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肌理在工笔画画面中的表现方式

2021-09-10侯海桃

今古文创 2021年23期
关键词:装饰性视觉效果肌理

【摘要】 在中国工笔画中,肌理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其总的呈现方式都是为画面内容所服务的。作为装饰性语言出现时,是为了营造画面的视觉效果,所以细节刻画较为重要。在主体与背景的刻画中,肌理以繁简来制造矛盾,把控画面节奏。面对客观物象,需要画者将主观情感汇于其中,故工笔画也同样具有写意性。肌理作为视觉语言的表现手段可以通过质感、真实性、气氛等一一展开并进行举例分析,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推动工笔画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肌理;装饰性;节奏;视觉效果;质感;气氛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088-02

一、肌理的绘画性表现

肌理是自然事物在光线上所呈现出的物理特征。绘画中的肌理则是二维平面下所呈现的视觉感受,失去了原有自然属性中的可触摸性。平面绘画的表现,从本质上可总结为是对三维世界的提炼和总结后的二维艺术。肌理在画面表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工笔画中肌理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细节、质感、气氛等几个重要的方向,不同的画面效果所需要的肌理表现方式自然不同。工笔画中具有平面装饰的风格和趋向写实的表现风格,在不同的绘画语言选择之上最后完成的画面效果也拥有了不同的个性。肌理在画面的整体表现中有着调整画面节奏的作用,在布局上又有着细节刻画的作用,可以说肌理存在于整幅画面的各个角落之中。

二、肌理作为刻画在画面中的表现

(一)肌理作为装饰性的画面语言

肌理在对物体进行具体刻画时,有一种重要的表现功能——细节。细节的具体刻画不同于物体本身材质的质感刻画,同时也具备画面装饰性的作用。工笔画相比写意画,虽然在自然刻画方面更注重物体的自然“真實性”,但是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大的分支,相比油画等写实见长的画种,其中画者的主观提炼因素的占比更大。工笔画中大多数的细节刻画更偏向于平面性,这种平面性的肌理表现方式可以理解成着重服务于画面本身,而不是对自然描绘的真实反映,作者通过自身的艺术底蕴加上主观的艺术处理,就像工笔画中的线描一样,自然界本身是不存在线的,线是通过人主观提取一样,作为同一系统下的绘画创作步骤和画面语言。

罗寒蕾在其画面中所运用的装饰性肌理语言,如头发、衣服、背景等处理上,她擅长采用各种肌理语言来装饰画面的整体效果,有拓印、沥粉、喷洒、擦洗、剥落等。然后经过思考提炼,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幻化出一种最接近物象本身的肌理语言。这种语言不仅是一种装饰手段,还包含了画家对于创作本身的情感寄托。

(二)主体刻画与背景刻画

这里说的主体刻画可以理解成为主体物的刻画。比如工笔画中的主体人物与次要人物,画面的主体人物为正形,背景的刻画则为负形。在构图阶段正负形讲究的是画面的构成语言,追求大的布局,要的是画面的整体形式感,而到了细节局部的刻画阶段,更多的着重于正负形的疏密、繁简的对比。还是以工笔人物画比例,通常人物自然的细节肌理刻画相比背景要更加细致。背景的肌理只是为了突出或呼应主体的作用,有意减少细节的刻画,但也有为了画面的节奏等要素,故意削弱主体人物的肌理表现与细节刻画,加强背景的表现。通过这样的节奏把控来实现不同的画面效果。不论是哪种表现方式都是通过主与客的对比来制造画面的矛盾反差。

在罗寒蕾的作品背景中常常看到一张“网”的出现,她以“网”创作了一系列的绘画作品,如《网1.秀红》《网4.兰》《网5.青衣》等,其中背景单单是一张网的编织,加以淡墨渲染,并没有其他多余的元素,而画面的主体人物则刻画得更加细致入微。

(三)主观的肌理表现语言

中国画最大的特点是传达作者的主观感受,通过对自然的再加工,在画面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世界。工笔画同样具有写意性,说到写意性,就不得不说主观因素的重要性。在主观因素下产生的肌理表现更多的是服务于画面,画面的疏密节奏可以借用线描中的一句话:“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肌理表现时同样适用。人为主观有意地提高或减弱局部的细节表现,会更好地把握整体的画面节奏。想要使工笔作品具有写意性,需要抒胸中之意书于笔下,借景抒情,赋予内容以象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运用西方现代主义中的绘画语言,进行有价值的创造性的理解,将其诉诸画面。

唐勇力先生对于写意性的工笔人物画有着独到的艺术见解,他认为画者需要有极强的情感控制力,强调绘画的“尚意”性。他主张工笔创作要有“修正性”和“生发性”,作品《敦煌系列》中所采用的“虚染法”肌理语言,便将其观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创作时他可以相对自由地描绘,画错画坏都没有太大关系,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修补,与此同时可能产生新的创意与感悟。传统工笔画中技法相对严谨,每根线要有出处,每块颜色如何染,强调“三矾九染”,但这样就显得较为被动,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创造。而在现代工笔创作中,不应该被禁锢在传统的牢笼中,要勇于突破创新,转变思维方式,激发更多的想象力,进而运用各种肌理语言来丰富画面内容,传达画者的胸中之意。

