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句话,形成班级正能量

2021-09-10李岩岩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正义感解决问题辅导员

李岩岩

本期话题:学生喜欢打“小报告”,老师该如何应对?

很多老师在带班过程中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班里总有几个学生喜欢跟老师打“小报告”。这一行为让很多老师头疼,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让打“小报告”的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学生发展,同时也会影响班级的氛围。那么,学生总是打“小报告”,老师该怎样正确引导、科学施策呢?本期,我们邀请五位老师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学生爱打“小报告”是小学低年段常見的现象。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打“小报告”行为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不妨先耐心了解学生打“小报告”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学生打“小报告”有的是出于求助心理——与同学争执无法解决时,通过打“小报告”向老师请求保护;有的是出于试探心理——想看看老师怎么处理同学这样的行为,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还有的是出于举报、表现心理——内心的正义感或攀比、竞争意识导致学生想要向老师打“小报告”,以此体现自己的责任感或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时,老师的反应、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判断。面对这种情况,我会用三句话来引导学生。

第一句话:“接受你的报告!”在班级队会仪式中,中队长组织小队长整队结束后向中队辅导员汇报时,中队辅导员会回复一句:“接受你的报告!”这一句程序化的回答,不仅能让老师以冷静、耐心的态度面对问题,也能打消其他学生“看热闹”的心态。“接受你的报告!”这句话简单、明了地向学生表达了老师的态度——愿意倾听。老师真诚的态度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可以有话直说、有话敢说、有话实说。

第二句话:“说说你的建议!”学生打“小报告”,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或者引起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不加以引导,将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除了耐心、主动接受学生的“小报告”,我更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打“小报告”的意识以及依赖心理。倾听之后,我总是耐心地追问一句:“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建议?”这样,把解决“小报告”问题的主体从教师变成了打“小报告”的学生,引导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学会主动沟通、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是引导班级学生把打“小报告”逐渐转换成“汇报事情进展”的过程。

第三句话:“期待你的反馈!”在“说说你的建议”之后,我还会加上一句——“期待你的反馈”,这句话让打“小报告”的学生更主动、高效地把解决问题落实到行动上,从而慢慢成为老师的小助手。这样的过程也激发了学生的公平感、正义感、责任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久而久之,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慢慢减少了,我听到更多的是:“老师,我看到XX在厕所里打闹,太危险了,我及时地制止了他,他还跟我说了谢谢呢!”“老师,XX把铅笔屑弄了一地,我们俩一起都打扫干净了。”“老师,XX撞到我了,我告诉他走路要慢行,不能猛跑,撞到人很危险,他也跟我道歉了呢……”

教师对学生打“小报告”的处理过程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只有耐心地倾听、细致地引导,才能让班级形成正能量。

猜你喜欢

正义感解决问题辅导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论正义感在法官裁判中的合理定位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长大的理想
所谓正义感
正义感与罗尔斯的秩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