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车辆设计
2021-09-10李达曹文祥
李达 曹文祥
摘 要:介绍了广州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车辆的技术特点、主要技术参数,以及各子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超级电容储能、转向架、空调系统及列车控制等。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超级电容;100% 低地板
0 引言
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长岭居-萝岗)工程起全线约14.3 km,全线共20座车站,是广州黄埔区首条有轨电车线路。
本工程车辆采用100%低地板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配置9 500 F超级电容+钛酸锂电池作为牵引动力源,无需接触网,车辆利用运营停站时间对超级电容进行快速充电,车辆离开充电區域后超级电容释放电能,保证车辆能在下一次停站充电之前安全、可靠地运行。
1 车辆主要技术特点
(1)车辆采用车载9 500 F双电层超级电容及钛酸锂电池方案。其中超级电容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其属物理储能,安全可靠、免维护,充放电时间达秒级,能承受上万安培的短路电流及超过一百万次的充放电循环寿命。本项目正常情况下,车辆依靠三套并联的超级电容储能电源供电牵引,当车辆越站不充电、红绿灯路口长时间等待或遇大长坡道等工况时,锂电池为双电层超级电容补充能量实现增程。
(2)高压直接给空调机组供电,减少了高压到辅助逆变器的转换损耗,能效比高,同时可根据车内热负荷变化自动控制压缩机的转速,实现制冷量的无级调节,不仅能够减小客室温度波动,增加乘客的舒适度,而且可以有效节约能源。
(3)转向架采用独立车轮技术,可以实现整列车低且平的地板面。
2 车辆总体方案
2.1 车辆编组形式
车辆采用模块化编组方式,其中包含4个基本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设置1台转向架,各模块之间采用铰接装置和贯通道连接成一列完整的车。列车的编组方式如图2。
2.2 主要尺寸
2.3 载客量
2.4 主要性能
3 车辆主要系统
3.1 转向架
车辆转向架采用纵向耦合转向架,车辆配置有3台动力转向架和1台非动力转向架;转向架采用了独立车轮结构,从而实现车辆100%低地板;每个转向架安装了2套驱动单元,整体为斜对称布置,电机和齿轮箱连接在一起,整体弹性安装在构架上。
3.2 储能电源
超级电容作为车辆主要的储能电源,优先为车辆提供运行所需的能量,在车辆到站时地面充电装置给储能电源充电,在车辆运行中由储能电源向车辆供电,在车辆制动状态时可回收制动能量。
3.3 牵引辅助系统
列车牵引系统采用由VVVF逆变器-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构成的交流电传动系统。牵引逆变器采用IGBT功率器件,为强迫风冷,采用高性能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系统优先使用电制动。
在车站内触网高压电通过受电器给储能系统供电。在区间储能系统通过熔断器给牵引系统主电路和辅助系统供电。
储能系统通过熔断器给客室空调和司机室空调供电。
整列车设置两台直流充电机,给整列车低压负载提供DC24V电源。在车顶设置一组蓄电池,两台充电机并联给蓄电池充电。
3.4 控制与列控系统
列车控制和诊断系统(TCMS)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列车设置满足IEC61375标准的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用于连接各车辆内的电子部件和控制系统。
MVB总线采用A\B两路互为冗余的传输方案;当某路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至另外一路,不影响网络控制功能。
主要完成以下控制功能:司机室激活控制;操作端和方向控制;电液联合制动控制;保持制动控制;牵引封锁控制;超速保护;自动紧急制动控制。
3.5 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主要配置包括:
(1)动力转向架上的液压被动式弹簧制动系统。
(2)非动力转向架上的液压主动式盘式制动系统。
(3)所有转向架上的磁轨制动系统。
(4)每动车上配置两套紧凑型双向撒砂系统,分别负责对对应侧轮对的撒砂。
本项目车辆的制动模式主要包括常用制动、紧急制动、自动紧急制动、安全制动、停放制动模式和保持制动模式等。
4 总结
黄埔有轨电车车辆采用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为适应本项目长大坡、地形起伏大的特殊线路条件,创新性地采用超级电容+钛酸锂电池的混合供电型式,线路适应性强。车辆优先使用电制动,电制动反馈的能量优先被储能装置吸收,再生制动利用率不低于80%,实现绿色节能。目前项目已全线开通运营,也为其他地区的有轨电车项目建设提供了参考典范。
参考文献:
[1]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工程车辆技术规格书[G].株洲: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轨电车,2018.
[2]杨颖,陈中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交通的研发[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2,35(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