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现状与展望
2021-09-10齐鑫张磊
齐鑫 张磊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 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高糖饮食日益增加,HUA和痛风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近年来,中医药及相关治疗痛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疗方法多样化,使得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风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切,治疗有限。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对痛风的认识、病因病机、分期分型和中医治疗痛风的验方、单味中药的研究以及外治法的探索,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痛风;中医药;综述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rich material life, the diet with high protein, high fat, high purine and high sugar is increasing, and the prevalence of HUA and gout is also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1].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medicine and related treatment of gout has achieved good curative effect,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methods, so that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gout has a unique advantage. The pathogenesis of ventilation is uncertain and treatment is limited. The author review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d the understanding, etiology, pathogenesis, class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out in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as the proven prescription for gout treatment in Chinese medicine, the study of single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exploration of external treatm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search.
Key words: g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iew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6-125-03
痛风是一种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晶体相关性的关节病,以及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的患者常常会伴发肾脏疾病,甚者可能出现关节、肾脏上的损害,而且常伴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相关疾病等[2]。痛风治疗的目标是控制高尿酸血症,促进组织中尿酸结晶的溶解,防止新晶体的形成,迅速缓解急性关节炎的发生,并治疗相关并发症。痛风在中医属于痹症的范畴,有历节,白虎病等之名,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影响气血的运行,痹阻经络,引起骨骼、四肢关节、肌肉等部位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活动不利、肿胀、僵硬、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中医对此病的认识:
《素问》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病,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张仲景《金匱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朱丹溪《格致余论》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中认为:“今人所谓痛风也,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痛风的表明古代医家认为痛风多是由于风、寒、湿、热、瘀所致。
病因病机:
国医大师朱良春[3]将痛风冠名为:“浊瘀痹”。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痰湿浊瘀阻滞筋脉骨节,影响气血运行最终导致脾肾两虚,因此治疗上,治疗上泄浊化瘀,补益脾肾。张琪教授[4]与湿热、痰瘀相关。治疗上淡渗利湿,清浊解毒,活血逐瘀为要,互相配合。阎小萍[5]等认总结的病因病机为:此病以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热邪气阻滞筋骨为标,本虚标实,所以应以调理脾肾、祛湿邪、清热活血为治法。李振华教授[5]总结痛风发生的原因以脾肾功能失调为本,湿热浊毒为标,故治疗上健脾除湿,泄浊化瘀,清热通络。
分期分型辨治:
