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途径

2021-09-10吴楠张静怡

教学博览 2021年8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吴楠 张静怡

摘要:“互联网+”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促进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优势因素。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更应积极引入相关因素,促进思政工作的建设。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新特点的基础上,对新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内涵的扩展、工作内容的重构及教育方式的变革进行剖析,提出了三步升华实施路径,以期对实践的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其中的社会、人文、经济等诸多元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思维范式,促使思想文化传导方式极大拓展,这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机。高职院校要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积极构建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一、构建实践平台——建立创新创业为目标的思政

实践平台理论联系实践是大学生提高和完善自身的重要途径,但是从以往的实践来看,这方面是缺乏的,尤其是一些大学生为了应付实践活动,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构建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的思政实践平台是“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最关键的部分之一。构建思政教育的实践平台,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同时也需要增强可放性、包容性,将大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实践精神释放出来,具体来说:第一,要利用好已经建设完成的院系实训基地,将其作为第二课堂开辟出来,完善理论课学习方面的不足,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提供方向。第二,要挖掘好已经建立的校企联合培养的渠道,加强大学生实践锻炼的真实性,尤其是校企联合之后,能够让大学生走入企业,面对企业的发展需求能够有更加清醒的认知,从而更加有利于磨炼自身的能力,完善自身。第三,要构建满足现实需要的新平台,以往的院系实训基地及校企联合培养虽然能够满足当下大学生实践锻炼的需求,但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发展,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则需要更加合适的平台来进行培养,因此就需要构建新的平台。建立全面的、多样的、多层次的实践平台,才能使大学生融入到创新创业的思政教育中来,接轨于“互联网+”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又能满足大学生更加深刻和真实的实践体验,为大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的新特点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青年学生在思想与行为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积极方面的,也有消极方面的,需要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活动中引起重视并加以引导。第一,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增强,主体价值观减弱。互联网多种媒体信息交流平台使高校学生更易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互联网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世界各地的各种即时信息传递给用户。高校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各种平台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并提升自身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但网络信息的庞杂混乱,对高校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诱惑性,消极消息、不良视频等不断刺激学生的眼球,使其社会责任感逐渐淡泊,正确的主体价值观受到挑战,这也是“互联网+思教工作”路径探析应把握的方向。第二,“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平台、手持移动设备、多媒体因素等围绕在高校大学生身边,高校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运用各种互联网平台进行生活、学习活动。同时,互联网使用户面对面的交流不断减少,生活、学习等活动越来越便捷,促使高校学生处理事件的独立性相对增强,遇到问题善于独立思考,能够便捷地从网络平台上搜寻处理方法和最佳途径,这不得不说是网络平台带给大众的优越性。然而,网络也使得学生的实践协作能力下降,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人际交流,高校学生的交际能力不断下降,团队协作意识淡薄,只注重和关注自身的感受。这也是“互联网+思教工作”路径探析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三,渴望汲取思想动力,但享乐主义严重。当代的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色彩,思想上渴望正确的理论引导。但网络内容的复杂性、环境的泛在化、功能的趣味性使得部分高校学生存在过度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对于社会生活、知识、情感都处于萌芽阶段的大学生而言,这些无疑都是具有极强诱惑性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随之产生,并不断占据其生活、学习的主体。在这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不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享乐主义。但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思政模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改变思政教育工作的模式,探索“互联网+思教工作”的新路径。

三、着眼思维融合,实现内容聚合

思想是行动的指引,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才能推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高职院校要以互联网思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契合的思维模式、有机结合的内容体系、协同一致的发展步调、聚合共赢的发展效果。一方面,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是互联网的显著特征,每个人都是网络实践活动的确定主体。在网络思政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构建者,教学活动的完成需要双方的默契,尤其要契合学生的情感特点和学习需求。高职院校要正确研判互联网技术条件下教育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变化,充分保障学生在“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中的主导地位,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以具有贴合性及亲和力的信息传导方式影响和感染學生。

综上所述,“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推动我国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契合时代精神,还符合教育规律,只有让大学生发挥潜能,给予适当的自由和鼓励,才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大学生自我提高与完善。虽然高校可以为大学生发展提供平台,但是更多的需要鼓励和引导,只有围绕课堂模式、实践平台、保障机制等做文章,才能使思政教育的“深入人心”,解决“空心化与形式化”的顽疾,使其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成燕,李金平.“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高教学刊,2016(13):215一216.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
以临沂孝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