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的艺术
2021-09-10张维维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037
《艺术与视知觉》作者: [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读完这本书感觉对初涉设计领域的我而言这确实算是一本晦涩难懂且枯燥的专业书籍。我能感受到作者始终力图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并且结合图片和心理学规律来将艺术视觉原理阐释的简单明了,但我努力跟随作者的脚步,思想却还是会在稍不留神的时候陷入懵懂。所以,在尝试了解艺术原理与视知觉关系之前,我先对于作者严丝合缝的理论分析感到由衷的敬佩,并且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艺术境界还差的有些远。
在本书导论部分,作者提出了“经验和概念往往显得通俗而不深刻,深刻的时候又显得不通俗”这样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该如何理解呢?比如有两个人,一个是接受过艺术方面教育的人,另一个是从未接受过此方面教育的人。这两个人同时看一幅名画,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会把这种好看的感受转化为语言,用专业术语来描绘名画的构图色彩的高级,那么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可能就会无法描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就不能欣赏艺术。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用视觉經验来感受事物的天赋,这是脱离概念的,即便没有专业术语也是可以感受到的,只是普通人无法对其进行抽象提炼。那么唤醒这种潜在意识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动手拿起画笔、拿起相机等来感受一下。用艺术的方式把握生活的能力,并非少数艺术家特有的,而是属于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作者的观点与这本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这样的,就是通过对视觉效能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指导人们的视觉,使普通人也能够对于欣赏作品美有表达的能力。
本书开篇第一章节为“平衡”,在本章节中首先提出的第一个疑问为何谓“知觉力”?作者以正方形白纸上并不在白纸中心的一个黑点为例给我们进行讲述。看到图片时感觉视觉被黑点吸引向旁边拉扯,无形中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而当这个黑色圆在正方形纸的中心时,整体显得最稳定。从心理上来说,黑色圆面上的作用力存在于任何一个观看者的经验里,并且在其中任何一个位置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取决于“部分”和“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知觉力”就是我们看到的每一事物或图像的真实性质。了解事物的真实性质后,视觉就会在心理与物理现实中做出统筹,那么就引出了心理平衡和物理平衡的概念分析。
心理平衡和物理平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例如作者文中展示的雕塑,雕塑看起来摇摇欲坠,因为直观上给人的感受是上半身非常重,整个身体只由一个脚尖来支撑,视觉上非常不平衡。但实际上这个雕塑是一个很稳固的状态,因为雕塑腿部灌注了足够重的填充物,而雕塑的上半身是内部中空的结构,这样就达成了一种物理平衡。回到日常生活中,前段时间兴起了“立扫帚”的行为,家中扫地的软毛扫帚竟然可以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立在地上,看起来是非常不可思议并且有违视觉平衡的,但扫帚确确实实的可以立住就说明符合科学逻辑与物理平衡。这也就说明,在所有生活品或艺术品中,组成它的所有要素的分布必须要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平衡”在人类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失去了平衡,人的生活就变得没有了意义。这种平衡并不简单是一种形式的和谐统一,而是一种存在的终极状态,一种自我实现所达到的终极目的。在艺术的平衡中,就有人存在的表现。艺术中的平衡并不简单是形式问题,也不是一种幻觉,而是有意味的,在这种平衡中,人找到了自己的家园。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一样,“平衡仍然是任何自我实现者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也是他所要完成的一切任务和想要解决的一切问题的最终归宿”。
柏拉图在《蒂迈欧》一文中说过,“当那种使人的身体保持温暖的柔和火焰,变为一种均匀而又细密的光流,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时候,就在观看者和被观看的事物之间形成了一座可触知的桥梁,从外部物体发出的光线刺激,便顺着这条桥梁到达人的眼睛,最后又从眼睛到达心灵”。正如柏拉图所说,视觉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但决不是一种像照相那样的消极接受活动。而这样的积极探索行为就意味着在观看的时候,要捕捉事物的本质。作者提出了“风景中有许多东西是眼睛不能立即把握的”观点,混乱的全景,只有被看作是一种由清晰的方向,一定的大小及各种几何形状和色彩等要素组成的结构图式时,才能被真正的知觉到。在这个过程中,观看者自动地选取一种最适合于自己心理的状态,把事物看成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状。例如作者在文中展示的图,几个图形的线条都经过了四个方正排列的点,其中几个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经过人视觉的主动性,会将图形看为最简单的四个点而连成正方形,这就是视觉简化。而“简化”有两种意思,一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简单”,另一种是当某种艺术品被誉为具有简化性时,人们总是指这件作品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结构中。所以要正确的解释简化,不仅要顾及到主体的经验图式,还必须顾及到唤起这一经验图式的刺激物。回到那座雕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我们的眼睛都是很爱偷懒的,视觉缩减、视觉简化是人们的本能。观看者本能的将复杂结构式样进行剥离,只留下最精简的骨干结构。我们在看真实的世界时,看到的都是三维的,但是绘画、摄影等都是需要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的效果。这就意味着任何复杂性水平上都会节约和有序。如此,将丰富的意义和形式组织起来,所有的细节和功能都一目了然并且恰到好处。
整本书证明了视觉艺术所具有的独立自足性,揭示出人的形式意志的普遍存在。在了解视知觉原理前,我对很多艺术品带来的感受都感觉难以表述,通读这本书后,虽然理论晦涩难懂,但终有一些浅面的原理知识会使自己豁然开朗,之前表达不出的朦胧感受也变得清晰而可以解释。许多之前不曾注意的细节也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趣味。不管是对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欣赏,都大有裨益。虽然目前我对于本书的理解只能都算作是浅尝辄止,但等再过段时间,等自己对于书中的理论有所消化和实践,理论知识了解更加透彻的时候,本书还是值得反复细读的。相比那些只分析现象而不给出解决办法的纯理论书籍来说,这本书中总结的现象与规律对于从事艺术类方面的我来说终身受益。
作者:张维维(1997-),女,汉族。籍贯:山东德州,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民间美术
贵州民族大学 贵阳市 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