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2021-09-10胡畔
胡畔
摘 要: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对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遏制运营事故(事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全面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和开展有效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确保风险可控、隐患闭环,夯实安全基础。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
1.1 相关部门直接管理模式
相关部门的直接管理模式以北京为代表。北京地铁集团负责北京轨道交通的管理,市相关部门是集团的投资方和管理者。地铁集团由相关部门直接控制,从建设和运营的方方面面受政策引导和主导。地铁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承担着北京轨道交通的融资和还贷责任,制定了以政策为导向的运营管理模式。
1.2 专业化运作模式
专业化运作模式的代表城市是上海。专业化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提高实际运营过程中的运营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率。但是,专业化模式的投资者很难控制好初期建设资金。
1.3 一体化运营模式
以广州为代表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广州市轨道交通由广州市有关部门投资建设,委托下属的广州地铁公司负责广州市轨道交通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建设。有关部门要求公司对建设事业部、运营事业部、资源开发事业部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在保证经营的前提下做好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逐步实现“增收节支”。公司还需要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整合各行各业的资源,实现广州轨道交通效益的最大化。在一体化运营模式下,广州轨道交通通过污水收入和社会各界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大量的运营利润。
2 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2.1 风险分级控制与隐患排查体系建设
国内专家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安全隐患治理方法。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必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要求轨道交通公司建立健全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交通运输部颁布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京运价[2019]7号),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在设施监测维护、设备运行维护、运营环境等方面承担运营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分步分解职责,确保职责落实到部门和各工作岗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要确保投资,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运营安全风险数据库及时更新,满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本文以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为例,阐明了现有的“风险分类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关系、各自的内容、管理水平、控制阶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层的研究形成完善的双重防范机制。组织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監督管理措施,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以风险为核心,坚持超前防范,把好关口,从风险识别入手,以风险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及时发现风险控制过程中可能遗漏的漏洞,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对安全隐患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2 落实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分工
通过对历次各城市地铁运营事故的分析,结合“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防范机制,建立了运营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办法,并对风险进行了分析对经营分公司实行自控和隐患自查自纠,掌握风险变化迹象,防止各类隐患升级。通过风险分类管控和隐患排查管理的建设,实现双重防范机制,引导作业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向现代安全管理水平迈进,满足当前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经营分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风险管控工作,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定期对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进行检查,组织各部门结合风险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上报安全风险事件及时、准确地向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将风险管控培训纳入本部门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相关员工进行培训,对本部门重大风险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编制监测计划,定期组织重大风险应急演练,确保本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控制的资金投入;设立风险警示牌,编制风险警示卡等形式,落实风险警示工作;检查部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2.3 加强经营管理和监督
建议有关部门实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责任法人制度,遵循融资、建设、运营、监管分离的原则。根据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不同,建立法人责任制,组建本市的项目公司。为了做好监管,每个项目都可以尝试招标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竞争机制,选拔高素质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在日常运行中,除了安全行车、防洪等工作的设计和运行外,还可以通过引入专业服务的方式开展其他工作。
2.4 营造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
建议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良好的运营管理环境,逐步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绿色管理环境,向公众灌输城市轨道交通需要每个公民的理念,让轨道交通成为每个公民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逐步推进好融资分为吸引大量资金投向城市轨道交通。同时,建议吸引大批轨道交通建设专业人才,在管理过程中活跃氛围,加强管理,创造价值,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多渠道资本的引入,有利于激发管理活力,使运营管理更加社会化,提高运营效率,增加收入,减少损失,促进轨道交通健康发展。
2.5 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和可识别性。强调内在风险,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隐患主要来自风险管控的薄弱环节。要注重过程管理,通过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治理消除隐患。隐患排查治理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质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而导致的风险管控措施弱化、失效和缺失进行调查、评价、纠正和消除的闭环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数据库,对所列风险控制措施的潜在风险进行逐项分析,确定潜在风险等级,按照“一岗一卷”的原则分解到各岗位,形成各岗位隐患排查手册,并下发实施,根据隐患排查的类型、人数、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明确隐患排查实施前的排查内容、方式、时段、要求等,在隐患排查手册中选择有针对性的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内容。结合班组、岗位日常工作,组织开展日常定期隐患排查,排查范围应覆盖日常生产作业。各级在一定范围和领域组织的具体隐患排查,可以采取专项检查、安全评估、季节性和关键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制定调查方案,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跟踪、验收等一系列活动,确保隐患的闭环管理。
3 结论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城市流动性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轨道交通将承担越打越大的运输责任。虽然当前我国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这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需要从大环境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丽君.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分析[J].山西农经,2020
(4):132-133.
[2]姜子旺.大数据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5):174-175.
[3]桂靛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国际公关,2020(2):223.
[4]徐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管理模式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