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

2021-09-10汪霞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1年7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货币政策

摘 要:众所周知,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调控时,往往会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调控,而这两种方式也是国家调控的主要方式。在进行宏观调控时,货币政策一般针对货币供给方面进行控制,用间接的方式影响国家经济的运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货币政策在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一直担任重要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社会经濟的宏观背景,通过阐述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四种工具,主要分析货币政策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以达到调节宏观经济的目的,且在分析过程中,主要分析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四种机制;同时还分析了我国企业货币政策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货币政策;四种传导机制;经济增长;汇率政策;避免风险

本文索引:汪霞.<标题>[J].商展经济,2021(14):-057.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4.18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与货币的关系迅速扩大,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最初为计划经济,但是为了适应我国国情和国际竞争的情况,我国实行体制改革,最终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金融业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因此制定的货币政策也被纳入了宏观调控中。在宏观调控中,我国充分运用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现社会发展过程中需求供给的平衡,因此,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通过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货币政策作为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其正确的内涵。货币政策简单而言,就是央行为了实现最终经济目标,通过对货币供给、需求的把控,从而影响宏观经济。一般而言就是央行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但是从广义方面而言,货币政策实施的主体就不单包含央行,而是国家政府以及国际上各国的货币政策,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机制。狭义上而言,就是央行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出来的计划。

1 货币政策概述

1.1 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目的,是为了针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而出台的有针对性的计划,其中包括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实现国际贸易平衡等情况。而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被认为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单纯的以稳定市场汇率为目标;第二种是要兼顾两者,即是货币平稳和促进经济发展两个目标。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在长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一个时期好过另一个时期,没有起伏,也没有衰退。

物价平稳是指价格总水平变动控制在较小范围内,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或大幅波动。

保持充分就业状态是指将失业率降到一个企业社会发展能够承受的水平。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而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之间的差额为零。即国际收支净额(BP)等于净出口(NX)减去净资本流出(F),用公式可以表示为:BP=NX-F。

1.2 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的工具,是指央行为了实现政策目的,从而制定出相关的货币政策,在制定到实现的过程中运用到的手段就是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防止特殊情况发生,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比如挤兑等情况,央行就会规定企业留下存款的一定金额比例,这就是存款准备金。因为这种留存存款的制度,就能直观地控制企业贷款规模,央行也就可以通过这种制度来调控市场贷款规模,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简单而言就是银行利用商业票据同央行借钱的行为,而再贴现政策就是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和规模。商业银行的借贷次数和规模直接影响了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从而也就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借贷行为和规模。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买国库券及政府机构证券,特别是国库券,以影响货币基础。这个原理即是当债券引入,市场上流动的货币规模就会提升,而当央行对债券进行处理时,国民会买入,社会流动货币量就会减少。因此,央行可以直接控制社会的供给需求。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前提是建立在一个高度发展的证券化市场下。

(4)基准利率政策。基准利率简单而言就是央行制定当年的存贷款利率,而市面上的其他银行就会参考央行制定的存贷款利率来制定自己银行的利率。央行会规定其他银行的上下限,以控制市场竞争力度。当央行上调基准利率时,实际利率将上升;反之实际利率就会降低。而这种实际利率关系到国民、企业的储蓄投资行为,这样央行就可以通过这种政策来影响经济的发展情况。

(5)信用贷款。信用企业贷款公司一直习惯上称为再贷款,实际是指中国社会人民对于银行对商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进行发放的贷款,这种贷款的好处在于债务人在进行贷款时,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品,就可以凭借自己的信誉向银行借钱,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第三方进行借贷。目前,这种信用借贷的方式已成为我国借贷的主要方式之一。

2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2.1 基本环节

经济增长的外在表现就是市场内需供给的过程,而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也就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本节主要讨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这种影响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地方银行直接受中央银行管制,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银行的贷款资金规模、信贷能力等。这也能影响到市场上对货币的供给需求,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央行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2)从商业银行到居民和企业。当央行影响到地方银行后,银行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市场方案,而居民就会根据这些方案来进行自身消费、投资、储蓄等行为。

(3)从居民、企业到经济变量。银行的资金来源于社会居民和各个企业,他们是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对象,因此他们的储蓄投资等行为会影响到社会总产出、物价的变化。

第一,货币传导机制。

第二,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往往会参考中介指标,这个中介指标就是货币传导机制,它是货币政策为了实现政策目标的主要工具,简单地说,货币传导机制就是货币政策到政策目标间实现的过程。

2.2 利率传导机制

这种机制是指当货币量提高时,央行会调低基准利率,这样就能控制同业拆借利率,从而降低实际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就会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流程为货币供应量增加→实际利率水平下降→促进投资→总产出增加。

2.3 信贷传导机制

这种机制简单而言就是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地方商业银行手中的资金就会变多,银行借贷资金量同时也会变多,社会借贷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而企业或者各借贷方往往会进行投资生产,从而激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2.4 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非货币性资产的价格传导机制,是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利率降低,资产价格上升,刺激投资,增加总产出。其传导机制可用公式表示为:货币供应量 M↑(增加)→实际利率i↓(下降)→资产(股票)价格 P↑(上涨)→(促进)投资I↑ →总产出 Y↑(增加)。

