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阶段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对学术论文质量的控制
2021-09-10吕召胜
吕召胜
[摘要]初审是科技期刊编辑控制学术论文质量的第一道关口,责任编辑作为初审者,应重视初审阶段的稿件质量控制。本文从稿件的学术质量和形式质量两方面,通过实例论述责任编辑在初审阶段对稿件质量控制的要点。责任编辑应严格把关稿件的学术质量,完善稿件的形式质量,为后续编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保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和内容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学术论文;初审;质量控制
学术论文是科技期刊的核心,其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202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1],规定期刊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和印制质量,其中对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的合格标准进行了调整,由以前的不超过万分之三提升为不超过万分之二。这表明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报纸和期刊的质量控制日益重视。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已出版发行多年,其出版形式和印制模式基本保持稳定,在这两个方面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较小。而科技期刊内容主要由多篇学术论文构成,对学术论文的质量,即稿件质量的控制是提高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的主要方法。
责任编辑是科技期刊学术论文质量的主要责任人之一,其工作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负责作者所投稿件的初审,撰写修改意见并联系作者进行修改,对作者修改好的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校对和审读校样,监督出版印刷质量等。初审是责任编辑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对学术论文质量控制的第一道关口。责任编辑在初审中要认真对稿件质量进行控制。这既是对作者负责,也是对审稿专家负责,更是对所在编辑部和科技期刊的主编(编委会)负责。通过初审,一方面,责任编辑可以及时地对不合格稿件进行退稿处理,便于作者及时知悉退稿原因并进行其他安排;另一方面,责任编辑对稿件质量的控制可以减少稿件的返修次数,为后续编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不仅为后续审稿工作减负,提升审稿效率,还有利于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的提升。因此,责任编辑在初审中对稿件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在初审中对稿件的质量控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严格把关稿件的学术质量,淘汰不合格稿件;二是对学术质量基本符合要求的稿件,审查其形式质量,并挖掘重点稿件的创新点,适当完善和提升稿件的形式质量。通过初审,责任编辑要保证提交进入复审、外审和终审阶段的稿件具有较高的内容质量。
笔者根据所在的橡塑行业科技期刊稿件特点,通过实例从稿件的学术质量、形式质量两方面展开论述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在初审阶段对稿件质量控制的要点,为科技期刊责任编辑的初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初审阶段责任编辑对稿件学术质量的控制要点
学术质量是学术论文质量的核心,责任编辑对论文学术质量的把关是稿件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对学术质量不合格的稿件,责任编辑应立即退稿。责任编辑对作者所投稿件学术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一)稿件政治性、思想性及选题范围的审查
根据《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第四条关于内容质量的要求,首先,科技期刊学术论文内容应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主要涉及对稿件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审查,尤其对论文中有关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描述、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港澳台地区名称的用法等内容,均应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认真审查及核对。同时,对来自军事院校及国防科研机构等单位的涉及国家重点项目、军事科学与工程的稿件及内容,责任编辑应让作者提供单位的保密审查书,以避免出现泄密问题。其次,科技期刊学术论文内容还应“符合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业务范围”。因此,在初审阶段,责任编辑需严格审查稿件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并审查其主题和内容是否符合科技期刊的选题范围,凡是不符合的稿件,均应第一时间做退稿处理。
