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古典诗词的美育教学研究
2021-09-10李新彦
李新彦
摘 要: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识有利于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对学生提高个人审美水平、体味传统文化美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建构主义视野下,如何有效促进高中古典诗词美育教学的有序进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古典诗词;美育教学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达到带动学生对古典诗词进行欣赏的目的。当前,高中古典诗词美育教学仍然受到多方负面因素影响,这对提高学生古典诗词审美意识具有很大的阻碍,需要我们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有效解决。
一、建构主义视野下古典诗词审美教学的现状分析
1.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没有诗词审美兴趣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都面临极大的压力,这导致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变得“固定化”,过重的教学任务致使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对古典诗词进行欣赏,在课堂上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负责讲解,学生负责接受。古典诗词教学中没有“诗意”情境,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填充学生的大脑,增加学生的古典诗词知识储备量。而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目的也很明确,主要是为了利用古典诗词提高高考分数。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对古典诗词有欣赏的兴趣[1]。
2.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朗读作用的有效性
很多教师对“建构主义”本身存在误解,认为先带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再让学生对古典诗词进行反复的诵读和背诵就是建构主义的运用。这种错误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导致古典诗词审美情境难以创设,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发挥朗读在诗词审美中的作用。学生仅仅是反反复复地对诗词进行诵读,然后将诗词内容熟记于心,却没有从情感上和作者进行互动,从心理上和诗词进行交流,导致古典诗词的审美成为模式,没有真正欣赏到诗词的内核[2]。
二、建构主义下高中古典诗词审美教学的策略探究
建构主义背景下,教师应当坚持人本理念,发挥朗读的作用,带领学生欣赏古典诗词。
1.坚持人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在课堂上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古典诗词教学课堂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分清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审美感受以及学习感知能力自顧自地进行讲解。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利用诗词和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活跃课堂氛围,转变学生学习诗词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秋思》一诗时,教师可以播放幻灯片,先与学生一起欣赏秋天那萧瑟的氛围及有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领会秋天的凄凉和萧瑟,然后再让学生对古诗进行学习,深入体会作者在枯叶落地的环境下思念故乡的沉重情感,让学生和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深入的交流和学习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古典诗词的奥妙,欣赏到古典诗词“字少情长”的美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中心,确保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充满诗意的情境中学习。比如,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进行“作诗比赛”,开展诗歌欣赏讲堂,让对诗词有浓厚的欣赏兴趣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进行欣赏。以此活跃班级气氛,也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适当放松自我。
2.利用有效朗读,带动学生进入情境
朗读古典诗词能够让学生在韵律、节奏上体会到诗词的美感,深入领会到古典诗词的音韵美,加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枯燥乏味的讲解和反反复复的默读很难让学生领会到古典诗词的美妙之处,而有效的朗读可以在这方面进行突破,让学生切实明白古典诗词的韵律节奏、情感变化等各方面的美妙之处。教师在平时的古典诗词美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达到审美目的。
比如,在开展《江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然后再鼓励学生举手进行单独朗读,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创办古诗词朗读比赛。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对古典诗词进行朗读,深刻体会诗词的美感。另外,在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提出疑问,如学生认为朗读诗词用哪种语调更有意义。也可以搜集网络上的朗读音频和视频,带到课堂让学生欣赏,以此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三、结语
恰当的古典诗词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接触古典诗词,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兴趣。古典诗词的美育教学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让优秀的传统古典诗词得到传承,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有文化底蕴。因此,在构建主义背景下,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最大化提高古典诗词美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萍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3(25):49.
[2]张晓军.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研究[J].课外语文2013(10):40.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审美文化视域下的古典诗词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