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小王子》译本研究
2021-09-10王喆
王喆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学作品也呈现全球化的特点,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其中,儿童文学作品因其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对儿童文学类读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译者应站在儿童的视角对译文进行翻译。本文以优秀文学作品《小王子》为例,结合尤金·A·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周克希、李继宏两种译本的部分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译本的翻译策略从而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尤金·A·奈达;功能对等;《小王子》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121-02
一、理论依据
尤金·A·奈达是一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语言学家,他在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将信息论应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即交际,创立了翻译的交际学派。奈达认为,相比艺术或技巧,翻译更像是一门科学,要用科学的方法处理翻译问题。
(一)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是尤金·A·奈达的理论核心,他提出,翻译的对等不仅仅指词意的对等,还包括语意、风格、文体层面的对等。奈达提出了四种标准来判断译文的好坏:信息的传达、原文精神与风格的传达、表达的流畅性、语法的正确性以及是否收到目标读者与原读者同样的反馈。他认为好的译文应当使目标读者与原文读者在读文章时产生相同的效果,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实现表层信息的对等,更要实现深层文化的对等,因此译者应该同样注重原文的意义和精神。
(二)基本步骤
奈达将翻译分为了三个步骤:再现语义、舍棄形式对等、重新创造。在再现语义的过程中,译者需要使译文符合源语语义,同时再现源语文化特色,但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差异性,只能最大限度再现源语文化。在意义与文化二者无法兼顾的时候,意义首先优于形式和结构,译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舍弃形式上的对等以再现源语语义和文化。若舍弃形式对等仍无法实现语义与文化的再现,则需要重新对原文进行创造以实现源语的再现,从而收到同样的效果。
二、译本分析——以周克希、李继宏译本为例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通过“飞行员”讲述小王子的冒险故事,以孩童的眼光透露出成人世界的空虚、死板与盲目,是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下面将引用周克希、李继宏的《小王子》译本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合适的翻译方法。
例1:I would bring myself down to his level.I would talk to him about bridge,and golf,and politics,and neckties.
周克希译文:我就说些他能懂的事情。我跟他说桥,高尔夫,政治,还有领带。
李继宏译文:我会把自己降低到他们的水平,和他们谈些桥牌啊、高尔夫球啊、政治啊、领带啊这些。
可以看出两种译本都表达出了原文的语义,但二者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I would bring myself down to his level.”李继宏将该句译为“我会把自己降低到他们的水平”相比之下是更为忠实的译文,通过动词“降低”体现了儿童对成年人想象力匮乏的不满。此外,李继宏的译文在每一个词后添加语气词“啊”体现了原文口语化特征,同时再现了儿童孩子气的语气,使译文更加生动。在孩子式的表达方式中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例2:Thus you can imagine my amazement,at sunrise,when I was awakened by an odd little voice. It said:
“If you please——draw me a sheep!”
“What!”
“Draw me a sheep!”
周克希译文:
所以,当天刚刚亮,有个奇怪的声音轻轻把我喊醒的时候,你们可以想象我有多么惊讶。这个声音说:
“对不起……请给我画只绵羊!”
“嗯!”
“请给我画只绵羊……”
李继宏译文:
因此,你们可以想象到,当我在第二天拂晓时被一个奇怪而微小的声音吵醒时是有多么吃惊。这个小小的声音说:
“请你给我画一只绵羊,好吗?”
“什么!”
“请给我画一只绵羊!”
可以看到两个版本对“if you please...”的翻译有所不同,周将其译为“对不起……”而李则将其直接译为“请”,并用“好吗”体现原文的情感色彩,但因为中文与英文的文化差异与“对不起”使用语境的不同,周的译文处理可能会使目标读者产生疑惑。李的译文将对话中的 “sheep”译为绵羊,这是依据下文中画出有角的羊小王子称这是山羊,不是他要的羊,译者根据上下文将 “sheep”具象为绵羊。同时通过三句对话标点符号的变化更好地体现了原文情感,能让目标读者产生同样观感。
例3:“It is a question of discipline,”the little prince said to me later on.“When you’ve finished your own toilet in the morning,then it is time to the toilet of your planet.”