(二)稿件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
目前,责任编辑审查稿件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依靠中国知网、万方或维普等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但是责任编辑不能仅依据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所标明的查重率指标对学术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简单判断,而是應仔细阅读检测所出具的查重报告。即使学术论文内容的查重率很低,也要仔细查阅查重报告中指出的重合文字及其来源文献,并将重合文字及其来源文献与所查重的稿件进行内容对比,以考查稿件是否存在抄袭重合文字及其来源文献的思路、方法。如果所查重的稿件抄袭了其他来源文献的思路和方法,那么哪怕通过降重手段大幅降低了文字重复率,也总会留下“蛛丝马迹”,这些痕迹很可能存在查重报告所显示的少量重复部分和重合文字中。比如,笔者曾经查重一篇稿件,其文字复制比为16%,查重率很低,但是其在实验部分与另一篇文献存在一些重复的段落,且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根据这些重复段落,提示稿件存在“疑似剽窃观点”。笔者经过对比,发现所查重的稿件在方法、配方等方面与该篇文献的相关内容高度相似,仅在配方中某组分的次要结构有所不同,但主要有效结构相同,两者最终获得的主要数据也较为接近,并表明改变组分次要结构并未使研究水平得到提升的结论,而作者未引用该篇文献。因此,根据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2],笔者所查重的稿件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符合《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中“3.1.4研究(实验)方法剽窃”的“修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的一些非核心元素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需立即进行退稿处理。
总之,责任编辑应按照《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的内容,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认真审查稿件的学术不端行为,对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稿件进行退稿。如果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查重报告怀疑稿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但责任编辑因证据不足无法进行准确判断的,可把该稿件提交编辑部主任复审或在编辑部内部进行讨论,复审或编辑部内部讨论仍无法解决的,可以提交科技期刊主编(编委会)进行裁定。
(三)稿件创新性的审查
创新性是科技期刊选用稿件的主要依据[3]。科技期刊学术论文的专业性很强,这对稿件的审查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但一方面責任编辑大多专职编辑出版,工作任务繁重,不具备相关科研工作经验,或者远离科研一线岗位,一线科研经验较少;另一方面部分责任编辑的专业所学并非科技期刊的相关专业。因此,责任编辑在初审时对稿件创新性的审查一直是一道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科技期刊一方面可以聘请科研人员担任期刊的科学编辑,帮助责任编辑审查稿件的创新性[4]。但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繁重,既不可能对每篇稿件进行审查,所审稿内容也与专家外审工作内容有一定重复,同时额外聘请科研人员无形中会增加编辑部费用支出。另一方面科技期刊可以借助网络数据库,判断稿件创新性[5],即将稿件与网络检索到的相同主题的文献进行对比,从内容的异同判断稿件的创新性,并判断稿件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但是大量自投稿以及相同主题的文献,对比其内容会耗费责任编辑在初审时的大量精力,也不利于审稿效率提高。
因此,除了借助各种外来手段,责任编辑还应不断培养自身审查稿件创新性的能力。责任编辑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专业的学术会议和行业展会,走访科研一线人员,同时要经常阅读专业权威数据库、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文献和专业文章,通过不断积累,了解专业的研究进展情况,知悉专业的研究前沿和发展不足,从而提高自己审查稿件创新性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责任编辑审查稿件创新性不能仅看作者论文内容采用的思路、方法是否新颖,还需要注意其相应的研究成果水平如何。有的作者虽然采用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得到的研究结果与之前的其他研究结论相差不大,创新实用价值不高,此类稿件一般应进行退稿处理。但是,责任编辑在与作者反馈退稿的同时,可以和作者进一步探讨该研究采用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而研究结果不理想的原因。这种交流探讨既有利于责任编辑和作者都获得新的见解和知识,对作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有所助益,也有利于加强作者对期刊的好感,树立期刊的良好形象。
