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陶艺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21-09-10刘晓明
摘 要: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各种工艺设计异常丰富,随着当代艺术领域的不断开拓,传统文化让陶瓷工艺在质、材、色、制作工艺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我们今天的陶艺教学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注重传统陶瓷工艺美学观念的继承,強化传统绘画艺术教学对传统陶瓷工艺造型线条的借鉴,才能够不断为当代陶瓷艺术提供养料并得以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陶瓷教学 传统文化 熏陶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48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各种工艺设计异常丰富,其中很多都能够追溯到几千年以前,传统陶瓷工艺便是重要的一种。陶瓷工艺讲究精细、丰富,注重精雕细琢,正是这样的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才带来了美轮美奂的工艺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陶瓷设计者纷纷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陶瓷艺术进行融合,传统陶瓷工艺是陶瓷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根基,并使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当代艺术领域的不断开拓,传统文化让陶瓷工艺在质、材、色、制作工艺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我们今天的陶瓷教学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才能够不断为当代陶瓷艺术提供养料并得以创新和发展。
一、注重传统陶瓷工艺美学观念的继承
自古以来,人都是造型艺术的决定因素,人的生存环境直接影响着其艺术创作。优美含蓄,典雅温厚,充满神秘感,是中国传统陶瓷的主要特点,这是因为陶瓷工艺历史的发展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息息相关,中国人的思想气质通过陶瓷的敦厚、典雅、温柔得以体现。教师在陶瓷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陶瓷是怎么来的?教学必须实现观念的革新。正如《考工记》中记载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我国传统陶瓷工艺在气质、装饰、造型上都有道家和儒家文化的影子,“天人合一”是道家思想所说的境界,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它强调“意象”“气韵生动”,接地气、顺天时,这种道家精神下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被发扬得炉火纯青。道家务虚,儒家务实,儒家思想也在陶瓷工艺品中得到了体现,中国人在“礼”这一传统哲学思想浸染下,决定了中国陶瓷工艺讲求秩序、对称、含蓄、温厚、优雅。很多陶瓷工艺品具有节奏美,让有序代替无序,让视觉上的动感因素变得稳定,一个良好的陶瓷工艺品往往承载了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也影响着今天很多的陶瓷设计者,比如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唐三彩,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精、气、神上处处透露着东方气息,天、地、人和谐共处,组成有节奏的生命律动,作者对材料娴熟运用的背后更是彰显了一种传统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寻找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也启发我们,现代陶瓷教学创作需要实现对传统造物思想的发展和继承,需要将瓷器与现代发展特色相融合,在遵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将传统造物思想融合当下实际,将传统陶瓷工艺法则和美学思想继承下来并发扬下去。只有如此,创作出的陶瓷品才有可能在审美和价值取向上满足当下人的需求。以茶禅文化用品为例,如今的茶禅文化已经发展成了修行与生活相结合的程度,这就更加突出了茶禅文化的特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修身养性,通过饮茶提升自我境界,人们可以在饮茶的过程中随时悟道。在这一背景下,饮茶环境也在与时俱进,例如专门设置的饮茶精舍,融安宁、清净、典雅于一体,此外,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大自然、居室等处所饮茶悟道。场所不同,饮茶使用的陶瓷茶具就有所不同,饮茶环境与陶瓷器具应该相得益彰。因此,在如今的陶瓷茶具设计教学中,应该注重饮茶环境的重要性,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强化传统绘画艺术教学
