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
2021-09-10刘传游
刘传游
在以素质教育为培养方向创建小学数学课堂时,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组织更多易于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锻炼,并且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多元学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强,能够在思考探究的背景下认识知识要点的实质,并且吸收知识。这会让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是对学生多元学科能力的锻炼,学生会更加喜爱数学课程的学习,更加地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设计开放化的实践学习活动。教师尝试设计开放化的实践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理论知识的空间,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吸收知识,还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多样,能够让学生有效化解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活动,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的多元学科能力得到锻炼。
比如,在教学完《混合运算》后,教师给学生列举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一个橱柜有3层,每层可以装8本书,班上一共有2个同样的橱柜,一共能装多少书?学生甲回答:先求出2个橱柜一共有几层(2×3=6层),然后再求有几本(6×8=48本),即2×3×8=48本。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法。不一会儿,学生乙回答:先求一个橱柜几本书(3×8=24本),然后再求2个橱柜有几本(24+24=48本)。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设置与安排,通过应用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并且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的吸收。不仅如此,教师还有意识地发展了学生的一题多解思维,让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些都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获得更多学科能力的提升。
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空间。教师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空间,合适地延伸与拓宽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上有多样化视角,为数学课堂增添更多趣味和活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让自身的思维更加多元,要善于广泛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作为教学的辅助。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这不仅可以为课程学习增添更多趣味,也可以避免学生在特定知识的学习上存在思维局限。这很好地解决了课程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仅提升了知识教学的综合实效,让素质教育在课堂上有良好的渗透,还带给了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收获。
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以跳出课本,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发现角的存在。比如,课桌形成的角是直角;一把纸扇在慢慢地打开,开始角度很小,是锐角,后来打开的角度越来越大,就成了钝角。这些发现非常生动地给学生诠释了角是什么,并且让学生看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角的特点,让课堂更加灵活开放,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可以更加牢固地记忆知识。
加强学生思维靈活性的锻炼。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锻炼,这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且能够让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答能力更强。教师可以从知识内容出发,设计一些有探究价值的思考问题,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这样的探索过程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学科能力,能够让学生真正将理论付诸实践,可以从整体上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明显提升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问题:从一个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中截取一个边长最长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余部分的周长是多少?该题目考查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在思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通过画图解题,有的学生会用一张白纸作为道具解题,开展各种尝试,思维会变得越来越活跃。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更牢固地掌握了这两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式。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高新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