(四)稿件科学性的审查
科学性是稿件学术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稿件作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过程的设计应科学合理,其结果和结论也应准确可信。对稿件科学性的审查同样需要责任编辑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与稿件创新性审查相似,责任编辑也可借助科研人员的经验或对比网络数据库的权威文献对稿件科学性进行审查。但是责任编辑也需要熟练掌握科技期刊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过程等。另外,责任编辑还应重点审查作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完善。如果其内容设计不科学、不合理,那么研究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信性,责任编辑对这样的稿件应做退稿处理;如果内容设计不完善,责任编辑可以根据情况让作者完善,并对完善后的内容进行审查。比如,在某篇稿件中,作者根据某种材料导电性能高、力学性能低的特点,加入一种组分以提高该材料的力学性能,但这种组分又会降低该材料的导电性能,所以作者又加入第二种组分以弥补第一种组分降低材料导电性能的问题。但是稿件内容中只测试导电性能,没有测试力学性能,第一种组分提高力学性能的程度,以及第二种组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均没有相关表述。这种情况属于作者内容设计不完善,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不足。责任编辑应让作者补充完善力学性能的测试试验和相关研究结果,并对作者完善后的内容再进行审查。
(五)稿件时效性的审查
稿件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稿件内容主题是否属于学科及行业的当前研究热点。刊发时效性强的高质量稿件对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对稿件时效性的判断是责任编辑在初审时的另一道难题,这需要责任编辑具有较强的追踪热点的能力。参加学术会议和行业展会是责任编辑了解当前学科及行业研究热点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是成本较高。文献网络检索和新媒体也可以帮助责任编辑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快速了解当前学科及行业的研究热点。
通过文献网络检索,责任编辑可以追踪热点,对稿件时效性进行审查。一是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与稿件内容主题或稿件题目核心词相同的文献,若要缩小检索范围,可采用“篇名”搜索,其检索结果会显示检索文献的数量、发表时间、引用次数、下载次数等数据,责任编辑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得到与该主题相关的许多信息。二是通过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中的“全部检索结果分析”功能,责任编辑可获取该主题下的历年发文量曲线,能够很直观地观察到该主题下每年发表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如果该主题下每年发表文献数量逐步增加,表明该主题备受科研人员关注,属于行业及学科内热点;如果该主题下近几年发表文献数量减少,表明科研人员对该主题的关注度下降。三是通过“被引”和“下载”排序,责任编辑可以获得该主题下具有较高引用次数和下载量的文献,可以通过“高级检索”功能查阅每年的相关数据。这些文献一般属于热点主题中的高质量文献,如果该类文献数量较多,表明稿件时效性很强。此外,责任编辑可以重点将这些文献的内容与所审查稿件的内容进行对比,获得所审查稿件在立意、方法、结果等方面与这些文献的异同,有助于判断稿件创新性以及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另外,通过利用新媒体关注科技期刊所在行业及学科的微信公众号,包括期刊、学会、协会、企业、自媒体等,责任编辑可以追踪热点,有助于对稿件时效性进行审查。行业及学科的许多微信公众号一般会不断发布或转载行业及学科的新闻、论文、专业知识等内容,责任编辑应经常浏览,并注意统计其阅读量、点赞和在看数以及评论,更应重点关注收藏并及时总结整理。其中阅读量较大、点赞和在看数、评论数较多的推文内容就属于行业及学科内的热点。责任编辑通过总结整理这些数据和内容,可以了解相关主题的进展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需求,有助于责任编辑提升审查稿件时效性、创新性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行业及学科内的微信公众号所发布或转载的推文内容质量良莠不齐,责任编辑对其中的内容应持批判性的态度,若有疑问的部分内容,可通过查找资料、咨询推文作者和请教专家等方法解决问题。
(六)重点稿件创新点的挖掘
