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好课维度创新与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建设研究

2021-09-10孙慧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数据

摘 要:随着“互联网+”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在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大数据,能够精准地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能力。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质量监测机制,提升听课、评课专业水平,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维度,厚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专业底蕴。文章重点依据大数据统计结果从教学设计上考虑问题、从教学内容上观察问题、从教学效果上分析问题”3个视角来分析好课维度创新,得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有力保障,并分析如何利用大数据构建教学质量监测机制。

关键词:大数据;质量监测机制;评价维度

0    引言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的出现,方便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本文依据某民办高校多年的教学督导听课大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得出好课的新时代评价维度,并得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是评价好课的有力保障。该民办高校于2004年设立学校督导室,合格评估前成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处,下设教学督导科,成立校、院两级督导运行机制,完善了学校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该校专兼职教学督导专家(校级督导5人,院级督导40余人)对近3年的课堂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价、院(部)级评价、教师自评大数据统计,完成了对该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综合素质评价,总结出评价好课的新时代评价维度。

1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许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大数据的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数据来源多样,处理速度快速精准。高校中应用大数据统计结果能够快速、准确、公平的评价与反馈。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    大数据统计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从2019年9月到2020年7月间的统计数据看,该校每学期任课教师全部接受了校、院两级督导专家的随堂听课。督导听课评价依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该评价表用于教学督导对教师课堂授课效果进行的评价,分别从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5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教书育人方面要求教师授课突出课程思政,强化对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教学内容要求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从内容上要体现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方法上要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体现学生互动式、交流式的学习;教学过程要完整清晰,遵守教学秩序;教学效果上体现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

统计数据显示,高级职称的教师,其教师综合评价优秀率最高;初级职称的教师,其教师综合评价的优秀率最低。根据教师的教龄、教学经验等来看,这个统计值完全符合正态分布。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高级职称中出现了评价结果为合格,在初级职称中出现了一些评价结果为优秀的教师。评价结果为优秀的教师,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教学态度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掌握、教学过程的执行、教学效果的体现等方面都是优秀,他们的课堂教学态度认真,责任心强,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且突出课程思政,注重教学创新,教学手段多样化,他们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活跃。这也正是质量革命对课程建设的要求,体现了课程建设的高阶性和创新性[1]。

而评价结果为一般的教师,他们教学大都是教学内容较为传统、呆板、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进度随意,教学任务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与学生缺少互动,“教”与“学”相对分离,他们的课件制作欠美观,课件更新不及时,同科目不同年级课件区别不明显。总之,他们的教学态度,很难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3    课程建设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

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互联网+”的便利时刻影响着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因此,大学课堂传统的照本宣科、自说自话的教育方式很难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满意,新时代的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更高,他們要求知识要有前沿性,课堂要有趣味性,教师要符合时代要求。与此同时,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近几年来教育部高教司一直致力于建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金课”建设也是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服务的。综上所述,教育目标的转变要求“金课”建设与时俱进,这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专业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4    大数据背景下好课维度创新

无论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的在线课程,或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都需要高质量的教学来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本文总结出在大数据背景下新时代评价好课的5个维度,具体如下。

4.1  教学内容准确维度

教学内容是教师通过分析、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合理加工,通过“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将知识表达呈现的过程。教师教学就是对教材进行加工、分享拓展案例、深度挖掘重点难点,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懂的教学内容。面对信息技术高速的发展,五花八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督导评价一节好课的关键所在。高校教学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要体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体现高阶性、创新性;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做到重点有突出,难点有突破。

教师要想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就需要对这门课所涉及的整个知识体系与链条都做到了然于胸,阅读大量的教材、参考资料、网络查询,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准确把握教学,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又是对教师的高级性要求。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自己准备一缸的水,来给学生讲授一碗的水”。