不同的医家在分期分型方面各抒己见。方邦江教授[7]将痛风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痰瘀多痹阻经络,引起关节及关节周围结节肿胀,轻者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累及脏腑。间歇期多为脾肾亏虚。李中宁教授[8]将本病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以湿热邪气壅阻经脉,气血阻络为要,方用四妙散加减。再根据湿热毒的轻重程度,配伍不同的中药。缓解期分为痰瘀互结和脾肾两虚两证,痰瘀互结型治疗上以化痰行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脾肾两虚型治疗上补益脾肾,根据脾肾亏虚的偏重,补脾胃可用参苓白术散,补肾独活寄生汤、金匱肾气丸、右归丸等,李教授还强调注重饮食与保持大便畅通的重要性。季兵[8]等将痛风分为急性期和间歇期,认为急性期发作时可见湿热积结脾胃,湿热毒素侵袭,痰浊之邪留滞于筋骨为先,自拟“痛风方”治疗, 即四妙散加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活血药当归、牡丹皮,解毒通絡散结药土茯苓、山慈菇,利尿化痰药车前草、泽泻,祛湿化痰通络药茯苓、木防己、忍冬藤,甘草调和诸药。若间歇期以病程迁延不愈,长期损及阳气,治以温阳通痹,桂枝芍药知母加减,并强调与疏肝同用。张炳厚教授[10]认为痛风是由于外邪入侵,先天禀赋不足再加上饮食不节三因说,将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间歇发作期、慢性稳定期和痛风晚期。急性发作期又根据风寒湿热之邪不同,常选用当归拈痛汤、宣痹汤、白虎加桂枝汤加减。若寒痹迁延不愈,久而化热者, 则用桂枝芍药知母加减,以温经通脉, 并清郁热。间歇发作期病因为痰浊湿毒, 凝滞于筋脉骨节者, 治以健脾泄浊,利湿化瘀, 可用四妙丸加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解毒通络止痛药土茯苓,甘草、化痰散结药僵蚕、白芥子、石菖蒲,活血祛瘀通络药穿山甲、全蝎、当归。慢性稳定期病情稳定,病因为脾虚湿盛、气血不畅者, 常用薏苡仁汤加减,痛风晚期痹症日久不愈,辨证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者, 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张教授善用虫蚁类药,此类药能内达脏腑,外通经络,能通利经络,透达关节。岳仁宋[11]将痛风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痰湿瘀阻关节,急祛邪,方用四神煎加减。缓解期又分为阳虚寒凝、湿热痹阻、脾肾两虚证。分别选用乌头汤加减、四妙散加减、升降散合独活寄生汤加减,专方专药方能取得良效。汲泓教授[11]根据痛风的症状特点, 将其分为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多为湿热之邪痹阻所致, 多用藤类药如:忍冬藤、络石藤,红藤等,再加上土茯苓,海桐皮、萆薢、虎杖等,治以通经络,止痛。痛风缓解期可分为痰瘀互结、肝肾不足、脾胃虚弱和阳虚4种证型。此期虚实夹杂,拟定基础方如下:黄芪、茯苓、泽泻、大腹皮、桑白皮、白芍、鸡血藤、威灵仙、女贞子、杜仲、牛膝、桑寄生、覆盆子,根据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各司其职。
自拟验方:
曹东义教授[13]基于“浊毒”论,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上,以泄浊解毒为主,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方:“泄浊解毒方”,为:土茯苓、黄柏、泽泻、萆薢、白花蛇舌草、黄芩、红花、穿山龙、漏芦、虎杖、白茅根。多选用解毒利湿活血之品。陆魏[13]总结江西省著名中医陆志忠治疗痛风患者的高频药物,处方组成如下:土茯苓、泽泻、车前子、白茅根、姜黄、防己、生地、熟地、以达到奏清热利湿, 通络止痛利关节而解毒的疗效。日常应用也需要坚持整体观念, 辨证用药, 关节红肿、疼痛甚, 身热口渴者可加牡丹皮、栀子;肢体困重可加萹蓄、萆薢;关节僵硬可加三七、川芎等。商宪敏教授[15]认为痛风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飲食不节等,损害脾胃所致。脾胃失于健运,内生湿热是其病因,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经络是其病机,总结出治疗痛风的经验方-“痛风定痛汤”,药物组成: 萆薢、秦艽、秦皮、虎杖、车前子、牛膝、山慈菇。方中萆薢、秦艽为君祛风除湿,秦皮、虎杖为臣清热解毒燥湿,车前子、山慈菇为佐药利尿通淋,消肿散结; 牛膝为使药活血通络,引血下行。临床适用于以热痹为主的患者,效果较好。马中夫[15]认为湿浊痰瘀为标,脾肾两虚为本,自拟“痛风灵汤”,药物组成:车前子、穿心莲、大黄、五苓散、徐长卿、丹皮、防己、独活、益母草、丹参、延胡索。临床选择185例进行验证,短期总有效率优于长期总有效率。
单味中药研究:
土茯苓性甘、淡、平,具有解毒、除湿、通关节的作用。卢云武[17]为探讨土茯苓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机制,将40只雄性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阳性组、土茯苓组,每组10只。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尿酸、肌酐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土茯苓可显著下调血清中尿酸、肌酐,上调白蛋白、血球比的水平(P<005或P<001),这说明土茯苓具有降低小鼠血尿酸水平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常与土茯苓合用降低尿酸。
中成药研究:
何彦[18]等让短疗程组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短疗程组(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长疗程组(在短疗程组治疗基础上,从第4个月开始10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0天,再口服9个疗程,剂量同短疗程组,共治疗12个月)20例和对照组(健康教育、低嘌呤饮食)。结果表明,短期治疗组和长期治疗组的血尿酸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 12个月长疗程组优于短疗程组(P<0.05),短疗程和长疗程治疗3个月的患者中医症状均有改善(P<0.05或P<0.01),治疗1年后长疗程组仍可继续改善上述症状。这表明复方土茯苓颗粒可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
外治法治疗:
1.针灸治疗:
陈子清和聂斌[19]将寒湿痹阻型难治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口服西乐葆和碳酸氢钠片)55例与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命门穴温针灸)55例作比较,为期14天的治疗。研究表明两组的血尿酸,CRP和E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 <0.05),有力的证明了命门穴温针灸治疗难治性湿痛性阻塞综合征的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何建平[20]将对照组(口服嘌呤醇片)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与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选取受累较为严重部位的相应穴位))作比较,为期30天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1、2、3个疗程后,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针灸治疗,搭配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预防急性发作,提高生存质量。
