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021-09-10马小燕
摘 要:传统教学理念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等方面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和价值。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生活即教育”为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现状,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教师还应将生活化教学内容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拉近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促进学生道德理念、法治意识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探究了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6-0070-02
引 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及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现阶段,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进一步发展。但是,通过分析当下情况可以得知,许多学校由于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并且部分教师的年龄较大,无法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这一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制约了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二)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
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以往的传统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但是从实际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仍然使用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阻碍课堂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1]。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应用中方向性不强,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使大多数现代化教学模式流于形式。与此同时,部分教师缺乏主次意识,总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宣读,无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重点、难点,再加上一些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教学环境比较差,缺乏相應的实践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严重脱节,无法充分发挥出现代教学模式的真正价值。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学习水平,并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开展生活化教学,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涉及学生性格的养成教育,在授课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了解人的积极性格、消极性格。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是非对错、善恶的判断能力较差,教师应开展课堂讨论、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敢于分享的学生进行表扬、肯定。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控制消极、悲伤等情绪,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纠正的好习惯[2]。
(二)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观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导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件,并借助这种教学活动将实际生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连接,进而使学生在实际情境的支撑下,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的一些事件进行观察,如一些热门话题“摔倒、碰瓷事件”,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例如,“公交车主动让座”事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社会人群的行为,进而将社会事件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使学生从思考及分析中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教师通过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热点事件,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及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小学阶段正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最佳时期,而在这一时期,学生本身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来记忆一些法律与道德知识。针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分析并加以解决,让学生从公民的道德理念出发,找到合适的问题解决方式。
(三)构建生活化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教学导入,并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程学习中,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使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许多教育专家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唯有二者充分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做守法公民”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学校附近的一些交通视频,并让学生在观看中寻找信号灯。由于学生对学校附近的道路交通情况非常了解,会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重点观察道路上的行人、车辆是否都会遵守交通规则,是否都会观察交通信号灯,进而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在视频中,部分学生发现当红灯亮起时,行人和车辆都停在了原地。针对视频中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在马路上,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就是为行人和车辆提供方向移动的指令。当人们看到红灯时就会主动停止,看到绿灯时就会行动,这实际上是一种交通规则,需要每个人遵守。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养成了过马路时看红绿灯的习惯,但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并不深。之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事故,以使学生意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其目的便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让学生从单一课堂模式中真正得到解放,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带来的乐趣。
以“伸出爱的手”教学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和了解,并消除部分学生对残疾人的歧视心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聋哑儿童福利院进行实地参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重点向学生讲解这些聋哑儿童努力学习手语的目的是更好地生活。之后,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手语,并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给予聋哑人帮助。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在拉近学生学习与实际生活关系的同时,优化学生的思维体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生活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教师应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运用更加客观的方式理解所学内容,使生活化教学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结 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生活情况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引导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范玲芳.基于生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20(27):72-73.
李玉强.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刍议[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9):42-43.
作者简介:马小燕(1978.1-),女,江苏南京人,校长,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