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趣味田径的课堂组织与项目创编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实践探索
2021-09-10陶军黄洁霞
陶军 黄洁霞
素质教育理念下,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体育教学的开展可以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所以教师要组织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發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中田径是比较基础的项目,但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高竞技性,所以学生参与这项体育运用的积极性有待提升。随着“少儿趣味田径”的出现,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也为教师指明了体育教学的方向,打破了传统田径教学的局限性。
1 坚持创编原则,提高应用效果
少儿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保障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感受到与传统田径的不同之处。为此,在进行项目创编时,要以全新的理念,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更具吸引力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使其拥有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都能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如此,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创编,还要有目的性和安全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所以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这时就可以增加一些运动难度,比如增设跑步障碍,或者加强对时间的限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进而打下良好的运动基础。而安全性也是必须要坚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缺少对危险的预知,教师要对其运动过程中的安全负责,以此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教师创编的项目难度不要太大,尽量避免出现危险性的动作,并且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2 合理设置项目,调动学生积极性
少儿趣味田径课程中,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运动,比如,走、跑、跳跃﹑投掷等,在为学生设置项目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两到三项进行教学,同时关于项目讲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组合。通过项目的创编和设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如果采取盲目教学的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降低。通过实际情况来看,少儿趣味田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中为学生安排两到三个项目,而且还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为教师的田径教学带来了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而如果全部选择学生所熟悉的项目,可以增加至三到四个项目,以此来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运动项目。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全部设置成学生没有接触过的项目,如果需要学生学习新内容,可以以穿插教学为主。此外,有些组合类的项目会受到各种限制,比如,场地、空间等,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少儿趣味田径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知识。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创编要体现趣味性,这也是对田径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在为小学生设置田径项目时,教师要有充足的准备,从而逐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关于少儿趣味田径的课堂组织与项目创编,需要有一定的理念和方法,然后合理安排操作步骤。因此,在进行创编时要遵循趣味田径的理念,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和理解项目的各种技术动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同时,设置的项目要由易到难,让学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而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参加一些比较难的项目,这样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抵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法、示范法等,这样既能保证田径教学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运动要领,让其可以融会贯通。而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从而推动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每个学生由于其学习能力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在进行田径运动时会有不一样的表现,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组,甚至是设计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体验,让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总之,教师在少儿趣味田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所以要展现自己的教学优势,为学生合理设置项目,在实际教学中也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结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是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传统田径项目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主导,只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解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运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也无法对田径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少儿趣味田径与小学体育课的结合,为教师教学带来了便利,通过积极开展趣味田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与运动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更愿意加入到田径教学中,主动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作者单位: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