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形式的研究
2021-09-10肖维江
肖维江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时间段集中在上午或下午的一次大课间,持续时间为25-40分钟,其原型是传统的课间操运动。但相较于传统课间操而言,大课间的时间更长,运动形式更加丰富,锻炼效果也更佳。本文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归纳,并结合相关的研究经验,提出进一步优化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形式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提升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形式
一、引言
据2000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学生在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数据呈增长趋势,而在身体素质的各方面,如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等数值却有所下降。新时代的环境下,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而设立的课程。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崭新的活动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体会运动的乐趣,并得到身体的锻炼。作为校方,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合理规范活动内容及秩序,不仅可以发挥大课间活动的最大功效,还能够使得学生的锻炼活动更加有效。
二、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的三个途径
(一)制定活动目标,丰富活动形式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积极性的助燃剂。有效性的教学目标以及多样化的活动安排是关键,有助于在大课间活动中释放小学生的好奇心性。
有效性目标的制定可以使教师在执行活动时不至于偏离教学方向,在规划活动时有的放矢,也可以在活动后有效地评判活动效果;多样化的活动安排则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体育活动,从而达到参与锻炼、增强体质的教学效果。两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再结合相关理论数据,可以更快速的完成目标的制定和活动的规划,但仍然需要长期的持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应该是以让学生体会体育的快乐、增强体魄为目的的,如此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1]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际开展中,随着学生对于各项体育规则以及各种体育器械的认知加强,教师需要实时的微调教学目标,在合适的阶段进行竞技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增强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进取心,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沟通能力。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乐观健康的性格。
(二)制定活动流程,提高活动效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需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才能保证活动期间的有序性,不会演变成杂乱无章。一般而言,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体条件及心理需求进行区分活动区域,也可以根据外界条件进行上午与下午的时间区分,让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更为有效。
因为活动的丰富性,所以教师在进行一项活动前,可以提前给学生讲解体育活动的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活动期间的混乱及无效性。另外,活动前的热身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充分的热身不仅能减少活动期间学生的身体损伤,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情绪预热,在正式的活动开展中快速的进入状态,高效的利用大课间的活动时间。[2]
最有效的兼具热身与健身的活动就是广播体操。校园的广播体操经过了科学的编排,既有热身性、健身性,还有趣味性和时代性,在我国的校园中得到了普遍的欢迎。广播体操在轻快、优美的音乐伴奏下,不仅让学生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还让久坐的身体肌肉得到了舒缓和放松。
对于趣味性和竞技性较强的体育活动而言,因为此类活动的特点就是容易活跃氛围,所以教师可以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在实际活动中不會出现杂乱的现象。以篮球为例,教师可以在赛前就让学生自行分组,不仅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之间交流,发展了友谊,还能将活动时间更高效地分配给球赛。当然,对于一些身体素质相对柔弱的学生而言,教师则可以侧重活动的趣味性,比如拔河、乒乓球等活动。
(三)协调各方教师,发挥保障功能
大课间体育活动,因为其时间长,范围广,所以其有序的组织和顺利的开展,都离不开各方教师的配合和支持。首先是班主任的配合与支持,毕竟大课间体育活动要顺利推进,少不了班主任的带领和引导作用。班主任要在班中树立榜样,让积极分子带动全班同学,并实时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在活动期间确保活动的秩序,同时还要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信息的反馈,参与到后续校方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整中。
其次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帮助。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活动项目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合理开展活动,并规避受伤的风险。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监督,确保学生能准确地按照规则进行体育活动,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与纠正,确保体育活动在良好的氛围中有序高效的开展。
最后是校方的后勤人员与校医。大课间体育活动一定会需要运动器材的支持,所以后勤工作人员需要和其他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保障学生有相应的活动器材使用。另外,在器材遇到故障时,应该与采购方进行联系以确保快速的抢修,从而使器械一直保持在能安全、正常使用的状态。而校医则是保护学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应该主动积极的学习与运动损伤有关的医学知识,并备足相应的医疗物资,帮助学生在遇到运动伤害时,将损伤控制在最小化,并确保及时送医治疗。
结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课间得到大脑的放松,还肩负着锻炼身体素质,开发体育兴趣的使命。合理、科学、有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校方应该强化其组织和管理形式来,以确保一个健康、积极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兵.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实践[J].田径,2019(07):10-11.
[2]刘俊.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优化设计[D].成都体育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