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植物景观调查与造景分析
2021-09-10高佳慧
摘要:植物造景是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京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从造景形式入手,根据景观所处的场地定位、功能特点,分析其造景的植物选择、空间营造和景观效果。
关键词:植物造景;植物配置;空间营造;景观效果
0 引言
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构成要素之一,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与其他景观要素有所区别,拥有独特的魅力和灵动性,是唯一具有生命力的景观构成要素。植物的作用不仅在于打造视觉效果,同时有利于场地空间营造、景观氛围烘托及生态效益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植物种类增多,运用愈发广泛,植物景观作为城市文化肌理的载体之一,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本文对如今城市的植物造景形式进行梳理,选取南京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研究,根据其场地功能或定位,分析植物景观在此之下的选择特点、空间营造策略,以及整体所呈现的景观效果,旨在为将来的城市绿化建设和景观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指导。
1 大尺度场地单一植物造景形式
1.1 农业观光园中的植物造景
农业观光园景区以农业为基础,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如何在朴素的农田之上加以人工规划设计,使景观具有观赏性和独特性,同时区别于普通的城市公园、居住区或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从而吸引游客,是目前农业观光园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应依据相关的农业知识背景,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突出其自身特点即农业元素,并配合植物的利用设计,扬长避短。
农业观光园因为具有一定的生产性质,故大多设置在郊区。因此,在植物造景上就应该充分发挥其地广人稀的特点,如巴布洛生态谷。园区在入口道路两旁种植大片的秋英花海,花期到来之际,蔚为壮观,一度成为游客争相前来观光的打卡圣地。
第一,植物选择。从植物生长及运输条件考虑,应优先选择本地的乡土树种。由于城市中常绿植物的广泛运用,且单一树种需要大面积重复使用,考虑到季相变化及景观丰富度,可以选择颜色艳丽的观花及色叶植物,常绿植物次之。为营造开阔的视觉体验,植株高度最好把控在人视线以下。
第二,植物空间营造。不同于城市之中的植物点缀、装饰空间,大尺度单一植物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展开敞空间,植物景观是空间的主宰,建筑、小品等则成为点缀。故在农业观光园中,除去农业生产功能区,休闲娱乐区的植物造景可考虑大面积种植观花植物,设计花海,营造大面积的开敞空间。
第三,植物景观效果。农业观光园种植用地占比大,远离城市,天际线上基本是远山群树的剪影,视野开阔,采用单一植物的重复配置容易营造震撼、宏大的景观效果,能够使游客享受野趣,感到心旷神怡,而城市景观在这方面则略有不足。城市绿化受地块面积限制,景观设计往往小巧精致,力求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而像农业观光园这种的大场地,视线所及之处天际交接群山绿野,自带大自然纯真氛围,便要区别于城市园林的精巧,凸显自然的自如和原生之美。
1.2 艺术场地的植物造景
大尺度的艺术场地如南京四方当代艺术湖区,是当代艺术知识生产空间,拥有24座建筑大师杰作。一方面它将自然环境与公共空间相结合,巧妙地展现当代艺术和建筑之美,另一方面则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让人们可以短暂地远离城市喧嚣,放松身心。所以在此种场地之中大尺度植物造景,需弱化城市绿化的固定搭配,区别于田间野趣,注重突出艺术风情。
