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纪律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
2021-09-10刘思佳黄邦道
刘思佳 黄邦道
摘 要:校园纪律文化是高校纪律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和高校而言具有引导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与观念认同。目前,高校普遍注重校园纪律文化的建设,且多为学校层面或辅导员在班级进行专门的校规校纪教育活动,这一定程度导致了在推行过程中存在模式固化、灌输为主、学生积极性不高以及推行的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关于拓展校园纪律文化的对策。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将校园纪律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不同思政课的特点,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中课堂与实践两个平台,将纪律文化教育贯彻其中,真正做到思政课与高校纪律文化育人路径同向同行。
关键词:校园纪律文化;思政课
一、高校校园纪律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当前各高校普遍注重校园纪律文化的建设,并通过不同的举措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的提高,但是传统的方式中存在诸如说教形式为主导、学生参与感弱以及活动形式单一等局限性问题。
(一)高校普遍重视校园纪律文化建设
目前高校普遍重视校园的纪律文化和教学秩序,从学生入学伊始,高校会采取各类举措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以《学生手册》为代表的主要约束性文件,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了解大学校园的校规校纪,并建立了相关的奖惩制度,从而达到有效规范大学生行为的目的。高校也会通过常规的教学检查活动,检查教师与学生是否合乎教学规范、学生是否遵循学生守则,如教师上课是否携带教材、教案、是否按时到达课堂,以及课堂内容是否精心准备,学生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讲,有无存在上课睡觉、状态不集中、旷课及迟到早退的情况,并由相关的纪律检查人员对教师与学生进行督查,从而确保高校中教学秩序的有序运行。同时,高校还会采取相应举措加强对学生生活行为进行规范,如大学生寝室规章制度、学生会工作制度及班级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规范管理。
由于大学生在入学前便受到来自中学校园纪律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很多纪律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是整个社会和学校都约定俗成的,学生也会自主遵循;但大学中存在一部分与中学不同的校园纪律文化,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大学生适应并认同大学校园相关的纪律文化,促进其身份和理念的转变。
(二)说教与灌输性教育为主导
纪律是校园正常教学运行的保证,高校普遍都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和各种纪律规章用于维护正常的校园教育活动及教学秩序,并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相关规章制度,而让学生了解的方式多为被动性接受,以教师说教为主,通过召开班会的手段传递相关制度内容,或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校园文化规章制度要求。传统的校园纪律教育模式多用“必须”“一定”的词汇约束,从而学生由于长期受到灌输性教育的作用,便缺少对相关条例的警觉作用,容易在思想上疏忽大意,重视程度不足,或将大学中的校园纪律等同于中学时所接受的模式引导,从而主观上认为两者形式与内容不会存在过多差异,不利于大学里校园纪律文化的推行与遵守。
另外,灌输性教育在心理层面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思想,由于长期受到灌输性教育,对传统的说教式要求会有抵触情绪,从而不愿去主动学习相关制度建设,很多人的大学生规范手册几年来都没有看过,或者在辅导员老师强调相关纪律制度时,被认为是老生常谈,不会认真听相关内容及要求,这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违背了相关校园制度要求时却不自知。
(三)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参与感弱
现存校园纪律文化多学校层面制定,学生自大一入学便收到学校下发的学生手册,没有亲身参与到相关纪律的制定中,这使得学生参与感弱,对于校园纪律文化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仅仅是照着手册上面的内容而参照完成,没有内心的认同感,對手册内容不熟悉,印象不深刻,没有真正理解相关制的内涵。而一份契约的制定,如果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将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学生作为校园中的一员,且教育理念应遵循“以学生为本”,学校及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现存纪律文化提出不同的声音,
高校纪律文化制度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契合的制度应予以革新,学生群体具备强烈的革新意识,通常会反对一成不变的校园纪律制度,其革新意识与参与意识也能为校园纪律文化的创新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纪律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高校的校园纪律推广手段多以传统的班团活动为主,缺乏创造性形式,具有单一性,所开展的形式也与中学期间并无多大差异,没有体现出大学校园所独具的特色与差异。现在高校推行校园纪律文化的方式多以辅导员召开班会、学校层面宣讲作为重要的推行手段,忽略了在大学校园中所授课程、所开展活动的丰富性,应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和班团活动的作用,将开展纪律文化的场景、主体尽可能地外延加拓展,最大限度地拓展纪律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
二、加强校园纪律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纪律文化作为校园纪律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个人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能为学校的正向发展与学术的个体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所以高校应在日常的生活与管理中加强校园纪律文化的建设。
一方面,能促进教学秩序和学生日常管理的有序进行。校园纪律文化能为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规范了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教学是高校正常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园纪律文化制度的约束能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学生在理解认同校园纪律制度规范后,会用行动践行并遵守相关纪律,能分清哪些是纪律、哪些是“红线”与“禁区”,从而在制度规范范围内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遵守纪律规范,反过来又有利于校园中良好校风的形成,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作用。
