健康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行为调控能力的提升,是一项专业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整合多方面资源,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建设性、完善性、可塑性等特征,这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2]。
(一)拓展心理教育活动
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式心理教育活动,如心理嘉年华活动、心理蒲公英项目等。这些形式丰富、内容风趣的心理教育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丰富多彩的心理趣味活动中,发觉自我、认知自我、审思自我,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完善自我人格,能够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对项目的统筹策划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开设创新创业心理讲座
邀请成功创业者现身说法,分享心路历程、传授宝贵经验,以亲身实践为例,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和理解, 进而以积极的心态、正向的能量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以创新创业心理情绪调节、健康心态塑造、压力疏导等为主题内容进行讲授,让学生系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取到的心理教育知识与案例经验,逐渐内化于自身的品格与能力中去,一方面提高了高校创业者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另一方面提高心理行为的调控能力,推进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
(四)引入创新创业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借助高校心理健康中心以及二级学院的心理驿站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展开追踪与辅导。比如,对学生进行心理症状测试和人格心理测试,用于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状况,帮助创业者和高校心理咨询师了解其创新创业心理品质,有针对性地对创新创业心理提供心理咨询及团体辅导。
四、小结
21 世纪是开拓创新的时代,高校担当着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职责,理应全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品质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赵振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品质的影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2):132-134.
[2]刘亮.教育心理学知识在高校创新创业课堂中的深度融入与教学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9(04):89-92.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