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
2021-09-10柳小文雷军程
柳小文 雷军程
摘 要:基于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合理运用混合教学模式。其中,互联网结合教育创新的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學习能力的环境。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让教师的课程教学变得多元化,不仅可以利用线上课程进行教育,还能够利用线下课堂教学,以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熟悉的掌握程序设计的各个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文章主要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旨在解决当前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部分问题,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程序设计;课程应用;研究
0 引言
在互联网结合教育的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与课程教学特色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样,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借助混合教学模式来改善教学现状,提升高校程序类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进程序类专业学生的健康发展。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保证学生全面的发展。
1 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混合教学模式借助微课与网课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能够合理运用其在教育教学上充足的时间与自由来帮助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还能够改善学生的应用实践,通过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从而改善现有的课堂教学困境。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专业学生高素质高能力建设保驾护航。
2 程序设计类教学重点
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1)自主性。在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改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困境。由于程序类设计课程不仅需要学生熟悉知识点,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与指数学习能力,因此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满足高校程序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从而实现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1]。(2)实践能力。高校程序设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的操作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也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3)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是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对学生道德素养和程序设计素养进行教学培养,有助于培养高素质、高专业实践型综合人才,为高校编程类专业的发展保驾护航[2]。
3 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3.1 合理运用混合教学模式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需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例如在程序设计类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化教学模式或者多媒体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教师能够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阵地,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的合理组合,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程设计类课程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上,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微课与网课的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结合课程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教师对于学生情感的引导,来有效的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样,灵活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适当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3]。
3.2 重视学生自我监管能力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管能力。用元认知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行为的监控,及时调整思路和改变自主学习方法,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在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当中,教师主要发挥协助作用,如询问学生的自学进展,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中存在的困难,改进学生的自学目标和计划。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通过学习的进度的认真记录,有效执行学生的学习计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同样,学生的自我监管能力反映着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将学生的学习计划与实际相机和对照,进而及时地调整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在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当中养成良性循环。
3.3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有助于混合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因此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需要在课程评价中,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研究评价体系反馈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编程经验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进行高效培养。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需要根据相关教学模式的开展质量综合考评,通过对学生能力的改变进行全面评价,有助于后期课程教学模式针对性能力培养。同样,完善课程评级体系,针对学生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考评,从而为程序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决策[5]。
3.4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高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大数据人才的能力培养,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数据能力与水平,能够有效地为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保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师混合教学的交流与创新,有助于在程序设计类课堂中,能够借助混合教学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为高校程序设计类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6]。
4 结语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合理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将被动学习转换到自主学习,需要重视混合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同样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编程设计自主学习的实现,为提高我国程序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段华琼.全翻转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5):219.
[2]吕娜,张琎,张芊茜,等.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9(5):115-118,123.
[3]任翠池,陈庆惠,李汉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电子世界,2019(2):55,57.
[4]刘立云,王永花,田娟.“互联网+”时代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超星学习通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1):27-30.
[5]伊力夏提.“兴趣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与电信,2016(8):24-25,36.
[6]赵庆聪.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70-74.
(编辑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