另一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个体发挥积极作用。良好的校园纪律文化不仅为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贡献作用,同时也会为学生个体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首先,校园文化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能起到规范自身行为的作用,理解校规校纪及相关准则,从而能够在纪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开展相应活动,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并确定大学中相关的文化规范;其次,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的影响作用是持续而稳定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从在校期间可以一直外延到离校之后。在校园学习中所形成的纪律文化规范能够对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对于个体的影响是伴随终生的,能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三、促进校园纪律文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校中纪律文化建设所存在的一些列问题,有针对性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促进校园纪律文化建设的一些列对策,改变传统的纪律文化建设手段,以期为促进校园纪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方式。
(一)厘清高校纪律文化建设与中学的区别
很多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将大学中的纪律文化制度等同于中学中的相关规范,就没有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和了解,这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在违背了大学中的纪律规范时却不得而知,这是由于先前的观念对学生所带来的一种固定认知。所以针对大学生由于身份的转变所产生的问题,高校在进行纪律文化教育时,尤其针对新生入校的情况,要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解读时要与中学的纪律进行对比,强调其差异性与特殊性,让学生能在思想层面重视起来,能主动加强对校园纪律文化的学习,从而能为大学生未来大学的生活、学业方面发挥引导作用,不会因为不知道相应的规定而违规违纪,也能有效地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目标导向。
(二)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方式
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认同校园纪律文化,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由于年龄和心智的成熟,通常反感大学中的说教方式,并拒绝接受。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有性质,高校和老师都应加以革新和变化,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方式。无论是课程知识的传授还是校园纪律文化的引导,都应该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方式,例如在学校和班级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将校园纪律文化表现其中,从“灌输性教育”转到“渗透性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纪律文化制度教育。教育方式的变化能有效改变学生对灌输式教育的“免疫”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对纪律文化制度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高校思政课可以作为让学生认同校园纪律文化的主阵地,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课程思政”,实现课堂教学育人的全覆盖。不同专业均可以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融合,老师首先要对本校的校园纪律文化了解和认同,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把其加工融入到所教的课程中,充分发挥各科目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发挥大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真正做到“课程思政”。这样,大学中的课堂就被有效地利用起来了,思政课与非思政课两门类型的课程的有效配合,能为校园纪律文化的教育更好地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
针对学生在校园纪律文化的制定过程中参与性不高的问题,高校可以依托各项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寝室规章制度,高校可依托“寝室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相关制度的建设中,并鼓励学生对现存制度的规范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班委、学生会组织的学生力量,收集同学们对现存校园纪律文化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学校采取听证或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其真正成为参与到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一员,在提高参与度的同时促进其对纪律文化的认同。
(五)拓展校园纪律文化活动类型
把校园纪律文化的宣扬不应仅集中于辅导员的讲授,班团活动形式也可以拓展成丰富多样的形式,各高校可结合本校特色制度进行分析,例如通过学生群体中积极分子的带动,影响其他同学,如班委、学生会、党员群体发挥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遵守校园纪律文化,对其他同学起到正面影响。再如辅导员在班级拟开展的纪律文化宣讲活动,可以创新性地让班级同学以小组形式参与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各自对班级制度的意见或建议,从而改变传统的“你说我听”模式,或者开展各类班级周末教育、新生早自习制度、学生党员服务站等活动,发挥各类平台优势,将校园纪律文化教育的场景多样化,以学校的各类社团团体为依托,开展纪律文化教育,充分发扬共青团宣传教育的作用,通过各种团内活动,引导广大团员认同校园纪律文化;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服务站的作用,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自身的行动影响其他同学。各高校可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开展不同的校园纪律文化建设活动,以丰富的活动替代传统的单一方式,用丰富的活动更大效果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校园纪律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具体路径
思政课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校园纪律文化的建设也应融入其中,从而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有关将高校的纪律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在利用好思政课这一教学主阵地的同时,促进校园纪律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充分发扬思政课教学主阵地作用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要切实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结合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融入,做到高校纪律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高校思政课每个科目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与讲授侧重点,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大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校园与社会而言是以小见大的,大学生群体能够在校园中认同校园纪律,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引导,这与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传播法律基础知识和校规校纪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实际情况,把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通过课堂教学与他们形成道德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感;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党史中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纪律作风建设的历史,讲述无数共产党员遵守党的秘密而英勇牺牲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总结校园纪律文化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意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在讲解党的理论发展过程中,让学生總结出纪律、规范的对理论发展的影响作用,从而类比于校园纪律对群体中每个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哲学思想,让大学生意识到纪律文化对校园建设、对大学生自身所带来的良性作用,引导其积极投入到对校园纪律文化的建设中,以自身行动践行影响作用。