如果稿件学术质量基本符合要求,责任编辑可根据稿件的重要性,如创新性高、选题处于研究前沿等,决定是否深入挖掘稿件的创新点。对重点稿件创新点的挖掘,一方面稿件在摘要、前言和结论中会对创新点进行说明,责任编辑在初审时可将重点稿件创新点的挖掘重心放在结果上;另一方面责任编辑要重点关注图表数据的变化趋势,并认真分析,对结果讨论部分中各小节的图表进行综合比较,在图表数据中挖掘创新点。比如,在某篇稿件中,作者分别论述了温度和压力对试件成型质量的影响,但是没有将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结果进行互相对比。笔者通过对比这两部分的图表数据,发现在最佳温度下成型试件的不合格率接近0%,在最佳压力下成型试件的不合格率维持在3%左右,其强度也相较于最佳温度下的要低。这说明研究成果中与调整压力相比,调整温度的效果更优。由此,笔者挖掘了该稿件的创新点,并得到作者赞同,后续稿件顺利通过审阅。可见,责任编辑在初审时对重点稿件创新点的挖掘不仅能够提升稿件学术质量,也提高了后续审稿效率。
二、初审阶段责任编辑对稿件形式质量的控制要点
初审时,责任编辑在判断稿件学术质量基本合格的基础上,会进一步对稿件形式质量进行控制。通常这时,责任编辑会让作者先行修改稿件形式质量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升稿件可读性,从而提高审稿效率,减轻审稿专家的审稿压力,提升审稿专家对科技期刊的良好印象。
同时,责任编辑在初审时对稿件形式质量的控制,既不能过于粗略,也不能事无巨细。初审不同于编辑加工。笔者认为,责任编辑在初审时对稿件形式质量的控制,应重点审查包括文字是否通顺、格式是否规范、结构布局是否合理以及要素和内容是否一致。
(一)稿件文字通顺性和格式规范性的审查
责任编辑在把关稿件学术质量时,通读稿件内容,应判断稿件的文字是否通顺。若稿件学术质量基本符合要求,但文字表达存在问题,影响阅读,责任编辑应尽快联系作者进行修改。对文字表达较差造成理解困难的稿件,即使选题新颖,责任编辑对这类稿件也应进行退稿处理,并在退稿通知中说明退稿原因,告知作者可在修改文字表述问题后,再进行投稿。
稿件的格式规范性是指稿件的版式、体例等是否符合规范。目前,科技期刊编辑部一般会提供格式的规范性说明和论文模板供作者参考。因此,责任编辑应按照科技期刊的相关说明和模板等要求对稿件的格式规范性进行仔细地核对和查验。
(二)稿件结构布局合理性的审查
科技期刊学术论文的主要结构布局一般比较固定。作者对稿件内容结构布局自由度比较大的主要是研究结果讨论部分,责任编辑应重点审查研究结果讨论部分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层次分明、前后呼应。如果该研究结果讨论部分结构布局混乱,没有系统性,增大了审阅者和读者对稿件内容和研究结果的理解难度,责任编辑应与作者联系和协商,说明应如何对结构布局进行调整和完善。另外,稿件研究结果讨论部分一般会分为多个小节,小节数量的设置也应适当。有的作者在研究结果讨论部分设置小节过多,每个小节内容单薄,整个研究结果讨论部分碎片化;有的作者该部分设置的小节过少,每个小节信息内容过于庞大、杂乱,不利于审阅者和读者理解作者的研究结果讨论和分析思路。因此,责任编辑应根据稿件研究内容和研究性质的异同点,帮助作者合理地设置该部分小节数量,从而提高研究结果讨论部分结构布局的合理性。
(三)稿件一致性的审查
稿件的一致性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单位、摘要(要素、结构和数据)及关键词(含义和数量)的一致性,文后参考文献序号和正文中标引序号的一致性,相关描述和数据在摘要、正文和结论部分的一致性,图表和正文相关描述、图表数据及量和单位的一致性,方法和结果讨论部分的配方、变量、研究内容的一致性等。对这些内容一致性的审查,需要责任编辑细心、认真,尤其是对其中方法和结果讨论部分的配方、变量、研究内容一致性的审查。
比如,有些稿件的作者在内容方法部分设置四组配方或者五个变量,但在结果讨论部分的前后小节中,配方与变量发生改变,出现三组配方或四个变量,且没有进行相关说明;还有的稿件作者在内容方法部分说明研究的是某种材料的五个性能,但在结果讨论部分不同小节中,所讨论分析的性能数量出现五个或四个。这些就是方法和结果讨论部分的配方、变量、研究内容的不一致。对这种情况,责任编辑应联系作者询问原因,让作者完善并补充说明。
三、结语
编校是科技期刊责任编辑的工作重点,但责任编辑作为初审者,也应重视初审阶段的稿件质量控制,只有从源头开始重视对学术论文的质量控制,才能为后续编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提升编校质量。因此,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应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灵活运用网络检索和新媒体工具,严格把关和审查稿件的学术质量,挖掘重点稿件的创新性,完善和提升稿件的形式质量。这既有利于后续稿件的审阅及编校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进一步保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和内容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的通知[EB/OL].(2020-06-18)[2021-03-18].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312/74929.shtml.
[2]全國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非书资料:CY/T 174—2019[S].北京: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
[3]徐书荣.科技期刊编辑对提升论文创新性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06):761-764.
[4]邓航军.科技期刊编辑初审时是否应审查稿件的创新性[J].传播与版权,2015(10):40-41.
[5]姜凤霞.利用网络数据库提高论文初审质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