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新时代国防教育创新

2021-09-10张雁威李松松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

张雁威 李松松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意志力量;一个复兴的民族,总有一种赓续传承的精神禀赋。习近平主席在视察陆军步兵学院时指出: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培养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进一步强调国防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创新国防教育的形式,筑牢全民国防教育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一、围绕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统一,进一步强化国防教育的战略地位

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统一,既是富国之策,又是强军之道。国防教育必须着眼履行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历史使命,突出战略布局、推进模式创新,为国家安全筑起坚固的安全屏障,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和精神动力。

(一)科学把握国防教育在推进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时代定位

要从战略全局和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国防教育在推进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极端重要性。着眼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着眼我国所处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着眼有效履行新时代历史使命,真正把国防教育作为和平时期国家安全建设的重点突出来,作为融铸血性、聚合战力的规律统起来,努力开创国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要从落实政治要求和历史责任的高度,准确把握国防教育的战略地位。真正把对国防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体现在党委领导的具体实践中,落实到国防教育的筹划设计和各项工作中,从党委的决策运行、领导的责任分工、各种资源的投向投量、单位与个人的绩效评估,以及奖惩激励的实施上,建立确保战略地位的有效机制,形成以国防教育为抓手的正确导向和良好局面。要从有效履行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高度,强化国防教育的战略地位。国防教育对于富国强军既是重要的支撑条件,又是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和检验尺度,同时还是战斗力、生产力、凝聚力生成的基本途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把国防教育地位摆正,才能推动国防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有效落实,才能保证国家和国防实力的增长,才能把国家潜在的国防能力转变为实际战斗力。

(二)切实增强国防教育在推进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保证功能

通过国防教育实现国家安全目标,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地研究国防教育的特点规律,把国防教育的基础和现状搞清楚,把影响和制约国防教育发展的重难点问题搞清楚,把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主要任务搞清楚,不断深化教育规律的认识,切实把国防教育纳入国家安全发展的轨道。通过国防教育实现国家安全目标,必须积极适应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的要求,按照强化爱国教育、厚植红色基因、提升综合国力的要求,努力通过国防教育,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军事上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转化为生产力,在总体上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潜力,捍卫和发展国家、民族的利益。通过国防教育实现国家安全目标,提高有效履行国家历史使命的能力,必须认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和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从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切实把教育质量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不断推进国防教育迈上新台阶。

(三)积极发挥国防教育在推进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抓手”作用

发挥国防教育的“抓手”作用,必须深刻认识习主席对国防教育功能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发挥好国防教育对国家安全的引领和整合作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使各项建设围绕教育各在其位、各行其道,为国防教育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国防教育的全面跃升、整体提高。发挥国防教育的“抓手”作用,必须跳出就教育抓教育的思维模式,用大国防观谋划指导国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对确保“不变质”的内化功能、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促进功能,对增强部队战斗力预置功能,以严格高效的教育推动国防建设,用国防建设的加强促进国防教育的发展。发挥国防教育的“抓手”作用,必须着眼增强教育的质量效益,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全盘,做到兼顾各方面关系不失衡,加强各项工作不顾此失彼,优化各种要素不出现短板,真正实现结构与功能、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保持战略全局的平衡和稳定,全方位提升国防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进一步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效益

使命决定任务,任务牵引教育。国防教育作为和平时期生产力、战斗力生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对于增强“应对”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按照严格、科学、正规、扎实的要求,全面加强国防教育,努力开创国防教育新局面。

(一)大力加强新时代国防教育特点规律的研究

自觉遵循国家和军队使命任务动态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入探索新形势下谋划指导国防建设的科学方法,切实把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研究透,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搞清楚,把努力方向和建设重点把握准,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国防教育导向性原则。坚持把打造“爱党、爱国、爱军”的“精神长城”作为国防教育的根本指引,把“兴我国势、强我国防”作为国防教育的根本着眼。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能力素质培育,注重品行操守塑造,真正铸就“全民国防”的教育平台。把握国防教育针对性原则。国防教育的规划目标、内容设计、方法模式、管理保障等,必须充分反映国防教育的内涵,在教育内容设置、组织培训方法、标准规范适用等方面,区分层次,分类实施,使培训任务与国防要求相适应,培训规模与教育资源相匹配,培训内容与环境要求相衔接,有效激发国防教育的内生潜力。把握国防教育全民性原则。国防教育是政府主导、社会协力、军地互融的系统性、全民性工程,要牢固确立军地一体、军民一体的“大国防教育观”,建立健全体系完备的联教机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促进多种教育力量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联合组织、联合实施多样化国防教育任务的能力,增强国防教育的整体效能。把握国防教育时代性原则。适应新时代对国防教育变革的新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军地一体、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国防教育培训体系,推动“互联网+国防教育”模式创新,使国防教育从平面走向立體,从静态走向动态,确保国防教育的“含军量”“含新量”。把握国防教育创新性原则。突破思维定势、传统模式和习惯做法,充分运用紧贴形势任务、多层全域覆盖、灵活多措并举、开放多维评价的新理念新模式,突出制度机制创新和方法手段创新,力求在教育动力内生激励、教育资源精准推送、教育成效科学评估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深入开展国防课题针对性教育