第一,植物选择。同样优先选择本地乡土树种,可以选择颜色纯净或颜色、外观独特的植物,例如城市之中运用较少的观花或色叶植物,如粉黛乱子草、狼尾草等观赏草。草坪作为简约植物造景的“背景板”,设计上可选择不同草种,将冷季型和暖季型草种结合,延长草坪的使用寿命。
第二,植物空间营造。低于人视线的单一植物所营造的景观會配合天空,形成空旷开敞的空间。植物越低,空间越开敞。高于人视线的植物如乔木等大面积重复种植会与地面形成覆盖性空间,植物越高,覆盖性和封闭性越强。可利用高差大面积铺设坡度草坪,靠大面积的颜色视觉冲击及三维的高差塑造空间的层次感,这样不仅简约,而且富有艺术美。
第三,植物景观效果。纯净或独特的颜色会让人联想到绘画的色彩,外观的独特会联想到雕塑的艺术性。在景观整体上增强其艺术性可以区别于田野景观的原生自然和城市景观的人工精巧。尺度越大,沉浸感越深,震撼效果越强烈。如四方当代艺术湖区的大片粉黛乱子草、坡度草坪和几何艺术草坪,柔美的粉色配合絮状的植物外观,浪漫的感觉扑面而来。此外,大尺度大高差的坡度草坪给人以严谨的秩序之美,艺术草坪中蜿蜒回环的小路构成了几何线条之美。
2 立体绿化造景形式
立体绿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利用建筑物或构筑物顶部、侧面、内部等不同层次空间进行的绿化形式[1]。而城市立体绿化是在城市范围内,利用多种绿化依附条件,选配适宜的植物栽植于人工环境中,以凸显其多方面价值的绿化形式。常见的城市立体绿化包括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棚架绿化、墙面绿化、坡面绿化、立交桥绿化等[2]。
2.1 密集建筑群墙面垂直绿化植物造景
密集古建筑群如南京老门东,延续了传统街巷肌理,叙述金陵风情,青砖小瓦马头墙密布,其中植物造景都需在建筑与建筑间狭小的空间之中布置,颇有南方古典园林的精巧雅致之感。空间有限,景观无限,立体的墙面垂直绿化弥补了造景空间上的不足。在小场景之中,墙面垂直绿化造景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立体空间,营造一个个小型景观节点,给人带来舒适愉悦的体验,并且极大地丰富视觉效果。
第一,植物选择。根据建筑群落间隔的空间大小,加以人工设施铺筑造景,主要选择垂吊、攀缘类、缠绕类等植物作为主景,如凌霄、紫藤、牵牛花、常春藤、地锦等。同时可搭配地被植物加以丰富,如树马齿苋、络石、麦冬等等。在小场景空间充足的情况下造景也可选用树姿优美、颜色漂亮的灌木,如双荚决明、南天竹等。若建筑密布,已形成天然的硬朗、秩序之感,需要通过植物来柔和边界,引入自然之乐。所以在配置上可以采用“攀缘植物+攀缘植物”或“垂吊植物+垂吊植物”的模式,在建筑与建筑间狭小空间内或者转角处也可采用“攀缘植物+灌木+地被”的模式,也可配置“灌木+藤本+地被”装饰建筑外立面。
第二,植物空间营造。大量的垂吊和攀缘植物的使用,使得原来硬朗的墙面屋顶被绿色覆盖。原来建筑所形成的围合空间变成了绿色通透围合空间。在建筑间隔较大、造景空间充足时,也可形成半开敞的休憩空间。在转角处或建筑角落辅之人工设计的小型节点,可以在空间上丰富场地的视觉体验,营造垂直空间。
第三,植物景观效果。垂直绿化可以充分利用小场景空间,具有移步换景的作用,能带给游人惊喜之感。色叶和开花植物色彩丰富、姿态优雅、造型多样,既可装饰屋面、外墙、门前,也可以独立成景,在视觉效果上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建筑群落整体使用垂直绿化,不仅增添了自然之趣,而且增强了群落的整体性和趣味性。
2.2 建筑屋顶花园植物造景
如今城市发展迅速,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为增加城市绿量,维护城市生态小平衡,绿化开始竖向发展,即建设屋顶绿化,使高层见绿。不同于古建筑群,现代建筑大多为平顶式建筑,这为屋顶绿化的产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南京水游城屋顶花园,它是商业建筑上的一座空中花园,既可以满足公众的娱乐休闲需求,又打造了一片绿色生态群落。其设计采用混合手法,以自然式为主,将植物与人工建筑进行有机结合。
第一,植物选择。由于场地的特殊性,高空种植应考虑建筑载重量及刮风下雨时安全性等问题。所以造景植物选择抗寒、耐旱、抗风、耐短期积水、耐瘠薄、浅根性的乡土树种为宜,最好选用常绿可以露地越冬的矮灌木或草本植物[3]。
第二,植物空间营造。屋顶绿化植物大多低矮,无过多视线遮挡,空间覆盖性不强,主要营造的是小而精的开敞空间。
第三,植物景观效果。植物柔和了建筑的硬朗,并且遮掩了水塔、修缮方等辅助建筑,使建筑屋顶更加美观,城市景观更加和谐。
3 植物组合造景形式
3.1 滨水植物造景