周克希译文 : “这是个立规矩的问题”,小王子后来告诉我说:“你早晨梳洗好以后,就该仔仔细细地给植物梳洗了。”
李继宏译文 : “这是个规矩问题”小王子后来向我解释道,“每天早上洗漱完毕以后,必须非常仔细地给星球做清洁和打扮。”
“It is a question of discipline,”二人都将该句中的“discipline”译为“规矩”,但李继宏的译文更加简洁,从句意来看“立规矩”的重点在“立”上,而“规矩问题”的重点则在“守”规矩上,因此李的译文更加精确。“it is time to the toilet of your planet”周将其译为“梳洗”,李译为“做清洁和打扮”二者都还原了原文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是儿童文学中的常用修辞,但相比之下,“清洁”和“打扮”两个词使整个过程具体化,这种可视化的语言能够使儿童更好地将信息组织起来。
例4:“and a brilliantly lighted express train shook the switchman’s cabin as it rushed by with a roar like thunder.”
周克希譯文 :说着,一列灯火通明的快车,像打雷似的轰鸣着驶过,震得扳道房直打颤。
李继宏译文 :这是有辆灯火通明的特快列车轰隆隆地驶过,震得扳道工的小屋摇摇晃晃。
周克希的译文声像结合,将火车驶过的声音比喻成打雷,将打雷的声音与火车驶过的声音相结合,是对源文本“a roar like thunder”的忠实翻译。而李继宏则选择将雷声用拟声词“轰隆隆”代替,在中文中将火车的声音直接体现出来。二者各有所长,都体现了语言生动的特点,能使目标读者在阅读后产生于源语读者相同的观感。
例5:Because it is she that I have watered;because it is she that I have put under the glass globe;because it is she that I have sheltered behind the screen;she is my rose.
周克希译文 :因为我给浇过水的是她,我给盖过罩子的是她,我给遮过风障的是她,她,是我的玫瑰。
李继宏译文 :因为我给她浇过水。因为我给她盖过玻璃罩。因为我为她挡过风。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小王子在与狐狸的对话中体会到了自己对玫瑰的感情,即使见到再多的玫瑰,即使与自己的玫瑰一模一样,也不是自己的玫瑰。原文的平行结构使简洁的词汇有了艺术感。周克希与李继宏的译文都再现了原文的语言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周的译文是一个连续的从句,使句子更为通顺,而李的译文则是以句子的形式相连接,更加强了强调语气。但相比之下,周的译文所采用的“我给……的是她”的结构与词语的选择“罩子”“风障”在目标读者是儿童群体的前提下会给目标读者的理解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李继宏的译文更符合目标群体的需求。
三、总结
儿童文学作品富于修辞,善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同时语言也更加生动简洁,译者在翻译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与对语言精确的理解。正如奈达所说,翻译应当实现表层信息与深层文化的统一,力求给目标读者带来同样的阅读感受,这样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儿童文学的翻译也是如此,因其目标读者的特殊性,不仅要以易于理解的语言再现原文的信息,还要尽可能地与原文保持一致,重现原文的行文风格。本文中引用的周克希与李继宏的译本都值得细细斟酌,他们都力图使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运用翻译方法和技巧再现源语文体特征,体现原文生动、口语化的特点,兼顾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以最大限度实现源文本与译文之间的功能对等。
参考文献:
[1]梁玉,潘慧儿.文本类型视角下《小王子》中文译本语言差异对比——以张小娴、周克希两个译本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97-100.
[2]周方琴,王富银.从文学翻译看“信、达、切”标准——《小王子》汉译本鉴赏[J].大众文艺,2019(19):197-199.
[3]何宇佳.从目的论角度看《小王子》的两个中译本[J].北方文学,2019(24):271-272.
[4]张春雨.浅议《小王子》的中译版本[J].长江丛刊,2019(10):102-103.
[5]郑诗敏.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下《小王子》三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8.
[6]侯晓琳.顺应理论指导下的《小王子》的翻译[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7]王晓龙.《小王子》翻译项目报告[D].南京师范大学,2014.
[8]李颖昕. 翻译操纵论视角下的《小王子》复译现象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2.
[9]赵丹丹.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文学教育(中),2011(03):54-55.
[10]曹青.奈达理论与跨文化翻译[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3):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