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推动劳动教育高水平发展

2021-09-10冯安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农劳动我院

冯安华

记    者:劳动教育近年来成了教育热点。请结合多年来分管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实践,简要谈谈您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其与学农教育的关系等有关热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程文华: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新论述新论断,如“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等等,这些都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本身,也创造了一切社会财富和精神文明。从哲学上讲,劳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基石,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所有学说的理论基础。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教育的活动。因此,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应有之意,是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劳动教育课程具有学科融合的特征,要采用跨学科的课程理念,可以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综合育人价值。五育并举也要求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使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农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指出,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学农教育属于其中的生产性劳动,我们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我院学习一周的实际情况,也融入了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开展学农教育对于北京市中小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北京市中小学生在平常生活学习的环境中,住的是像水泥丛林一样的楼房,接触的大都是电脑、手机、地铁等高科技产品,对农业了解较少。我国是具有悠久农耕历史的农业大国,开展学农教育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坚定绿色可持续发展信念。进一步来讲,鉴于现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在学校开展的学习几乎都是与智力有关的脑力活动,因此当前开展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应以出出力、流流汗的农业劳动教育为主比较适宜。当然,开展劳动教育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避免简单地“一刀切”。

记    者: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方法都要进行创新,其中课程建设是核心内容,请介绍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及其特点。

程文华:我院开展劳动教育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一周学农教育,影响孩子一生”和“以孩子发展为本,将孩子放在教育的正中间”为核心理念,构建突显农业特色的学农课程体系。

一是坚持“1345”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坚持“以育人为目的、以课程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1”是贯彻一个宗旨,即紧紧围绕“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提供教育服务供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我院历史、重点与优势专业及社会热点等多方面进行课程整体设计。“3”是做好三个对接,即课程要对接生活、接地气、接课本。“4”是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思想引领、坚持有机融合、坚持实际体验、坚持适当适度。“5”是实现“五项功能”,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二是构建“一纵五横”的学农课程体系。立足中学生的学情,充分考虑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内容,将职业教育的专业性与基础教育的普适性相结合。“一纵”指以农业生产周年时间轴为主线;“五横”即设计农业与生产、农业与生活、农业与生态、农業与创意、农业与文化五大课程板块。

三是秉行现代教育模式进行课程内容开发。依据“农作物周年生长模式”“岗位轮动操作模式”等,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组织构建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农事、农时紧密结合,按照农产品加工工序,合理安排“个人、小组以及小组之间”任务分工,将自立、自强、团结、协作的学农课程操作理念渗透到每名同学。例如,“传统农具犁的使用”这门课程将物理中杠杆原理和农具使用相结合;在无人机、电工等课程教学中渗透工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内容;“主食与家常菜制作”课程引入多工位项目教学,学生分工协作完成课程任务。

此外,在课程开发上还特别注重农业文化内涵建设。学院先后修建了水车、风车等一批农业景观,开设传统农耕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农家生活体验等课程,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现代农业发展,更能够在实践中传承农耕文化、体验地方民俗。

四是规范课程开发流程及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课程开发流程要求,学院各专业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按照课程标准撰写教案。同时,与学生所在中学建立“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的合作关系,邀请中学教学专家和名师进行听课评课,探讨课本知识与学农课程内容如何有机衔接等,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升级优化。

记    者:学农教育是侧重于学生体验的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应显著区别于校内课堂教学。请问学院是如何进行课程实施与管理的?

程文华:我们积极创新教学组织与形式,构建现代化特征显著的学农课程管理体系。在课程设置策略上,按照学农教学目标及相关要求,将“学农教育”课程分为“基本生活技能,传统种植、养殖,现代农业,农职特色”等模块为主的必修课程与“农业创意、生活技能、知识拓展”等模块为主的选修课程两大类。将实践劳动课设置为必修课,劳动实践时间不少于2/3。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学农教育课程以都市农业发展为背景,以“种养殖相结合、构建循环农业生产”为主线,将多门跨学科的实操类课程融合编排成为多个课程组合。打破我院原有的系、部界限,不同专业的授课教师以学农课程为平台,将多维度的农业知识进行重新整理,不仅增加了学农课程的知识体量,更增加了学生对农业多方面的体验与了解。

在课程实施管理上,学院与北京市教委信息中心平台共同开发网上选课模块,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打破了原有学生区、学校、班级界限,实现资源平等,公平选择,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途径和渠道,让学生的心灵走出校园的大门,锻炼以更宽广的胸怀去主动适应社会变化。

