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制度发展路径研究
2021-09-10于景宝
摘要:第三方评估机构作为政府督查教育的补充形式,所受的社会重视度越来越高。我国职业教育评估机构发展相对缓慢,审视现实情况中暴露出的监管机制匮乏、生长动力不足以及制度供给不够等问题,均可通过借鉴已有的国际经验研究对策。完善元评估机制、加快法治化建设、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制衡作用以及打造良好的需求环境是在研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四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国际经验
作为政府督查教育和社会参评教育的有力补充,第三方评估加大了教育督查与社会管理的制衡力度,推动了教育问责逐渐由政府导向转为市场导向,让评估更贴合市场、更具客观性与灵活性。与官方评估机构相比,民营性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对政府的依赖度较低,评估行政化较弱,具有客观、独立、科学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在“管办评分离”的利好政策背景下,我国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有关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第三方机构参与还处于探索性尝试阶段。因此,梳理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体制演变历程,厘清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并借鉴国外有效经验,对于探析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的路径启示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1 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演变和现状
1.1 制度演变历程及特征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了“职业教育评估”这个概念。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了我国教育质量评估主体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得教育评估更加贴合民意需求。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地位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这是我国首次正式提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这个术语[1],不仅为职业院校提供了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也再一次强调了第三方评估的重要性。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十七条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入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参与到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中。这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融入现代化教育大环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和清晰的法理依据[2]。从以上一系列相关政策不难看出,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主要作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评估机构是区别于学校和政府的第三方社会机构,既不隶属于政府,与学校也不存在任何利益纠葛,必须保证一定的独立性和中立性。第二,评估主体的多元性。在第三方主导或主办的评价体系中,除了第三方本身,其余一切职业教育的各大利益关联者都有参与权和话语权,即利益相关者均是评价主体的一部分,评价标准也应综合考量各方意见制定。第三,评价应具有高专业性。在保证客观性和中立性的前提下,评价的考量因素是否完备且专业也影响着院校的办学质量。
1.2 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制度的现实境遇
我国职业教育评价实践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校方参考已通过审批的自测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提交至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第二,若审核通过,部门将委托专家小组进学校访谈。第三,专家将对校方自评和访谈结果进行综合考量,形成最终评价意见。鉴于第三方已囊括了专家学者群体,因此传统意义的职业教育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就已属于第三方评价[1]。但在评价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一些现实问题,与政府的要求和机构自身目标仍存在差距。
首先,监管机制不畅。近年来,数万家公司都申请了教育评价业务[3],但目前却没有一个监管制度完善、管制规模庞大的评估机构。全国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联谊会在2017年展开了一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实际运行他方教育评估项目的民营机构也就几十家,大部分机构都只是在公司产品介绍栏目里显示这项业务,从未真正运行过,或曾开展过,后来却因市场不景气、项目不成熟而被迫终止,抑或是由于未及时到工商管理部门注销而成了“僵尸企业”[4]。同时,开展评估业务机构的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机构主打业务是其他方面,比如软件开发、大数据,虽可为评估项目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但仅仅将评估业务看作一个顺应国家政策的“附带业务”。可见,管理机制缺乏会导致看似声势浩大的评估行业“杂草丛生”,严重影响行业的公信力和口碑建设。
其次,生长动力不足。新兴的评估机构对资金、资源的获取艰难,又因公信力缺乏导致业务来源不足,很多机构在初期便入不敷出,很难实现设备优化和技术引进。同时,我国并未设有评估相关专业,机构招募的大多是统计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背景的人员,虽招募了教育管理的专家以增加智力支持,但大多数专家是退居二线的退休人员,加之职业教育具有其自身特色,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估既要重理论也要强实践,因此制定理论实践兼重的科学评价标准对机构人员来说是从未涉及的新问题。
最后,制度供给不足。一个行业的运行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而其中最基本的是合法性保障。受权威文化的影响,公众往往只对具有权威认定的事物保持信任。此外,评价主体与被评主体的权责关系划分以及实施细则也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制度的缺失使得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难以得到认同。
2 他国的可鉴经验
2.1 依法评估
根据国际经验,尽管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与政府并不存在直接隶属关系,但政府会通过制定法规和监管机制对它们进行资质认证和质量认可[5]。2008年,英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与技能法》,指出国家有权对独立学校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和管制。2014年9月又發布了《独立学校第三方督导的部门意见》,明确规定了教育标准局将对通过了政府资质审核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督导、评价以及年度审核。日本也早在2004年修订过的《学校教育法》里提出将第三方评价融进职业教育。而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展了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其200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机会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机构须获得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或联邦教育部认证授权。可见,他国普遍将第三方评估机构制度视为法定制度,以便对机构进行保护。