国防课题是与全民国防观念、忧患意识等贴得最紧、靠得最近的教育课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加强国防课题针对性教育,必须紧贴形势需要,突出教育重点,努力在提升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开展好艰苦复杂环境下的教育。仗在艰苦环境下打,兵就要在复杂条件下练。要进一步强化开展艰苦复杂环境下教育训练的思想认识,将其真正纳入教育训练体系。在抓好国防教育基础理论学习、基本技能操作、专业能力培训的基础上,注重把教育训练的重心转移到真教实练上来,突出抓好国防教育应用性训练,及时推广普及有益经验,使之成为必教内容、必备条件,努力提高全民应对各种复杂艰苦情况的能力。开展好分层针对性教育。要抓住重要环节开展教育,在教育的籌划上体现科学性,训练课目和教育内容穿插配档,分类实施;在教育编组形式上要体现针对性,区分不同教育内容、不同训练对象,开展分层次教育;在组织实施上要体现递进性,逐级教育、逐级合成、逐级达成国防教育效果。深入开展实案化教育。实案化教育是检验和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实效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把实案化教育作为重要抓手,以各类任务预案为教育训练的脚本,在各个层次、各个阶段依据预案设置情况、确定编组、安排内容、组织保障,切实使国防教育内容与国防建设需求相适应。

(三)不断加强国防教育队伍建设

国防教育队伍建设是提高国防教育质量的基础支撑。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以宽广的视野、先进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提升国防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起点,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国防教育任务要求的新型人才队伍。加强战略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提升理论素养,坚持跟踪分析世界安全发展形势拓宽视野,善于站在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建设全局,研判形势,思考问题,谋划指导全民国防教育建设,使国防教育人才思维层次与形势任务发展相适应,能够把国家安全理念、军队建设理念等深植国民心中。加强业务能力培养,强化对国家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国际公约规定、宗教民风习俗等学习研究,增强国防教育的政策水平;熟悉掌握国防教育思想和国家安全理论,学会运用先进方法手段开展国防教育,依托军、警、民多方力量,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使能力水平与国防教育任务要求相适应。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国防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必须要把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内容,不断强化创新品质培育和创新思维方法训练,深入研究国防教育的特点规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组织国防教育的方法路子,促进国防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与又好又快发展。

三、围绕推进国防教育模式转变,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改革创新是国防教育工作的源动力,是有效履行历史使命、推进国防教育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必须紧密结合国防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国防教育实效的基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走出一条有特色、有内涵的创新之路。

(一)深化教育理论创新,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引领

国防教育理论是国防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先导,是推进国防教育转变的内在动力。必须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以国防教育理论的创新,引导和推动国防教育方法手段和教育管理的创新。要加强国防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着眼搞清楚国防教育模式创新的发展方向、外部环境、支撑条件等现实问题,通过对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安全形势,找准国防教育模式创新的历史定位、本质特征和任务途径。要紧贴国防教育的现实基础和能力现状,深入研究国防教育的指导观念、内容体系、组织形式、管理方法、保障机制等现实问题,把教育内容怎么落实、教育方法怎么创新、教育条件怎么改进、教育管理怎么实施搞清楚,为推进国防教育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二)深化教育手段创新,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支撑

教育手段的创新是国防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在国防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对国防教育的方法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完善信息化教育平台,着眼提高国防教育质量效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模拟训练、网络训练和基地训练,使其由提供简单条件向提供相对复杂条件转化,由简单运用向复合运用转化,由辅助手段向基本手段转化,确保教育手段不断向信息化聚集。要丰富发展智能化的评估手段,着眼客观、真实地检验和反映国防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国防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完善国防教育评估系统,逐步实现由注重结果评估向注重过程评估的转变,由定性评估向定量评估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和主观意志的影响,使国防教育质量评估更加科学、准确、公正。要积极创设实效化的教育环境,着眼从难从严从实际需要出发,立足自我,主动作为,大力加强国防教育环境建设,采取丰富现有、实景再现、立体展示等方法,构建真实的教育环境,在真学实练的氛围中提高教育实效。

(三)深化教育机制创新,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保证

深化教育机制创新,是国防能力生成规律的客观要求。随着教育环境、教育样式和教育任务的不断变化,国防教育的机制也应因势而变。改革教育模式,围绕建立教、学、练一体,责、权、利一致的教育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国防教育责任制,本着按级教育、按系统教育、按分工教育的原则,对教育任务明确区分,加强对教育准备、施教、组教、考评到奖惩的全过程管理,把教育教学、教育效果、教育责任挂起钩来,促进教育有效落实。改革考评模式,树立教育考评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考评的杠杆作用,以国防教育能力为标准,把检验性演练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把国防能力检验作为主要内容,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量化评估作为主要手段,使考评真正成为牵引国防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成为检验国防教育质量的基本尺度。

(四)深化教育管理创新,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支持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教育是一种质量效能型教育,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管理理念,必须推进教育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科学管理转变。要完善教育管理法规体系,着眼国防教育动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新的使命任务要求,建立健全与国家安全相适应的配套法规体系,为国防教育提供科学的规范,并依法加强监管,及时掌握教育动态,调控教育进程,切实把国防能力生成的每个环节都训到、训全、训实。要发展信息化教育管理手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成果,加快研发通用的国防教育管理系统,制定教育数据采集和处理办法,在定性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定量管理、预测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实现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全面准确掌握和精确评估,科学精细控制教育各个环节和流程,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要健全国防教育管理机制,要着眼促进国防教育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责任机制,把国防教育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量化指标,把教育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和个人;完善国防教育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教育对象的全过程管理和监控,以明确的教育目标引导和控制整个教育的运行;完善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民参加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张雁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李松松,燕山大学)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国防小讲堂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知国防 爱国防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