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J1-J5区浅层复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与实践

2021-09-10任标宿云国徐金华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开发评价

任标 宿云国 徐金华

摘要:J区稠油油藏是中国西部第一个整装工业化开采的稠油油区,区内共五套开发层系,为典型的复式油藏,经过30多年的开发与探索,已成为浅层稠油开发的开拓者,针对稠油开发的难点问题,形成了稠油开发的四大特色技术。探索出稠油油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技术路线及技术方法,实现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

关键词:J1-J5区;;开发;评价

一、油藏概况

J1—J5区位于克拉玛依市东北约40km处,构造位置位于克-乌断裂二级构造带上盘,含油面积35.26km2,地质储量5917.86×104t,可采储量2555.39×104t;已动用地质储量5463.95×104t,可采储量2496.09×104t,储量动用高达92.3%。J1—J5区占工区总面积的41.9%,储量占总储量的46.2%。

二、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2.1稠油油藏精细描述及应用技术

2.1.1储层精细刻画技术

深化油藏认识根据地质条件,应用大量动静态资料并综合多种预测油藏,按层次界面划分的级次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地质模型,并能表现出各级层次界面和隔夹层。遵循从建立一维模型到二维模型到三维模型的三级两步的建模步骤,建立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断层模型、储层模型、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模型,深化储层认识;适时动态资料拟合技术;数值模拟方法快速筛选地质实现技术。

2.1.2注汽开发的动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纵向上剩余油分布情况来看物性好的区域由于油层吸汽好,蒸汽波及体积大,累计产油量高,平面上动用程度高,剩余油潜力小;纵向上物性相对较差的油层吸汽效果差,累计产油量低,平面上动用程度差,剩余油潜力大。平面剩余油饱和度在井间较高,绝大部分地区剩余油饱和度在50%以上。

2.1.3成果应用技术

在储层精细刻画的基础上开展了滚动扩边增加新资源,截至2013年底,J1-J5区累计上报含油面积35.26km2,地质储量5917.86×104t,已动用含油面积28.3km2,动用地质储量5463.95×104t。1996年合作开发以来,通过滚动勘探,新增地质储量1524×104t,新增可采储量484.47×104t,Q组的滚动扩边及新层系的资源接替,储采比不断提高,为该区保持高效稳定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2.2汽驱井网加密及开发调控配套技术

2.2.1汽驱井网加密技术

根据加密先导试验区及剩余油、合理井网井距等研究结果将100m×140m反九点井网加密为70m×100m的井网,加密区选择条件为:油层有效厚度大于10m、地层温度(20℃)下脱气原油粘度小于20000mPa.S、不产地层水、汽窜干扰及出砂不严重。根据上述加密条件,结合各区块生产动态,在1996~1999年共加密759口井,建产能51.8×104t。

加密井平均生产指标达到了方案设计的平均水平,加密井投产明显提高了区块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并且有效抑制了老区生产递减。加密后平均采油速度2.3%,与加密前的1.1%相比,上升了1.2%,加密后采出程度由18.9%上升为29.3%。

2.2.2开发调控配套技术

注采动态调整主要是对汽驱方式、汽驱注采参数、间注方式、间注周期、间注速度等方面通过数值模拟、油藏精细描述、矿场实际资料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蒸汽驱开发过程中,适时对注汽井采用高、低速交替注汽和間歇注汽,通过注汽速度、方向的交替变化,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同时形成不稳定的压力降,促使油层出现无油藏压力的自吸反驱作用,液流量重力分异和闪蒸,使热量有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油藏中通过传导和对流而重新分布,将更多油量驱替到井底,达到改善汽驱效果的作用。

2.3稠油油藏不同开发阶段跟踪调整技术

2.3.1初期转入汽驱技术

创新提出了浅层稠油吞吐后期转汽驱时机的判断方法,有足够的可动油饱和度,起始含油饱和度大于48%~50%。、井间基本构成热连通、在地层压力有所降低的情况下便于蒸汽驱替提出了采注比、综合含水、产液量、油汽比、注入孔隙体积、地层存水量综合确定转汽驱时机的方法,为吞吐老区转汽驱时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2.3.2蒸汽驱中后期技术调整技术

对注汽速度与注采比匹配关系理论研究和开发试验表明,注汽速度是影响汽驱的重要因素,稠油油藏注汽强度宜为3.0t/d.m左右,但对不同蒸汽驱阶段,根据油藏亏空,地层压力、温度及存贮热量情况,注汽强度要有一定变化。注汽速度过低,热量损失加大;注汽速度过高,则出现蒸汽严重指进现象,生产效果变差。根据数模研究,采注比应大于1.2~1.5,地下才有蒸汽存在的空间,达到蒸汽驱替的目的,方能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改善汽驱效果开展了吞吐引效、控汽控液均衡注采、控关调整蒸汽推进方向等调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现场效果,形成了适合不同类型汽驱井组的生产调控方法,改善了试验区生产效果。

三、高效开发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J1-J5区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技术通过的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实现连续15年产量维持在70×104t以上,年度油汽比保持较高水平在0.222,累计油汽比为0.19,成为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的典范。截止2016年仍在60×104t以上,采出程度为36.3%,油汽比0.165,采油速度1.34%,阶段油汽比0.192,平均采油速度1.9%,各项指标与水驱油藏比均达到一类油藏开发水平。

总投入产出比为1:3.55,全部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为23.83%,税后财务净现值为40734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4.38年。收益丰厚,吨油操作成本在1500元/吨,单位操作成本得到较好控制,实现了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

四、结论

(1)依据不同开发阶段存在问题,建立不同开发阶段的方案跟踪调整模式为实现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我们及时跟踪分析油田开发中存在问题,跟踪方案实施后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跟踪调整,形成了早期整体加密、中期加强产能方案补充、后期分层系开发的调整模式,为油田高效开发奠定了井网基础。

(2)依据蒸汽驱三个不同阶段,建立蒸汽驱合理注采参数界限针对蒸汽开发出现的热联通、蒸汽驱及汽窜三个阶段,预先研究制定不同的治理对策,建立理论模型模拟确定合理注采参数,建立合理注采参数界限。注蒸汽初期,进行井网井距、合理的注汽方式、合理产液、采油速度、合理生产压差、合理的地下温度场、合理注采比参数确定;而开发后期则对注入速度、间注周期、间注时间等注入参数界限进行优化,有效的指导油田的高效开发。

参考文献

[1]霍进,王延杰,任标.新疆浅层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技术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52-55

[2]任标.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与开发对策[M]石油研究,2019,13(1):213-214.

猜你喜欢

开发评价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