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潜新生态优势,做好水资源文章
2021-09-10黎莉
黎莉
摘要:遵循生态文明原则,实现产业的生态化。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原则、理念和要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各地的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阈值等方面的因素,合理确定产业结构。
关键词: 三明市 水资源 水产业 新生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之一,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增长,绿色经济越来越受到肯定和重视,作为清洁能源的水资源,就是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三明市水资源状况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地理格局“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孕育了丰富的水资源。三明市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5条,都属山区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节性变化大,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三明优质水源分布广泛且水量巨大,只要保护好森林,水就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统计,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水电工程5万多处,总库容量48.09亿立方米,年供水量26.6亿立方米,开发水电装机容量217.07万千瓦,并有水产养殖、亲水旅游、软包装饮用水等产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水資源分布不均、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水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水产业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
二、三明市发展水产业的优势
三明市土地面积2.3万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叠嶂,河流密布,森林覆盖率达76.8%,素有“绿色宝库”之称。三明市地处武夷山脉南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三明水资源的主要优势特点有:
一是水资源量丰富。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519-2044毫米,地表径流量215.61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9550立方米,是福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5倍,约为全国平均的4.5倍。
二是水域面积较大。三明境域溪河甚多,河网密度大于0.13公里/平方公里。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有250条,沙溪、金溪、尤溪三大水系注入闽江。三明市河流受地形起伏影响呈现流域比降大,水流湍急,多峡谷险滩,河谷多为盆地,峡谷相间的串珠状排列,蕴含丰富旅游资源。境域内最大的人工湖是泰宁县池潭水库(金湖),湖面面积约36平方公里,蓄水量7亿立方米;其次为永安安砂水库(九龙湖),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6.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4.4亿立方米。
三是水质环境优越。三明境内的闽江源流三大溪河为沙溪、金溪、尤溪,其中位于建宁县均口镇严峰山西南麓的台田溪源头被认定为闽江正源头。据监测数据,三明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水质分布特征是水库好于河流、上游好于下游。多数乡镇有源头位于县域内水源,可用作饮用水水源相对丰富。
四是水能开发充分。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水电工程5万多处,其中各类塘坝3600多座,引水工程4.4万处,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37座,小型水库400多座,合计总库容48亿立方米,全市现有水利工程(P=50%)年供水量达26.6亿立方米。全市总的水能技术可开发量为250.7万kw,现已开发建设水电站1460座,装机容量217.07万千瓦。
三、三明市发展水产业的前景分析
水资源产业是绿色产业,发展潜力极大,前景向好。可以考虑从产业融合方面入手,注重与工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养生养老产业等相衔接和统一,运用市场化理念大力推进水资源综合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加快包装饮用水发展
我市包装饮用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现有35家包装饮用水、15家自来水生产企业,在高中低端饮用水市场均有布局。要把握近年来日趋旺盛的包装饮用水市场需求脉搏和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我市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全面加快我市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使优质水资源早日转化为富一方百姓的钱袋子。一是加大产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做好优质水源勘探调查,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饮用水产业的扶持政策和保障举措,统筹我市包装饮用水产业整体发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打造中国高端饮用水产业基地”为目标,准国内外著名的包装饮用水企业,争取引进3—5个实力雄厚的包装饮用水大企业大集团,实现优势资源与资金、品牌、技术的对接,借助大企业健全的产品营销网络和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迅速做大做强我市包装饮用水产业。三是打造“生态源头水”品牌。借助闽江源头的知名度,把山和水包装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打造和传播,以山褒水,以水扬山,全力打造三明闽江极品源头水形象。
(二)培育现代渔业
全市现有大中水域养殖面积21.5万亩,池塘养殖面积5.5万亩,另有稻田养殖约10万亩,年水产品产量10万吨,年产值约18亿元。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发展我市水产养殖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加快发展设施渔业,加强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建设,促进高效渔业规模化、高产技术普及化和健康养殖生态化,提高渔业养殖综合效益。二是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积极培育和引进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对淡水鱼加工技术研究,力争加工技术有所突破,解决大中水域杂鱼及季节性四大家鱼产品过剩的问题,同步建设水产品交易市场和发展冷链物流。三是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利用水质提品质,积极推进水产品无公害生产标准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以金湖、安砂、街面三大库区为重点,建设“有机鱼”、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以清流、沙县、明溪等县标准化池塘养殖为重点,建设淡水鱼无公害绿色健康养殖基地。
(三)巩固水利水电成效
据三明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全市共有水库481座,总库容480914.19万立方米;共有水电站1460座,装机容量217.07万千瓦,潜能开发基本完成。要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持续巩固发展。一是加强水源和流域保护。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是发展水资源产业的前提。要继续推行“河长制”,全面推进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强沙溪、金溪和尤溪三大流域防洪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二是加强现有水利水电设施管理。进一步完善水利水电设施管护责任机制,创新水利资金投资办法,深化小水电项目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保障全市水利设施全力发挥效益。三是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按照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加快建设重点供水节水工程,推动永安三桂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库、水源性工程、规模化节水灌溉工程、受旱县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实施三明苏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四)探索水资源新业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除了发展包装饮用水、现代渔业、水利水电外,水资源同时具有自然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深入探索开发。一是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用水权和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探索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水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和污水排放权交易市场。二是探索建立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水资源“使用者付费”机制,努力争取水资源的定价权,利用价格调节水资源的使用,并获得水资源使用收益;建立水环境“受益者付费”机制,获得水环境收益。三是探索发展水资源服务业。鼓励发展水资源中介、网站、评估、咨询机构等,探索开展水环境监测、污水收集与处理、水体修复、水生态保护与恢复、水资源价值评估等技术、产品和服务。
中共三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