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教学方法探究
2021-09-10黄玲娟
黄玲娟
要全面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所谓“全面健康才有全面小康”。而国民的体质健康与知识文化一样源于其儿童时期打好的基础。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就成了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下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对小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以求全面提升儿童一代的基础身体素质与体育认知。
随着时代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好的身体是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保障。小学生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因而学校对体育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融入科学化、整体化、长效化的方法。小学生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好的行为习惯,还要对体育的大概念有所认识。如此,才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1 培养体育素养,应从兴趣与习惯入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放之任何学科领域皆准的话。而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对体育课程表现出的积极性并非真正的兴趣。许多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来的“兴趣”其实只是对基础学科的文化课程的暂时性“躲避”,即他们需要的只是自由活动,而不是接受知识。这说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认知的引导。因此,作为体育学科的任课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并通过上体育课更好地正确认识自己。
1.1从游戏入手,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可以从游戏着手。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最初的学习方式。有研究表明,人最早接触的是机能性游戏,也是幼儿阶段的亲子游戏和模拟游戏,主要是对简单动作的反复训练以达到锻炼人最基本机能的目的。到了下一个阶段,就是象征性游戏,即儿童的“假装游戏”。比如同样是赛跑,就要一个或几个孩子扮演警察,另一些孩子扮演小偷。在进入下一个阶段,就是规则性游戏,这时候儿童已经拥有并强化了社会属性,在此类游戏中要同时动脑并动肢体以达到协调性和目的性,这已经是竞技体育项目的雏形。
设计游戏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真正的兴趣。游戏的过程可以借助道具,如跳绳、毽子、皮球来使得学生增强专注力,也可以多人配合如“绑腿跳”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有一种教学设计的游戏,即使在成人中也多被作为体验式项目,就是在二十米到五十米之间的一段距离内画好线,设点A与B,并要求学生以任意一种方式从A点到达B点,前提是上一名学生使用过的方式,后面的学生不得再使用。学生们从开始的舞步、踮脚、跨步到后来的单腿跳、匍匐前行乃至各种模仿秀都展现了他们各种花样的创意与精彩的表演。这样游戏在进行中不但充满了趣味性,还会让学生思考到一些道理,即人生有些阶段总要穿过去,不管使用什么方法,早过去好过晚过去。如此,学生对体育课会有全新的认知。
1.2从规范入手,培养学生的习惯
兴趣只是体育教学的开端,培养小学体育综合素养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的体能有着天赋上的差异,但有一大部分取决于生长发育阶段中,接受正规的体育教学,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这类人群在成年后也会长期保持旺盛的体能和较高的身体免疫能力。
在合理的范围内,运动量越多,对健康收益就越大。例如,体育课堂上,会经常接触到的基本运动就是慢跑,这也是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运动。养成慢跑的习惯,正确地调整呼吸,找到某种奇妙的节奏感,坚持下来不仅对学生体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对其心肺发育尤其有益处,另外还是锻炼学生意志力的有效途径。此外,体育课堂上的热身运动也尤为重要,教师要妥善指导学生进行拉伸、热身的准备活动,以保证学生运动的安全与效率。
2 培养体育素养,注重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体育课程与基础文化课程一样,可以区分出学生的水平,同时需要每一位学生挑战自我,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双重培养。在儿童和少年这两个阶段,身体发育迅速,体格的可塑性还很强,同时也是认识世界,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因此,在体育课堂上磨练出的意志对学生在基础文化课堂,乃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2.1身体素质的培养
身体素质有很多指标,如力量、耐力、反应、柔韧等。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身体还都很弱小,不宜做大量的力量练习,可以从广播体操等柔韧性体育活动来展开教学。到了小学中年级阶段,就可以注重耐力训练,融入有氧运动,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骨骼发育,更能促使心肺的发育。到了高年级阶段,由于现代学生普遍营养充足,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会有部分学生进入青春期发育的大门,这时候,肾气开始充盈,肌肉也愈发增长,已经可以从事适当的力量训练了。力量训练也不可忽略青少年成长规律,在学生发育阶段,骨骼中有机物成分较多,无机盐相对较少,因而骨骼有韧性,不易折断,但如果负重过多,则会严重影响骨骼变形,对于学生的体态发育是一种伤害。耐力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体抗疲劳的能力,也是考验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我国小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物质资源丰富,大部分人成长过程中很少遇到过挫折,因此耐力普遍不高,而耐力的提升除了体育课堂上的体力训练之外,也少不得意志力的培养。
2.2心理素质的培养
意志力就是典型的心理素质范畴,真正大的体育比赛,选手到最后拼的都是心理素质。可以认为,身体越健康强壮的人,普遍心理也相应的越为强大,因为生理技能与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平时跑步速度快,反应敏捷的学生一般精力也很旺盛,如果能够善加引导,也能在学习基础文化课程中发挥出优势。要想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心理素质培养,就必须要融入竞技比赛项目,来激发学生的信心、求胜欲、思考意识与团队理念。例如,在有体育老师专门担任教练及裁判的指导下进行一场足球联谊赛。教练的存在作用是随时指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行为,将其拧成一股劲,并在学生体力消耗,精神懈怠的时候予以激励;而裁判的作用则是让学生对竞技比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重视比赛规则,重视竞技精神。这样,学生对足球比赛才会认真对待,只有在真正的比赛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判断力、组织力、执行力及意志力。
3 培养体育素养,要对整个体育行业有所认知
我国一度体育教学资源有限,因而会优先培养出“种子学生”,并选拔到各自体育项目的国家队层次,以求为国争光,振奋民族士气。之前热映的女排题材电影《夺冠》就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现象。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體育的综合素养,不可不了解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史。每一个学科理论知识的积累,方法技能的掌握,思想理念的领悟最终都会一点一滴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养。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精神的传承自然也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多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体育赛事,增强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与热爱。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世界的黄金阶段,学生们对外在世界都充满了向往,对体育明星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认可和崇拜。例如,有的学生喜欢NBA职业篮球联赛的乔丹、科比、艾弗森,有的学生喜欢足球明星罗纳尔多、贝克汉姆、梅西,有的则喜欢邹市明、孙杨、丁宁、朱婷等我们国家自己的体育明星。对体育明星的崇拜不同于一般的追星,更多的是对他们付出汗水和为国增光添彩的赞扬与肯定,并且延伸到对某一项体育运动的热爱。体育教学已经不再单单是肢体运动的技能教学,它与诸多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变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数据化,越来越为更多普通人所熟知。引导学生们学习这些体育明星身上的精神,并且引发他们对体育比赛的关注,以及对体育盛事(如奥运会)的关注,掌握更多体育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体育精神,这正是新时代对后辈体育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
4 结语
现阶段疾病流行,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全民强身健体,更好地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免遇疾病侵袭。而体能、体质、免疫力的好坏都不是一朝一夕决定的,而是通过长期科学地锻炼积累获得的。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出身体素质过硬,心理素质坚强的学生就意味着我们国家明天的支柱更加夯实。少年强,则国强!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连好自己的身体,充实体育的素养,未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杨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