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教学中,要注重多种绘画方式的运用。融陶瓷绘画艺术和传统文化于一体,将传统文化的特点、魅力通过陶瓷绘画体现出来,展现中国传统绘画风格。我国传统绘画具有多种类型,可以将其融入进传统陶瓷绘画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接触陶瓷绘画艺术作品,也让他们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例如绘画中的写意画、工笔画,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认识更多的绘画特点,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同时也传播了我国传统文化。
可以在陶瓷绘画艺术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破传统陶瓷绘画一贯使用的手法。毛笔是传统陶瓷绘画中使用最多的作画工具,与传统作画工具相比,现代工具更加多样化,棉花、树枝、羽毛、牙刷、手指、铅笔等都可以,工具不同绘画效果也就不同,采用釉下彩、釉上、刻瓷彩、颜色釉、绞胎等工艺,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也就不同,将陶瓷绘画风格的现代性充分体现出来。传统陶瓷绘画一般指的就是中国画,但是现代陶瓷绘画风格多样,将写意、抽象、写实、后现代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陶瓷绘画尽情展现自己独特的审美和构思。黄、红、绿是现代陶瓷绘画中最常使用的颜色,鉴赏者从陶瓷的颜色便可推断出变迁的历史,丰富的色彩会让作品变得韵味十足。例如,蓝色增强了作品的明亮感,让陶瓷作品给人某种深邃的感觉,自带着从远古穿越来的深远。黑色通常在水墨画中使用的频率较高,陶瓷绘画使用黑色增添了一些传统绘画的韵味,像是一首古诗,陶瓷画面的清晰感也会更强。在我国,红色自始至终都是喜庆、吉祥的象征,一般会在团圆、欢乐的画面中出现。
三、对传统陶瓷工艺造型线条的借鉴
现代陶瓷是一门较为新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其工艺手段和工具材料已经比过去有了非常大的革新,是作为一种艺术性与工具性兼容的艺术形式出现的,其形成与发展时间不长。但是陶瓷文化却是陶瓷工艺创作的必备条件,才最终组成了纷繁复杂的陶瓷工艺。以往时候陶瓷行业的民间艺人在陶瓷制作中占据很大比重,因为这些人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比如文化功底不是很深厚,很多人不能从设计中准确捕捉陶瓷自身的艺术语言,这一弊端严重影响着陶瓷创作,导致这项艺术参差不齐。现代陶瓷设计已经普及了规模化的生产模式,陶瓷设计也成为专业设计中才能够掌握的艺术。为此作为陶瓷学习者,必须充分向传统进军,一些优秀的传统陶瓷工艺品都是可以模仿的,因为陶瓷工艺的历史沉淀比较厚重,如清康熙年间的五彩花蝶长方瓷板,其艺术设计之巧妙,画面中的图案和画面感很强,抽象中有具体,陶瓷设计工艺的高超令人叹为观止,从中能够观察到陶瓷工艺创作大师们情感上的超凡脱俗。陶瓷设计中,线条的作用非常大,如台湾张美云大师以现代技法在陶瓷素坯体上挤压浮白线条,用线条体现画面的分割组织关系,立体感、体积感便瞬间浮现在眼前了。陶瓷设计就是服务于点、线、面,在形式语言中,圆雕、浮雕、透雕都很重要,观察者通过点、线、面这一最为直观的方式观察艺术品,陶瓷工艺品中线条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材料肌理、颜色、大小、镶嵌疏密等也是也可以借鉴的表现形式,如何有效地学习传统陶瓷工艺品的点线面设计是一个非常需要我们下功夫的领域。
中国有着悠久的陶瓷工艺历史,也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美学观念和物质文化精神,从中我们能够学到非常多的东西。陶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陶瓷来抒发内心感情,体现自己对人生的认识,除了肩负传达个性和感情、表现时代脉动的责任外,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者。现代陶瓷教学必须牢记传统使命,将现代陶瓷审美艺术与传统陶瓷工艺的文化理念融合,实现材料、色彩、造型等多元因素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既能与我们当下的精神状态相符,又可以满足目前社会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娟、胡啸岩《民族节日文化下的陶瓷装饰图案设计》,《艺术大观》2021年第10期。
[2] 刘宜颖《传统陶瓷元素的现代设计运用策略》,《艺术大观》2021年第9期。
[3] 陈剑都《中国传统陶瓷雕塑的线条艺术探究》,《江苏陶瓷》2018年第2期。
(刘晓明,1970年生,男,汉族,任职于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陶瓷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