三、肌理作为视觉语言在画面中的表现

(一)肌理在画面中不同物体质感的表现

工笔相比写意更突出细节的表达,同时也会加强对质感的表现。质感在追求意境的中国画中或多或少不是特别的重要,但在工笔人物画中,人物的皮肤、脸部、五官、头发、衣服等质感的表现在画面中的细节刻画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不同质感的皮肤可以直观地传达出人物的年龄、经历、特点等要素。同理,不同主体人物的脸部、五官的描绘也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肌理语言,这样就会使得每一部分更具独特性。肌理在头发与衣服的刻画中更能运用的较为充分,这点在罗寒蕾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在刻画头发时除了采用传统的渲染画法时,还借鉴黑白插图的技法,去探索具有装饰性的头发画法。头发亮部用传统画法勾出发丝,暗部用大量的阴影来衬托白色的毛发,有的亮部地方用一些色块掏出它的形,色块越多,空白越多,剩下的部分则用传统画法继续勾勒,直到满足自己想要传达给观者的视觉要求即可。

作品《沈宁》中的头发质感较为突出,先用“钉头鼠尾描”分组勾出发丝,每一笔都很有力,其次用墨块填充暗部,亮部最后再用传统画法勾勒,这幅画最突出的地方便是头发的边缘,小钉子一般的毛发把人物的短发特点刻画得恰到好处。在处理牛仔、薄纱材质等衣服时,她会根据物体本身的质感采用拓印和擦洗技法,从而使其特点更突出。

(二)肌理在画面中真实性的表现

如果说具有装饰性的肌理表现是作者的主观细节刻画,那么质感就是肌理的客观描绘表现,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总结,概括在画面中表现物体的真实性,而这真实性就是通过质感的表现来传达的。如石头可用揉纸法表现纹理,毛衣可用立粉法表现立体感,通过不同的质感表达形成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现实世界。罗寒蕾的《旅途》中主体人物的各部分衣服采用不同的肌理进行刻画,效果自然逼真,脸部刻画细腻精致,体现了真实性,但这种真实性并不像西方油画中的现实主义,而是将人物的精神面貌与绘画肌理语言恰当地融合在一起,使整幅画面显得生动而丰富。人物手中所持的机票,如果没有仔细观察就会认为那是把真机票贴上去的,然而并非如此,而是她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这就體现了肌理在画面中的真实性。

(三)肌理作为气氛在画面中的表现

文字自身作为独立个体时所传达的信息有限,通过有序的组合后,短句所呈现的信息属性会得到加强,使信息的指向性更加准确。画面的肌理表现亦是如此,局部的肌理刻画只能表现细节和质感,不同的局部加起来形成整体后,通过对不同局部肌理刻画的对比,使画面具有繁简。这种繁简的矛盾与对比,使整幅画面具有了“气氛”。

气氛也能体现视觉效果。画面繁复的“细密画”,画面简洁的“意境画”,都是肌理多少的表现方式。在传递给观者时,肌理、细节、质感等富有变化,给人一种富丽、端庄、正式等的感觉;画面简洁则给人宁静、空灵等的感觉。偏向质感的肌理表现方式,会使人感觉到作品的真实性;偏向装饰性的肌理表现方式,更能让人感受到作品本身的形式美。

气氛同样影响画面的节奏,其因素有构图、颜色、绘画语言、手段等,此外肌理的不同表现也会影响画面的节奏,肌理的多少、位置、技法、表现方式等都会制造出节奏。局部有局部的节奏,整体有整体的节奏,整体与局部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营造出整幅画面的节奏。而这种节奏是可以通过肌理的不同表现方式来实现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工笔画源远流长,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肌理作为工笔画中的一种视觉形式语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了解其基本内涵与表现方式,融合自己的理解,将不同的肌理语言运用到自身画面内容的安排之中,针对不同的物象运用不同的肌理,并推陈出新,使其更好地为画面服务。对于现代工笔画而言,传统的绘画手法已经满足不了画面形式感的塑造,想要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沁人心脾的艺术效果,需要画者打开思想和提高审美修养,从而开辟出肌理在画面中的新天地。肌理语言的继承和创新,能够丰富工笔画的绘画语言;能够促进画者艺术风格的生成;也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中,艺术家需要结合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以及自身的艺术修养,努力创造出更具感染力的绘画作品,促进中国工笔画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跃.绘画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2]关晓庆.谈肌理在工笔画中的表现与运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8.

[3]王荷.肌理在工笔画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3).

作者简介:

侯海桃,女,汉族,硕士,吉林大学,美术学专业。

猜你喜欢

装饰性视觉效果肌理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肌理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感受肌理
住宅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运用的思考
魅力挖剪
全钻腕表
汉画像石艺术在装饰性绘画中的思考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娘胎里的回忆
Marco M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