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周恩来》少年意气不言愁
2021-09-10
“少年意气不言愁,山河飘零意难休,天下兴亡多少事,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段铿锵文字,唱出了一个少年的壮志,它来自《童年周恩来》的片尾曲《悠悠》。本片作为首部展现周恩来总理童年生活的大银幕作品,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正式走上院线,与全国观众见面。电影侧重于将周恩来的过往从史料记载中析出,呈现一段大爱与大悲交织的童年,如何面对一个大难与大辱压迫的国家。
少年意氣 志存高远
故事自周恩来6岁时讲起,因一场变故举家搬迁,生母万氏对于周恩来的良好家教,使得他自幼品行端正、勤奋好学;嗣母陈氏为儿时的周恩来讲述韩信忍辱负重、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等典故,也教其读诗、识字。长辈的言传身教,为周恩来日后爱憎分明的政治人格、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以及坚韧沉稳的心理人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电影用镜头带领观众循着其“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之主线,了解周恩来的成长经历,而正是曲折的成长之路,在周恩来心中埋下了爱国、救国、救民的种子。当学校先生问起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同学们纷纷给出了为明理、为入仕、为光宗耀祖的答案,而年仅13岁的周恩来则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名言,凸显其开阔的胸襟与远大的理想。
以童年为起点,跟随本片,我们回溯了总理的一生,“年少,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他为中国的明天而革命;中年,他于外交场上挽回大国尊严;老年,他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斗转星移,周恩来精神始终振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犹如一座灯塔,为我们前行的道路指明方向。
口碑之作 意义深远
截至8月31日,《童年周恩来》收获票房约1276.8万人民币(数据来自猫眼专业版APP),电影网站评分6.7分(数据来自1905电影网),在商业电影的视效冲击与奇观影像中,守住了一颗讲故事的初心和一批灵犀相通的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主创与演员阵容皆是实力集结。原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陈力担任总监制,她曾执导过《少年毛泽东》《月圆今宵》《爱在廊桥》《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多部优质影视剧。曾执导过《血战湘西》的唐田担任导演,还有《士兵突击》《薪火相传》《永远的长征》的制片人杨飞倾力加盟。放眼制作班底扎实深厚,因此影片高品质得到保证。
演员表上也是星光璀璨,饰演童年周恩来的童星周义晟,曾出演《延禧攻略》《繁星四月》等多部电视剧,小小年纪,灵气十足,凛然正气与童年“大鸾”(周恩来乳名)气质相近。曾经在《苏茉儿传奇》《长征大会师》《儿科医生》中有过精彩表演的“妈妈专业户” 赵培琳,这次在影片中饰演周恩来的乳母——蒋氏,她对周恩来自小生活、思想、成长各方面的照料和启蒙,对其一生影响深远。赵培琳坦言:“自己能够演绎主旋律的影片很是荣幸,加之饰演的角色对伟人一生影响很大,自己虽倍感压力,但会全力以赴演绎好。”
如今,幕后主创与台前演员的努力已收获丰盈而意义深远的“果实”,“周恩来精神”也在光影的流转中,映入观众心间。当年,周恩来总理在去往日本留学之前,为送别他的同学曾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是总理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梦。在建党百年之际,国泰民安,百舸争流,中华盛世如其所愿,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贴士“周恩来精神”留心中
作为首部聚焦周恩来总理童年生活的大银幕作品,《童年周恩来》六一登陆全国院线后,吸引很多家长带孩子走入影院,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背后的故事与薪火相传的“周恩来精神”,放映结束,观众给予本片许多中肯的评价。
小观众甲:“感触最深的是周恩来总理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要牢记周恩来精神。看到周恩来小时候生活的困苦,我们学习到了不能被困难打败,要在挫折中成长。”
小观众乙:“这部电影像一颗爱国的种子种在我们心里。让我们更加感恩今天美好的生活,感谢祖国感谢党,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大观众甲:“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能够带着孩子来看这部电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读书是一生的功课,多读书、读好书能够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今的中国虽然已经不是积贫积弱,但大国间竞争依旧激烈,只有多读书才能更加促进国家不断发展壮大,让中国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看了电影让我们更加了解到周恩来总理为什么如此伟大。”
大观众乙:“从小接触过很多周恩来总理的故事,再看这部电影感触颇深。带着孩子来看更有意义,因为电影的画面更直观更震撼,这个电影特别有意义,它让我们家长也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