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2021-09-10胡月

科学与生活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高职新模式财经

胡月

摘要:目前,由于我国许多中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制,导致财经类专业学生在衔接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直效率低下,没有实际进展。为了更好地将中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必须要进行新模式下的培养。本文针对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新模式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财经;中高职;衔接人才;新模式

引言

为了能够加强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许多中高职院校主要通过与高等院校进行衔接办学,来提高中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尤其是针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中高职院校来说,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培养对象。很多中高职院校通过衔接办学,充分发挥协商统一的教学管理方案,通过衔接办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得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一、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高职院校各自为战,没有进行协调统一的教学方案

虽然说中高职院校通过衔接办学可以极大地推动中高职专业的教学体制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等,但是事实上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并没有真正达到衔接人才的培养目标,甚至很多中高职院校都是各自为战,没有真正坐下来将衔接式的合作办学当成一回事。最终导致中高职院校在许多办学理念上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课程也出现了严重的重叠,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创新。而且这也导致很多中高职财经类专业的新的办学理念没有及时得到普及,影响了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中高职院校对于中高职专业学生重视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可谓是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高质量。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高校培养的重点,同时在中高职院校也是重点培养对象。但是由于中高职院校相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起點比较低,对于学生的质量来说也是参差不齐,而且多数都是能力相对来说较差的学生,这也就导致很多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中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够重视。尤其是重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教师不够重视,导致中高职院校财经类的专业教学进度缓慢,学生没有得到合理的培养。

(三)教学课程重叠,导致专业课程被压缩

无论是对于中职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期间都必须进行基础课程的培养。尤其是对于一些公共课和一些思政课程等,都必须进行教学培养目标的培养,而对于一些专业课程却相对来说较少。比如说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自然辩证法的课程,很多中高职院校都要开设这两门课程,但是事实上这两门课程完全和融合形成一门课,课程的冗杂导致专业课程培养较少,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很多中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师的过程中只是进行了基础会计学的培养,对于经济和会计实务等涉及较少,导致很多财经类的学生无法学习到更多会计高级专业知识。

二、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一)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对的机遇

中高职院校衔接式的办学理念,可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势互补,从而能够缓解专业理论课时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财经类专业的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等专业,都是现在比较热门的专业,就业方向也是比较好,但是前提从事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工作技能,也就是说中高职专业的毕业生也需要和本科毕业生一样考取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等这些证件,而想要考取这些证件就需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通过中高职院校衔接合作式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为中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知识学习的空间,从而为未来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机遇。除此之外,中高职院校衔接办学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分工和教学质量。比如说,将一些基础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可以交给中职院校的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将一些高等的财经类的专业知识可以交给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来完成,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从而能够给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二)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对的挑战

对于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对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中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素质不高,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而且多数都是个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一多必然会导致教学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得到快速提高,课堂的纪律性必然也会比较差,教学效果受到了限制。其次,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内容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发生了变化,本来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基础技能的掌握就不够牢固,新的教学模式下必然会增加更多更新的教学内容,所以这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虽然中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比较多,但是这也是中高职院校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三、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的新培养模式的策略探究

(一)中高职院校要形成协调统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中高职院校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绝不能仅仅只是口头上进行一些讨论,中高职院校的高层领导必须要将协调统一的培养方案落到实处。首先,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要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人才方案制定小组,然后根据提出的关于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培养方案等进行融合,然后将双方不同的意见拿出来进行探讨,最终确定整套学生的培养方案。比如说,针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课程培养的问题,高职院校可能会认为初级会计师的培养过程可以简略,而中职院校认为初级会计师的培养还是必须要用,毕竟中职院校层次较低,学生的专业素质也不如高职院校。最后通过协商达成双方都能够认同的方案进行实施,形成高效协调统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组建更加优秀的教师团队,提高学生学习技能

由于新课改的推进,中高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都发生了变化。本来以前很多中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就不是很高,教学内容以及难度增大,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增加了更多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教学模式,同时能够提高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建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这一问题,中高职院校针对当前财经类专业的教师进行能力评价,对于优秀的教师可以将他们组建成优秀的教师团队来进行更加高级的指导,除此之外,还要从其他高校广泛聘请更加优秀的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

结语

财经类专业中高职院校进行衔接人才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当下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衔接合作式的教育方式,不仅使教师的分工得到了细化,同时也使中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学体系。对于未来财经类专业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资源,为我国财经类专业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李传双.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7):167-169.

[2]邓倩兰.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若干思考[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3(10):108-109.

[3]龙志伟.广东省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适应性及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22-25.

曲靖财经学校 655000

猜你喜欢

中高职新模式财经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财经日历
财经记者的知与行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