在滨水景观中,水体担任近景或场景烘托的角色。水体是吸睛利器,大面积水体尤甚,天然吸引游人的视线。在滨水景观之中,植物可做配景,结合水体建筑形成优美画面,也可在对岸观景中作为景观主景。
第一,植物配置。在滨水植物造景上,植物配置总体可概括为大实大虚。即画面之中一般有成片的植物群落、水景,以及单个植物配景。画面有虚有实,视觉效果才较好。如南京珍珠泉风景区的滨水造景、南京太子山公园的滨水造景,画面之中都有成片植物群落作为背景,水面作为中景或近景,单个植物作为近景中的点睛之笔。又如四方当代艺术湖区中的滨水造景,以蒲苇作为近景,仍有远山群落作为远景,水面倒影隐隐约约交相呼应。大实大虚结合,滨水植物造景效果优良。
第二,植物选择。靠近水体,以耐水湿植物为主,如蒲苇、再力花、葱莲等,驳岸向陆地过渡阶段可搭配鸡爪槭、红枫等中小乔木。为求构图平衡,也可选择水杉、池杉等大乔木作为高层植物群落搭配,丰富画面。
第三,植物景观效果。景观构成中水体的加入使画面多了几分柔美清丽,使整个植物造景更加婉约、清秀。
3.2 陆地植物造景
陆地植物组合造景方式多样,景观层次丰富。根据景观呈现效果,陆地植物造景可以划分为花镜造景、种植小品造景、疏林草地造景、自然式造景、人工修剪造景等。
第一,花镜造景。花镜造景主要作用为丰富绿地面貌和植物种类。植物通常选择人视线以下的观赏草或花卉及地被植物,也会根据景观需求运用大型观赏草,如蒲苇、芦竹、芦苇、芒、荻等。植物色彩丰富,比例搭配和谐,常绿色叶兼备,可以营造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野趣和美感,常单独成景。
第二,种植小品造景。种植小品造景一般采用“小乔木+灌木+草本/地被”配置,有时搭配假山、石头的元素共同构成一个精致的园林植物小品。在植物选择上,小乔木一般选用色叶树姿优美的树种,如鸡爪槭、红枫等,灌木常见的是红叶石楠、六道木、杜鹃、红花檵木等,常绿植物较多。地被植物以麦冬、沿阶草等为主。种植小品植物层次丰富,视觉效果佳,可以营造精致的园林氛围,旅游景点设置较多,珍珠泉、求雨山文化公园、冶山国家矿坑公园和太子山公园等都有出现。
第三,疏林草地式造景。疏林草地造景一般采用“(小)乔木+草坪”配置,以适合孤植、树形优美的小乔木为主,如三角槭、鸡爪槭等。大乔木营造疏林草地可选择墨西哥落羽杉、水杉等树姿挺拔的落叶树种。小乔木配置的疏林草地可以营造空旷、简约的氛围,如四方当代艺术湖区造景和太子山公园;大乔木配置的疏林草地则有通透的清幽之感,如南京林业大学教九楼旁的墨西哥落羽杉树群景观。
第四,自然式造景。自然式造景以植物的自然生长样貌为主要观赏点,尽可能地减少人工干预。植物一般以南京本土的乡土树种为主,乔木如樟树、银杏、合欢、灯台树、乌桕、黄连木、南天竹等;灌木如火棘、海棠、蜡梅、栀子花等;地被如络石、石菖蒲、萱草、玉簪等。自然式造景可以充分展现自然原生之美并且极大地降低维护成本,营造野生、朴素的氛围,如水墨大埝、冶山国家矿坑公园中的自然式造景。
第五,规则人工修剪式造景。规则人工修剪式造景一般根据相应的造景需求定向修剪景观,主要包括几何造景、绿篱修剪和刺绣花坛等。此种造景形式在外观表现形式上具有强烈的统一性,人工痕迹重。植物通常适地适树,采用耐修剪的常绿灌木,如女贞、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等。有时为考虑观景效果也可选择观果树种,如金橘、砂糖橘等。此种造景形式可以营造出几何感强烈的开敞空间,具有明显的节奏韵律,景观特色明显,如南京四方当代艺术湖区和大报恩寺中的人工修剪式植物造景。
4 结语
本文对城市当前的植物造景形式进行分类梳理,不同形式、不同场地或不同功能需求下的植物造景,其植物选择特性、空间营造和景观效果也各不相同。植物可以很好地美化环境,为取得优良的景观效果,造景应适地适时,符合自然规律和场地需求,结合植物特有的生命力和灵动性,充分发挥场地的优点,体现文化内涵。希望本文的调查分析可以为城市今后的植物景观建设提供一点思路和帮助,为城市的健康发展、美好人居环境的打造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代文斌.上海城市立体绿化的植物造景及其应用价值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 刘卫,姚士宇,梁盛平.城市立体绿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04):278,280.
[3] 司新林,程朝霞,王静.浅谈屋頂花园的设计[J].农业与技术,2009,29(04):26-29.
作者简介:高佳慧(200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