建立学农课程双向评价机制。一方面我院对设计好的学农课程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联合参与学农教育的学校领导与老师对课程设置、授课教师、实践场地、应急处理等实际教学和管理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定向反馈,不断提升学院学农课程组织管理水平。

记    者:据了解,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展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础好,起步早,经验丰富。请结合工作实际,具体谈谈学院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

程文华:第一,学院具有深厚的劳动文化底蕴。学院历史溯源于1958年建校的北京市农业学校,具有优秀的劳动教育文化传承,时任国家领导人彭真、贺龙、聂荣臻、杨尚昆在学院前身北京青年农场成立之初题词“鼓足干劲,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加强锻炼,提高政治觉悟”。2015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同年11月,我院正式挂牌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承担北京市城六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初二学生学农教育任务。时任北京市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亲自来院指导“学农教育”活动顶层设计,促进了我院劳动教育的专业化、规范化开展。2019年1月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在政策的引导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我院教学资源开始有意识地向基础教育倾斜,积极发挥劳动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撑劳动教育开展。我院实训基地占地600亩,设有“四园一展厅”,即绿色科技园、彩林示范园、科研育种园、畜牧兽医实训园和农业科普展厅,并拥有现代化智能温室5栋、日光温室20栋,用于支撑保障劳动教育开展。

学院打造“一山两湖三广场和十六园”的景观建设,拥有400余种动植物供教学使用。2100平方米科普展厅可用于现代都市农业的集中展示,包括“走进桑蚕世界、农耕文化”等项目的集中展示;2000余平方米的学农餐厅可用于包括“主食与家常菜制作”生活技能类课程教学;并设有农家生活文化的展示和体验区。此外,还以非遗项目、农业科技为主题,建设酿酒工坊、“pizza”工坊、农业智能机器人工坊等。

第三,管理规范化。建立了高效的学农教育保障机制。学院制定了《学农教育实施方案》《学农基地教学工作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成立了“学农教育”专门协调机构,定期对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学院共计有20个相关部门的300余名管理、服务人员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保障活动。实施全流程管理服务,从学生“入校”到“返校”与中学无缝对接,活动期间全程封闭式管理,确保师生学农期间安全。加强住宿等硬件保障,为“学农”师生单独安排学生公寓楼一栋,专职宿管人员24小时值班;划拨专门“学农教育”餐厅供师生使用;与北京市各区教委、学生所在校积极沟通,形成管理合力;中学领导、老师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承担班级管理和生活管理。

第四,有优秀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学院农业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开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教育教学,专任教师都是具备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由专任教师组成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具有课程开发能力强与教学组织水平高的特点,接受学农教育的中学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完善的学农课程体系也是我院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优势,“一纵五横”的课程体系突显了现代农业特色,对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劳动素养的养成都有积极影响。

记    者: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展的中学生劳动教育专业水平高、影响大、辐射面广。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促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因此,劳动教育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并持续创新发展。请结合学院开展劳动教育的成效,谈谈对下一步工作的思考与计划。

程文华:我院开展的“学农教育”项目是“把孩子放在教育正中间”教育理念的积极落实,反映在孩子身上可以说成效显著。通过学农劳动教育,学生的劳动观念与相关技能显著增强:通过主食与家常菜的制作,深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通过田间除草、有“味”的羊圈猪舍清扫等活动,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劳动的艰辛;通过“农业机器人”“无土栽培”等课程,学生们学习了现代农业知识,体验了都市农业的魅力和乐趣;学生们一起住宿、一起吃饭、一起打开水,增强了团结协作和生活自理能力。

学农教育项目得到学生所在校老师及家长充分肯定。500余名学生家长应邀观摩学农教学成果和学农课堂教学展示后,从来时的担心变为看到孩子时的肯定。201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批示“北京市劳动教育工作是加强学生传统美德和思想美德的好形式”。北京市教育部门、农业部门主要领导多次来学院指导学农教育工作。20多家媒体跟踪报道了我院学农教育进展。学院基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课题“基于高职院校特色,构建新型学农教育模式”荣获第七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成果一等奖。

下一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将以建设全国示范性劳动教育基地为目标,将劳动教育作为学院职教体系的五个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形式、途径和手段。如打造与劳动教育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田园综合体。二是不断更新完善课程内容,打造标准化的课程模式,将学农教育在课程化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三是加强与中学在课程开发、组织管理、师资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与对接。四是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着力开展符合新时代特征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劳动教育。另外,增强我院职业教育的开放性,构建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资源向普教倾斜的共享平台,推动劳动教育事业高水平发展。

猜你喜欢

学农劳动我院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感恩与报答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乡村振兴呼唤“学农爱农”
热爱劳动
学农教育的意义远大于活动本身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