2.5 汇率传导机制

这种机制是当货币供应量提高时,降低实际利率,相应可以影响国际上的汇率水平,降低汇率,从而提高我国的出口贸易额,促进经济发展,其发展过程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实际利率下降→汇率下降→净出口增加→总产出增加。

2.6 当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我国还未进行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时,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传导过程中,通过央行实际操作来控制银行获取流动性的成本,接着影响银行提供贷款的成本。但是因为银行传统储蓄业务的影响,并且存款利率与回避市场利率失联,这使得央行在进行货币政策时,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央行只能在实行货币政策时辅以一些其他措施作为弥补。比如在制定宽松货币政策时,为了使得政策更好地发挥效应,央行在实行公开操作后,直接降低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为了让银行能够放出更多的信贷资金,反过来政府实行紧缩性貨币政策也是这样操作。

3 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

3.1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

(1)利率工具被架空。当下,央行实行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很多,比如利率、准备金率、定期公开市场操作等。但是针对目前的经济结构而言,央行不宜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会影响市场经济发展波动,阻碍经济的发展,也会导致一系列不利的情况发生。

(2)汇率制度与货币供给的冲突。在目前的“三位一体”汇率制度下,只要中国保持贸易顺差,人民币肯定会有升值压力,贸易顺差会继续转化为外汇储备。巨额的外汇储备对央行的货币发展政策研究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现行汇率制度下,贸易顺差转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外汇账户转换成基础货币,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和物价上涨。

(3)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后遗症。我国目前主要依靠地方银行来实现货币供给,这就会导致信贷规模扩大,相应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会大幅上升。

(4)货币话语权不足。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汇率市场,时至今日,美元仍旧是国际清算中的主要使用货币,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货币,这种情况直接使得美国完全可以通过美元来转接本国的经济风险,直接影响了我国等新兴产业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为了满足国际贸易结算的需要,我国应该增加多币种的货币储备,建立人民币区块链,防止美元贬值带来的风险。

3.2 货币政策选择建议

(1)实行低利率政策。当前,各国都对货币政策采取宽松的模式,在这种国际市场环境下,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所以我国实行加息的方式是无法解决通货膨胀情况的。因此,在国外发达国家没有实行加息政策时,我国应当采取低利率政策以应对国际环境,直到我国有加息环境时再实施加息政策。

(2)稳健的汇率政策。内需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但是当内需发展受到限制时,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性就凸显出来,它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所以,应当保持稳健的汇率政策,保持汇率相对稳定,从而提高我国国际市场竞争力。

(3)控制货币供应量。从2009年开始我国就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的发行量,使得货币慢慢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因此,央行应该加大货币回笼力度,在参考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时,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金融风险。

(4)避免信贷资产风险。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银行贷款方面中长期贷款业务比重较大,因此国内商业银行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未来中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所以,政府应当根据当前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引导银行控制未来信贷风险,降低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面临的经营性风险。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可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货币政策目标一直存在着单目标和多目标的两种说法。我国则更倾向于后者,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我国往往是为了平定物价,增加就业岗位,使得进出口贸易收支平衡;而在政府实际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进行宏观调控来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中可以使用很多工具,比如存款准备金管理制度、公开市场营销业务、信用贷款等方法进行宏观调控,以达到市场调控的目标。

第二,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利率传导机制、信用传导机制、非货币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来促进企业发展。但是这四种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完善而导致的。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健康良好的发展,必须做好货币宏观调控相关政策。

通過对我国企业货币政策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在制定我国中长期目标管理方面也提出以下相关研究建议:为了使得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就必须调整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结构,增加对外贸易竞争力;其次,制定合适的货币贸易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增加就业岗位。

而就目前国内外经济状态而言,我国应当制定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适应当下的经济形式,提前规划防范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弊端,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制定相关宽松货币政策时,应该侧重关注对中小企业发展状态、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支持,完善市场转型相关机制,加大对高新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调整经济政策,解决我国制造者方面的问题。而面对国际市场,我国需要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改革,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加强金融产业的监管,充分发挥金融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任碧云,高鸿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J].经济问题,2010,366(2).

戴根有.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J].中国金融,1998(10).

李鹏.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美国金融危机根源探究[J].南方金融,2009(1).

黄达,张杰.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when the country conducts socialist economic regulation, it often adopts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and these two methods are also the main methods of national regulation. When carrying out macro-control, monetary policy generally controls the money supplier, and indirectly affects the us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fter the reform of China's economic system, monetary policy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healthy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it is an indispensable mean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urrent macroeconomic background of the society, through expounding the objective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four tools, mainly analyzes how monetary policy stimulates economic growth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djusting the macroeconomic. In the analysis process, four mechanisms are mainly analyzed: interest rat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redi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non-monetary asset 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exchange rat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orporate monetary policy and proposed som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four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economic growth; exchange rate policy; avoiding risks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与居民杠杆率攀升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