在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上潜移默化地结合校园纪律文化进行融合性讲解,能够提高学生对纪律制度的认同性,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二)把思政课的课堂还给学生
校规校纪教育作为思政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必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特点,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说教与灌输为主的教育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政课作为纪律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不能仅仅成为老师自己所讲的“一言堂”,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结合国情与社会热点问题,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抬头率”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讲到人生理想时,除了引入各励志名人的经典案例外,教师要预留出充分的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能在课堂讨论中分享交流彼此的人生理想,让大学生们在课堂中通过交流与分享,能正确认识到人生理想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
当前大学生多为“00”后一代,他们个性强,自主发言的欲望非常强烈,多希望老师能在课堂讲授中给自己更多的展示空间,而思政课也正是一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课堂上可以结合纪律文化的主题,结合教学内容展开相应的讨论与研讨;课后也可以通过线上主题讨论的方式,分享对于纪律文化的理解认知与对课程开展的建议。将思政课的课堂还给学生,不仅能促进思政课本身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作为校规校纪方面,本就是与学生的各方面息息相关,让学生参与其中,也能为校园纪律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来自学生的声音,而思政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与媒介。
(三)将校园纪律文化教育孕育于思政课的实践学习中
高校思政课思政课的形式除课堂讲授外,还应充分利用课外实践环节,以辩论赛、演讲、考察当地红色景点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校园纪律文化,从而形成对纪律文化制度真正的认同感。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高校都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除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创新性地引入了线上慕课、课后实践的环节,并相应加大了课外实践活动在平时成绩中的占比,可见课后的学生实践环节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各高校可以从多方面创新思政课实践活动形式,思考如何能与纪律文化建设相关联,例如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当地的红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家风教育,通过对烈士事迹的回顾,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当前校园生活的来之不易与纪律规章制度对一个组织和集体的有效作用;同时,可以开展大学生回顾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相关人物故事的活动,在演讲、历史剧的回顾中更加深刻领悟纪律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类比到校园纪律文化的建设中。
充分利用思政课的实践研修环节,让实践环节发挥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完成课程作业,更多的是挖掘其对学生个体的意及影响作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意识。结合大学生的身份,重点讨论参加思政课的实践活动对学习生活的现实启迪意义,真正在思政课中领悟到校园纪律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结语
校园纪律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只有厘清校园纪律文化现存的问题、实施方式,并创新形式,才能有助于绝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方式。高校思政课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平台进行宣扬,结合不同思政课课程的特色,将校园纪律文化教育能够合理性地孕育其中,这也是教学改革背景下的一次探索和发展。通过思政课真正教育广大高校学生,除了了解课程理论知识外,外延至校园纪律文化层面,做到学以致用,能让学生更好地认同校园纪律文化,从而有利于促进其自身发展及环境认同。
同时,充分发挥了思政课所提倡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特点,让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校园之中,并成为校园纪律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二者彼此相关影响,如何将他们有机良性结合并通向同行,是改变现存纪律文化教育问题的突出方式与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冯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看大学生纪律教育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143-144.
[2]孙传辉.高校新生入学之校规校纪教育实效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25(05):36-37.
[3]肖明宪.发挥校规校纪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中国高教研究,1998(01):66-67.
[4]刘浩.大学生对校纪校规的认知与行为相背离的心理机制探析[J].领导科学论坛,2017(23):67-68.
[5]蒋良才.坚持以学生为本 科学制定和实施校纪校规[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02):42-45.
[6]林鸿雁,罗布次仁,格桑扎西,齐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纪律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67-68.
[7]王琨媛,馮立刚,黄耀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三全育人”的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3):125-126.
责任编辑 朱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