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
2021-09-10柴玲玲
柴玲玲
摘要: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科学理念、秉持系统思维,借助周详规划与设计、卓有成效的实践加以推进。这一系统工程中,专业课程思政是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其中的若干核心问题包括课程思政的设计问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问题、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问题、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論课程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教学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095
课程思政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立意高远的创新,它是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彰显和功能的发挥。科学的课程思政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课程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相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融入课程之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丰富专业课自身内涵,挖掘其育人价值,拓展其教育教学功能。而如何基于课程视角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课程思政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叠加或者复合,明确这一概念要从四个方面着眼: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原理、 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背景。二者结合的背景自不待言,因而解决前三者是明确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性问题。
第一,从课程到课程思政:内涵的明晰。有研究者对课程定义加以归类,认为大致可分为: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涉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是学习经验等。在实践中,课程一词的内涵则更为精准化,比如,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课程应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按 年级设置学段目标与内容,以保证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也有类似的使用惯例。总之,无论是概念还是实践标准,尽管存在着诸多分歧和争议,但共同特征也十分明显:强调过程——课程是一个“过程”性的设计,需要循序渐进;强调系统——合理设计总目标,并系统地进行规划分布;注重对象特征——根据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进行内容、方法和案例设计;关注生成——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都是在合理的引导下,在循序渐进中自然生成的过程。
其次,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原理。毋庸置疑,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每一门课程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求,而这些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而课程思政是指依托课程这一载体,以隐性教育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它不仅仅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核心内容与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更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指引之下对专业课程等进行深度开发,充分挖掘和激发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科学规划和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课程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是基于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计,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设计及实施紧密结合,目的在于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 “基因式”地融入专业课程,将教书育人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上。
再次,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和关键点。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要求、核心内容与专业课程设计相匹配与对接?如何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如何结合不同课程、学科、学段、专业、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设计与规划?如何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如何做到生成,即符合生成规律并在生成的基础上实现总目标?
2.课程视角下的课程思政规划与设计
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必须遵循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的有机融合。
科学取舍,抓住“牛鼻子”。在课程选取上应该有所取舍,而不是全面兼顾,应该首先选取基础性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具体到实施的学校和实施的不同阶段,要根据课程自身的成熟程度进行优化选择而不是一哄而上,要根据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从试点开始,在经验成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要根据的学校、学科等具体情况,形成特色。
第二,找 准“契合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生成性”关系。课程思政设计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找准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因此,根据学科的不同和课程的个性差异,找准契合点,建立生成性关系,是课程思政设计的第一要义。要立足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第三,“重点”突出,在“深”字上做足功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可能在每门专业课中都得到全面体现,应该基于前述的“契合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以教育的“深入”、“深刻”为突破点。
第四,科学规划,凸显循序渐进特征。即综合考虑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科专业特征、课程进度及延展性等因素,对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设定,做到既紧贴课程,又科学有序。
注重系统设计,保证有效性。所谓系统是指教学内容与评价制度(标准)、教材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要周详考虑,并保持同步性和一致性。要基于对学科专业的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课程的结合,具体制定所要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并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科课程特点,进行内容体系设计、教学的具体设计和规划。并据此制定相关教学目标、教育重点、评价方案和标准。专业课程要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维度的培育,由浅入深、由知到行,由知识掌握到内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考文献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7.
[2]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 2017-07-20.
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