4.2 教学目标达成维度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即是预期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新时代高校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素质、品德的综合培养,教学目標的达成度是教学督导评价一节好课的又一维度。在课程建设背景下,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把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过渡,要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向能力体系为中心转变。因此,教学目标的实现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只局限于“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还要实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要求高校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体现“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要从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要善于解读学生、解读教材,明确要培养学生的哪些技能,明确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即“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4.3  教学设计完整维度

教学设计是为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实现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有序安排、设计。规范、清晰、明了的教学设计,将会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规范的教学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基础。具体分析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学设计包括备准备(课前准备、课中准备、课后准备),备内容(重点、难点、归纳、整合、梳理、高阶、创新),备目标(预期达到的效果),备方法(PPT的精美设计、板书设计,教学互动环节设计),备过程。

首先,在基本的教学流程必不可少的前提下,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最后要有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清晰明了的掌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恰到好处的教学互动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互动过程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效果的过程,教学互动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互动设计中,应考虑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一两个学生参与,这就需要教师用心思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如同看电影,好的电影让人赏心悦目,差的电影枯燥乏味,不知所云。故而,清晰、明了、生动的教学过程将会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创新技能。优秀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引起学生探索知识,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并且使学生提升能力的过程。

4.4  教学效果显效维度

评价好课,“三看”教学效果。一看教师。看教师的眼神是否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看教师的表情和情感所在,看教师是否对教书育人充满激情。二看学生。看学生的到课率,看学生的抬头率,看学生听课接受的眼神表情,看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三看反馈。看提问、看测验、看互动、看作业、看教学效果。

一般而言,能够让学生热爱、喜欢的教学,并且能真正做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都是优秀的教学;而教师教的辛苦,学生不知所云的教学,就不是好的教学。引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句话“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学生只有真正热爱课堂教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采用适合于课程、适合于学生接纳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总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的热心、信心和责任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

4.5  教学风格形成维度

教师的独特风格是指引专业人才的魅力体现。教师形成独特的风格魅力,既能引领、示范教学,又能体现其专业精神,体现课程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可从以下几方面形成独特的风格魅力。

其一,教师要依据深刻的理论实践教学经验,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其二,兴趣可以使人对活动产生激情,进而能满腔热情地从事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以极大的热情钻研教学工作,并且热爱学生,把教学作为毕生事业来认识和追求,享受教书育人的乐趣,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其三,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树立知己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学有机结合,做到教学收放自如,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其四,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通过模仿、学习和大胆探索创新,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风格。

5    大数据背景下质量监测机制建设

大数据具有数字容量大、种类齐全、覆盖面广等特征,将大数据与教学质量监测相融合,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有效使用,可以快速地挖掘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大数据背景下建设的监测机制能有效地监测和预警高校的教学质量,它的评价功能能够通过评价、反馈、激励等措施,帮助教师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课堂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质量监测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多角度收集数据。构建基于“数据”的监测平台,将“数据”理念融入教学质量监测管理中,监测的实施过程要做到科学、公正的监测,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监测,监测的目的不是为了挑毛病,其真正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看不见的不足,帮助教师成长,促进教师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成才。二是多维度应用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类分析,准确评价数据反馈结果。评价机制并不是单一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也不是给教师打出高低分的区别。评价重点在于“评”与“导”的整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借鉴教学督导专家丰富的教学经验,准确地帮助教师、引导教师,解决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等问题。通过评价、引导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实现培养综合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教学目标[2]。

质量监测机制能够准确地评价一节课好差,同理,质量监测机制也能帮助一节差课通过努力变成一节好课,因此完善的质量监测机制是做好评价好课的有力保障。

6    结语

综上所述,依托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课堂需要好课来实现价值引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表达、创新等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大数据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价值引领的实现,而塑造学生的高尚价值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文章希望用好课的评价标准来塑造教师,帮助教师快速地成长,帮助教师塑造课堂风貌,实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希望提高数据意识,准确使用数据,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期待教师、数据、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崔芸.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7):222-223.

[2]孙慧超,李俊奇,王崇臣.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建设背景下的校内教学质量常态监测体系构建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9(6):109-112.

(编辑 何 琳)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