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医养结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9-10蔡佳辰
蔡佳辰
摘要:目前,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地区发展不平衡,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大多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运营,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医养结合”理念的提出,为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党的十九大也将推进医养结合提升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高度,这预示着医养结合将成为发展养老服务的重点。因此,山西省应建立完善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探索构建多样化、可持续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关键词:医养结合;老年人;政策;护理人才
一、山西医养结合的发展(资料来源于山西省民政厅)
医养结合就是把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先进设备与康复训练、日常学习、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等专业相融合。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从技术上尽可能的实现疾病转归,病人的各项功能得到保持或恢复。这种养老模式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也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是传统养老服务的充实与提高。
(一)山西省现有的医养结合模式
1.“机构医养”模式。这种模式由单一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养老院办医院”,二是“医院办养老院”。太原市精神病医院红十字托老中心(目前为太原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科),集“临床治疗、医学康复、长期照护、临终关怀”为一体,开展老年托养服务,为家中无人照顾的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服务。
2.“医养合作”模式。即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驻点延伸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如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太原青创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与太原市源缘圆老年公寓成立“医养融合”示范基地,为居家和机构养老老人提供养老、医疗康复、心理疏导、营养配餐等优质服务。
3.“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辐射辖区内社区养老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近年来,太原市以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战场,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引导社区、居家养老老人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护理院(站)等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开设“老年号”,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展上门巡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
4.“互联网+”居家医养结合模式。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优势资源,结合互联网技术,首创以医院为实体的“易护到家”移动医疗O2O平台。
二、山西省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山西省养老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山西省居民养老现状的的调研可以发现,山西省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当下存在以下问题。
(一)相关政策尚不完善。一是部门联动机制待完善,部门之间职责界定模糊,容易出现利益纷争、责任推诿等问题,阻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二是医保报销管理待完善。三是执照办理政策待完善。目前山西省的养老机构申请执业许可证的难度较大,能够具备医护条件的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养结合发展的步伐。
(二)“医”“养”相对独立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仍处于互相独立、自成系统的状态。大多数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功能老化、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等原因,基本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而在我国城乡医院,对这些老年患者仅能提供门诊或患病急性期的短期住院服务,而他们如果长期占据医院床位,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医院管理、医保规范也不允许,但是这些老年人往往又需要高质量、延续性、专业化的医疗、护理和康复照顾,如果出院回家或回到养老机构,就不能继续获得良好的医疗康复服务。因此,当下存在的许多养老机构不方便就医,医疗机构里又不能养老,这种医养分离现状,迫切需要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三)医养结合人才缺口大。当前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医养结合人才短缺现象都十分突出,明显制约了山西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目前全省养老机构的投资主体有公办机构、民办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福利虽不断增加,但缺乏合理的筹资机制。养老机构仅依靠政府资金、财政补贴等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山西省医养结合改进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卫生健康、医保、民政、发改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建立统一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可以采取公共资源招标投标、委托管理等方式,引进有先进养老服务管理经验和先进医疗、康复护理技术的专业机构经营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医养结合服务专业化水平。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不能“一刀切”,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实行分类供给。总体上应遵循“低龄老人以养带医、高龄老人以医带养”的原则,精准区分自理、失能、半失能、失智等不同类型,分类提供医疗、康复、养护服务。
(三)构建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的缺失、人才培养的缺位,是造成山西省养老服务落后的重要原因。第一,高校可通过与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依据医养结合模式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共同探讨构建以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培养和医养结合机构管理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课程体系,开设老年方向的临床专业以及护理专业,并且与医养结合机构实行合作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对口对岗。第二,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第三,通过提高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薪资待遇,优化职称评聘等环节,来稳定和吸引更多的医养专业人才。
(四)面对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要完善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中每年提取一定比例支持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二是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机构并以股权融资、项目投资等方式筹集开办资金和发展基金,发挥“投、贷、债、租、证”协同作用,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根据医养结合特点,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发挥商业保险在医养结合中的杠杆作用,如在老年意外伤害保险中增加“住院护理补贴”项目。
參考文献:
[1]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养老难题亟待破解.山西晚报.
[2]山西省民政厅.山西省:推进医养结合保障社会民生[J].社会福利,2015.
[3]“走基层、看医改”之二:医养结合新模式昔阳老人受益多[N].三 晋都市报,2017.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