2.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刘培[21]等对98例高尿酸痛风患者进行中药离子导入及护理干预。研究表明,干预前后,患者比较体重指数、腰围、血糖、健康饮食、在运动方面、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
目前,西医治疗痛风主要以抗炎止痛,碱化尿液,降低血尿酸为主,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中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分期分型为主导,以自拟验方,中成药和外治法为治疗手段,使治疗手段更具有多元化。但在系统的梳理文献后,看到了以下不足:1)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痛风的中医病名没有统一,且缺少一致的分型,治则,和疗效评价体系。2)专方验方在临床上发挥了个体化,多样化治疗的特点,但过于依赖临床经验,且对各医家经验没有统一整理,不利于统一推广。3)痛风的发作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和方式息息相关,过于强调治疗,而忽略了痛风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教育与宣传。针对以上不足,笔者做以下展望:1)各专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尽可能达成共识,完善痛风的中医辨证体系,制订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2)专方验方在当代痛风的治疗效果显著,各年轻医师应加强对各家名医经验整理,加速临床推广。3)扩大临床样本,在临床疗效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机制研究,机制的多样化研究,建立系统评价标准目前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作为今后努力的目标。4)临床医师在进行规范化治疗时,可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可以用互联网,线上线下同步,加强社区全科医生的健康知识宣传的培养,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复发的频率。
【参考文献】
[1] 李丹, 张剑勇. 痛风现代流行病学及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5(04):73-76.
[2] 曾小峰, 陈耀龙.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 浙江医学, 2017,39(21):1823-1832.
[3] 田华, 顾冬梅. 朱良春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10,42(09):132-133.
[4] 孙元莹, 吴深涛, 王暴魁, 等. 张琪治疗痛风经验介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05):378-379.
[5] 王建明, 张艳珍, 张英泽, 等. 从“虚、浊、热、瘀”辨证痛风浅谈[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35(06):376-378.
[6] 李沛, 郭会卿. 李振华治疗痛风經验[J]. 中医杂志, 2010,51(10):875-876.
[7] 彭博, 方邦江, 邓冬, 等. 方邦江教授治疗痛风的经验[J]. 吉林中医药, 2019,39(08):1001-1003.
[8] 陈岩松, 刘佳. 李中宇分期辨证治疗痛风[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30(08):19-21.
[9] 伍慧慧, 杨李祺, 季兵. 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证思路探析[J]. 江苏中医药, 2019,51(02):55-57.
[10] 王佳佳, 周杰, 段延萍, 等. 张炳厚教授治疗难治性痛风的临床经验[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15(03):142-144.
[11] 龙新华, 岳仁宋, 周建龙, 等. 岳仁宋分期论治痛风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34(01):37-38.
[12] 丁莹, 汲泓. 汲泓教授治疗痛风经验总结[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6(12):50-53.
[13] 王红霞, 张相鹏, 曹东义. 曹东义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6(06):47-75.
[14] 陆巍. 经验方治疗痛风84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7(03):77-78.
[15] 高菁, 胡娟. 商宪敏教授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J]. 现代中医临床, 2016,23(01):1-4.
[16] 郑培林. 马中夫治疗痛风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 2007(01):18.
[17] 卢云武. 土茯苓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保护作用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17):1-3.
[18] 张娴娴, 孙维峰, 侯燕, 等. 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40例随机对照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16,57(01):41-45.
[19] 陈子晴, 聂斌. 温针灸命门穴治疗寒湿痹阻型难治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37(12):2365-2369.
[20] 何建平. 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17(01):128-131.
[21] 汪麟, 晋婷, 刘培. 中药离子导入及护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25(01):186-18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齐鑫,1997.05,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湿免疫方向
通讯作者:张磊,1975.02,男,汉族,天津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风湿免疫方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