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浅析
2021-09-10杨培德
杨培德
摘要: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愈发成熟。我国已经明确“十四五”水利建设工作任务,以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大力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基于此,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水利工程建筑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合理掌握,对整个工程的建设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建筑都有着工程量较大、工程进度较紧、工期较短等情况,因此进行施工的难度也就相对较高。要想建设质量更好的水利工程建筑,需要對相关的施工技术给予高度重视,对实际施工的情况进行合理分析,选择出最适合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案,这样才能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
1.水利工程建筑施工的重要性
人所共知,水利工程建筑施工不仅是一项具有环保特点的工程,发展给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是强化水旱灾害防治、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水利工程是其中相对比较基础的一个部分,不仅会对施工的周期产生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在实际是施工之前,需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决定好即将应用的施工工艺,这些会在整个工程的施工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使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很有必要。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将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协调好,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就现目前而言,进行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会涉及到很多方面,要想让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相关标准,需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保证各个阶段施工的技术都是符合要求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施工技术,希望可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1排水技术
在进行水利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的工程都是位于地下水位或者是外水位,因此,很容易受到地下水、基坑降水以及围堰渗水等情况的影响。进行地基开挖与排水工作,其中的各项程序、施工的深度和季节以及地下水都与外水位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能够让水利建筑施工的环境变得更好,需要将基坑中的水排出去,不管是怎样的地基,做好基坑排水工作都是进行水利施工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施工排水,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负荷能力,尽可能减少地基遭到破坏的几率,同时还能缩小挖掘的工程量,提高建筑物与地基相结合的强度。相反的,如果排水工作做得不到位,不仅会极大的增加工程施工的难度,还会降低施工的质量,给整个工程运行管理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2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在进行水利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用到坝体填筑的施工技术,坝面流水作业会对该技术的有效实施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在结束坝面流水作业之后,还需要针对平料与卸料等工作,进行作业程序和历时情况的规划;第二,在进行坝体填筑时,需要以具体施工的环境来决定铺料工作和填筑顺序;第三,在冬季或者夏季开展施工作业时,需要重点关注坝面填筑中热量散失情况,尽可能缩短施工的时间;第四,需要根据坝体合理划分的情况来判定坝面碾压的状况,就一般情况而言,坝面碾压的长度必须符合相关机械作业的要求,保持宽度在10~20米,长度40~100米左右。
2.3水库大坝堆石混凝土技术
在水利大坝建设上,新技术因节约投资成本,提高施工速度,保证施工质量,越来越被重视。水利建筑施工涵盖很多技术,水库大坝堆石混凝土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不少水库完成堆石混凝土除险加固施工后至今运行良好。堆石混凝土坝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利于促进“十四五“期间水利水电大型工程和国际水利水电工程的堆石混凝土坝建设。一方面,水库大坝堆石混凝土技术比传统建筑方法更节约水泥,利用高流动性、抗分离性能好、穿透能力强的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充填堆石空隙形成完整密实的混凝土,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大量成本,符合新时代下绿色节能的理念;另一方面,水库大坝堆石混凝土技术与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相比其优势明显,具有综合性能稳定,安全系数高、高密实度保证与高容重、强化抗剪力、简化凿毛等大量优点。总结来说,与常规常态混凝土坝、碾压混凝土坝相比,主要具有分缝结构、温控措施、施工工艺简单,建设工期缩短,工程造价较低等优势,在水利工程中逐渐得到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堆石混凝土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大坝建设上,还可以广泛应用在堤防、公路、铁路、港口等领域的适合项目上,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混凝土施工新技术。
2.4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在建设水利建筑时,施工导流与围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此项工作的施工质量会对整个工程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行围堰主要是为了让水利建筑的质量得到保障,从而在地面上临时建立的用于挡水的建筑物,围堰时需要重点考虑开展这项工作会带来的结构负责与河床稳定情况,设计围堰施工时,对于水流的速度与流量都有一个限定,避免因为水速过快、水流过大而对围堰产生较大冲击。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导流是进行河床控制很有效的一种措施,该技术的确定需要以实际的施工情况为准,最大限度的简化施工过程,保证合理的施工进度与周期。
2.5预应力锚固技术
在进行水利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预应力式锚固技术是比较普遍的,该技术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强化与加固。此技术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按照相关设计的深度、大小以及方向进行预应力的施加,进而改变建筑物受力的条件,实现对建筑物的加固。预应力锚固是锚固技术的其中一种,还可以细分成预应力岩锚与预应力拉锚两种形式。和其他的加固措施相比,预应力锚固有着相对独特的应用,可以有效传递建筑物产生的拉应力;因为锚固的结构有差异,种类也比较多,一般情况下包括锚束与锚孔。锚孔的作用主要是进行锚束的设置,而锚束则被用来施加预应力,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负载基本是通过锚束中的自由段进行承担,这也是进行预应力锚固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形式。
2.6防渗加固处理技术
水利建筑中,有很多的病险水库,经常发生湿润、渗水以及跌窝等情况,让本就存在隐患的土坝变得更加岌岌可危,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防渗加固处理技术,尽可能消除建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要解决土坝渗漏和变形等问题,可以对坝肩和坝底的基岩采取帷幕灌浆的方式,对坝体则采取劈裂灌浆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在坝体的内部建成连续的防渗系统,降低坝体浸润线,还可以有效消除坝体护坡的防漏问题,让整个坝体的结构变得更加稳定,从而实现加固坝体的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所谓的水利建筑施工,有着复杂的施工工艺和流程,相关的施工单位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在进行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考察,收集更多的工程信息,从而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并以国家的相关标准为行动指南,更好的发挥施工技术的作用,促进建筑行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向科.水利工程建筑冬季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智能城市,2020,6(13):162-163.
[2]于建军.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要点[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180-181.
[3]刘洪波.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5):210-211.
[4]山慧君,蒋新华.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与实施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6(17):128-129.
[5]胡蓓蓓.水利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及技术管理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5519-5519.
宾川县农村水利水电管理站 云南 大理 6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