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探究
2021-09-10张伟
张伟
体育课程是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载体,体育课程的一体化改革有利于体育课程实现价值回归。一体化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和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健全人格,使生活和生命更有保障、质量和意义。一体化体育课程能够更加系统性地规划课程目标,完整性地呈现体育内容,综合性地推进课程实施,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宗旨,彰显体育课程改革的时代感和人文性。
1 引言
一体化是近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方向之一,改革重点在于释放体育多元教育价值,进行多重教育思路融合,推动多种教育措施并举。一体化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充分发掘体育课程的全面育人价值,调动体育课程的各个实施和参与主体,发挥一切建设性因素的作用。只有不断融入新思路,尝试新方法,才能做好体育课程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文章。
2 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
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在于促进体育课程价值回归,在传承体育课程“育体”价值的基础上,发扬“育心”的功效,体现体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实现体育课程从身体育人到全面育人的提升。一体化体育课程更能诠释体育生命教育的多元性,传统学校体育被片面地理解为身体教育,但是体育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人格的健全,使命的担当和梦想的实现,使学生的生命更加精彩,更有质量。只有将体育的多元育人价值整合到一起,才能体现育人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以此高效整合体育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体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贯彻落实,真正实现以体育人、以体树人的目标。
3 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建构思路
有效推动体育课程一体化,需要充分运用多重发力的原则,多元化与独立性并重,把握好体育课程建设的每一个维度,从而推动体育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与开展。
3.1 改革体育课程实施形式
一体化体育课程建构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释放体育学习的魅力,顺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的需求,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当前,我国大部分青少年在学习体育课程十几年后都不能很好地习得一门运动技能,使得终身体育发展目标成为空谈。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同时兼顾学生的身体发育敏感期、认知发展规律、动作发展特点等,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体育课程架构,分设必修选学和必修必学的内容。一体化体育课程建构推动选项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更能适应他们的运动需求。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保持班级授课制不变,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可以结合形式丰富的选项学习,对于高中生,采取选项走班形式,对于大学生则可以探索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图俱乐部教学等。
3.2 优化体育课程教学形式
一体化体育课程需要融入更多的教学形式,依靠传统课堂的“学”与“练”显然无法满足课堂变革的需要。引入“赛”的元素,为体育课堂注入不一样的色彩,也为一体化改革提供动力。“学”重点指听、看和模仿等过程,其效果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的水平,也与学生的自学和校外强化学习有关。“练”重点指课堂练习,也包括大课间或课外自主练习,还包括学生参加的校外练习活动。“赛”实际上是一种升级版的练,即以检验为目的的练,是最能够发挥教学作用的一体化学练形式。体育课程的比赛涵盖两种形式,其一是教学比赛,伴随课堂进行,比赛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设置;其一是课外竞赛活动,难度更大,正式性更高,以各项体育活动为模板展开,比如学校组织的以年级、学院为单位的单项体育运动的联赛,校际之间的比赛,地区之间乃至全国级别的联赛。只学不练难会,只练不赛不精,只有将学练赛融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助力一体化课堂的高效开展。
3.3 捏合体育课程实施主体
确保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更需要“一体化”实施主体推进相关工作,体育课程改革不是体育工作者的一家之事,而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学校和体育工作者形成推进的合力。其中,相关主管部门发挥着核心引导作用,从颁布一体化改革的相关政策,论证和制定督导评估措施到监管一体化的实施过程,都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学校为一体化体育的改革提供硬件和软件环境,比如体育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对一体化的实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体育工作者,包括体育教研员、教师等,他们是推动一体化改革的实施主体,是一体化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决定性力量。比如,体育理论教学、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教学评价等都需要体育工作者负责具体的设计和实施。
4 结语
明确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就明确了体育课程继续推进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找到一体化改革的有效实施路径。创设可持续性强的体育一体化改革氛围,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越来越强烈的兴趣,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因体育变得健康、坚强和阳光,成长为一个个人格健全、祖国发展所需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