2.2 第三方机构主导,多方主体集体参与
第三方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国外职业教育评估的另一显著特征。评价主体选定、评价标准策划、评价过程实施以及评价结论分析等每一层程序通常都是由第三方机构主导的,政府部门并不过多插手。当然也有特例,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公立职业教育以及俄罗斯教育机构,其办学效果的测评则有政府部门的参与,但一些核心层面比如认证标准的审批和结果导出仍是由第三方掌控。此外,整个评价环节以多元主体为特征,不仅企业各部门、行业协会、教育机构、学术界、政府部门以及各大社区代表均参与评价标准的设计,职业院校也通过自我评估的方式参与评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公开度和公正性。
2.3 旺盛的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决定一个商品或者机构能否持久生存的关键条件,第三方评估机构也不例外[1]51。任何一样产品若想“畅销”,官方认可和自身专业是获取高公信力的两大因素。此外,若机构自身带有附加值,则会调动组织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美国,获得第三方认同身份的职业院校不仅可以拥有更高的荣誉和公众认可度,该校的学生也享有联邦资助的福利。甚至在一些国家,职业院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冲出重围,并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佼佼者,主动寻求专业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以获取支持。
3 改进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的基本策略
3.1 完善元评估机制
所谓元评估,就是对评估机构本身的评估。我国现有两类元评估形态:一种是地方性的,如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一种是全国性的。这些组织对评估机构进行遴选,但效果不佳。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不直接参与评估活动,但会通过“中介”实现,即对督察机构设计系统化评测标准和元评估管理机制,第三方評估机构只有获得国家委员会或教育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认可,才有资格开展评估业务。目前,我国虽已建立了部分自律组织,但还未对第三方机构资质的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建议完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认可标准、评定程序以及周期等方面的元评估机制,尤其应对校企合作进行评估。指标体系通常分为领导机构和专门组织的组织保障指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期工作计划的制度保障指标以及产教融合相关的理论保障指标[6]。而在实践层面,国家可以赋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等权威机构新的元评估机构的身份,以保障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资质和水准。
3.2 加快职业教育评估的法治化建设
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建设发展至今虽然已有二十余年,但过程缓慢、步履艰难,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没有给予其明确的法律保障。借助国际经验,凭借加快完善立法制度的步伐、形成评估法治体系确保第三方教育评估的公共权力,对于我国职业教育评估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也是获取公信力的重要基石。
“职教二十条”已经明确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按照普通本科院校的评估制度进行评估的方法,而是应该制定独立的、具有职业教育本质特点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暂行规定》,在运行成熟以后逐步将其法治化。在相关制度中应该增加行业企业标准在质量评估中的权重,以及增强第三方机构在评估中的话语权,逐步让政府推出直接评估的“角色”。
3.3 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制衡作用
没有权力的制约就没有事实的公平公正。职业教育评价结果影响着政府对职业院校的拨款与政治关照,因此其最基本价值诉求也就是公正性和专业性,综合考量各方相关主体的需求是确保其权威性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该邀请来自企业、行业协会、职业教育界以及评估界的专家共同制定,既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又要保证职业教育能够符合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彰显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同时,院校本身也要进行自我评估。在评估活动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各自的质量目标并不相同,所以需要不断协调和平衡,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也会在各主体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情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对第三方的评估活动起到约束作用,提高评估活动的效能[7]。
3.4 打造良好的需求环境
良好的市场需求是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保障其法律地位和专业度的基础上,政府也应该大力扶持新兴民营性质的评估机构的发展,比如给予资金补助、授予官方许可证书、采用评估结果等,再比如调派一些有成熟经验的专业评估机构指导新兴评估机构。在行政地位和法律地位上确保民间第三方评估组织的地位以及评估结果的合法性,既要对机构进行监督,又要对机构进行地位认可。同时,第三方评价机构自身也应该摆正自己的定位,加强自律,要将自身的工作看作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当作谋利的途径,尽职尽责地把每一项业务做好。并且在品牌建设方面,做好自己的口碑,进行适当宣传等,均可以激发市场需求。
4 结语
第三方评价独立于政府、院校和学生,在职业教育领域已成了新热点。对于规范性不够、保障性不强等问题,一方面,一套权威、完备且可实行的制度是其良好运作的前提;另一方面,机构也应不懈提升自身专业度和服务力。此外,还应抑制权威文化对民众观念的影响,为第三方评估机构腾出一块友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梁卿.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建设:他国的经验和我国的策略[J].成人教育,2020(03):49-53.
[2] 赵秦.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第三方机构参与的逻辑、机制与实现[J].职教论坛,2019(12):129-133.
[3] 储朝晖.中国第三方教育评价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兼论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联谊会发展[J].评价与管理,2018,16(02):12-16.
[4] 王璐,邹靖.市场机制下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发展:机遇、路径与挑战[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09):11-21.
[5] 王璐,王世赟,尤铮.国际视野下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的规范、认证与行业自律行为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05):36-45.
[6] 向罗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02):49-53.
[7] 韩喜梅,潘海生,王世斌.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73-80.
作者简介:于景宝(1970—),男,黑龙江集贤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