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创新探索
2021-09-10李香椰张雨欣
文 / 李香椰,张雨欣
前言
从1951年我国创编的第一套广播体操开始,课间操逐渐推广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要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相关文件强调,学校要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加课间操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量严重不足。课间操活动无法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其根本是由于课间操活动趋于形式化和单一化,内容缺乏创新性和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课间操活动的兴趣,进而影响着课间操锻炼的实际意义。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一部分,虽仅有二十分钟活动时间,但是课间操以其自身的锻炼作用和趣味性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开展,为传统课间操的内容革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打破传统就“操”论“操”的格局,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出发,以激发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为革新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有效地发挥出课间操的积极影响。
1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相关概念
2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与传统课间操的区别
2.1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内容多元化
内容的多元化是音乐舞蹈式课间操不同于传统课间操的优势之一。传统课间操即仅做一套规定的广播体操,活动内容较单一,只进行“操”的训练。重形式,轻质量,并且配用的背景音乐较枯燥。相比之下,音乐舞蹈式课间操是以较新颖的形式走进人们的视野。采用短期内较流行的音乐和热门舞蹈元素,作为舞蹈编排的内容。可以较灵活的设置音乐及舞蹈动作,使其活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加大活动的幅度和频率,并穿插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要素。
2.2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提高参与度
传统课间操是以统一规定的广播体操为主要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其参与度较低。而且大部分中小学在课间操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通常都是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思维固化,缺乏创新精神。大部分学校主要是以队伍的整齐度来作为课间操检查评比的标准。对于全校级课间操评比,通常都以“突击”式练习为主,缺乏自觉主动的练习。并且以“应付”检查为主的传统课间操,无法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锻炼身体的目的。相比之下,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对于提升学生参与课间操的积极性具有其显著作用。改变以往枯燥式的练操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娱乐化的舞蹈,在高强度学习中无疑是成为了学生所喜爱的课外体育活动。一改以往无灵魂式的做操。
3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特点
3.1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具有多样性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活动内容方面,例如舞蹈中增加体育舞蹈、健美操、爵士等舞蹈元素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例如:选用热门的音乐《你笑起来真好看》等或以音乐串烧的形式作为音乐背景,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的主动性。通过以这种较新颖的形式来开展课间操,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3.2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具有灵活性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其组织形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学习舞蹈动作中的各个部分和段落。使用相同的音乐或不同的音乐片段以串烧的形式作为音乐背景,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等因素编排舞蹈动作,同时将其分配给各小组有舞蹈基础的学生组长,来完成不同部分的学习。学习后相互交流、练习,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互帮互学。充分的发挥了小组间的自主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课间操学习的热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4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积极影响
4.1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4.1.1 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
课间操活动在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体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调节学习文化课疲劳状态的重要一环。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在传统课间操的基础上添加了较多的流行的元素,其包括“热门舞蹈”和“网红音乐”使学生能够在美妙和欢快的音乐声中,舞动身姿,跟随着音乐的律动进行身体运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到身体上的肌肉,加强对自身的控制,促进学生对身体美、运动美的认识,同时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身的平台。
4.1.2 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发育
在课间操20分钟的活动中,根据所选定的音乐合理地设置舞蹈动作、运动负荷和身体练习。编排的舞蹈组合中可以穿插较多原地跳动的动作,在一定量的运动强度和固定锻炼时间下,能够发展学生的力量和耐力素质。增强骨骼肌的发育,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完成整套的舞蹈动作,对改善呼吸系统也有重要的影响,使呼吸肌得到增强,最大摄氧量增加,从而提高心肺功能。通过一定的运动负荷强度,能够提高心脏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全身供血状况,有利于发展身体氧功能。同时,欢快的律动音乐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质的兴奋增强,有效地缓解大脑疲劳,从而促使身体机能发育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针对中药单体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虽然日渐广泛,但仍存在不足:①中药单体水溶性差,生物利用率较低;②中药单体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动物模型或尸体标本上,而动物造模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等与人类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过程存在一定差别,另外动物造模的斑块难以得到量化控制;③采用尸体标本的血管肌肉弹性、血流情况、周围韧带活性等与正常人体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诸多差异,研究结果多有偏倚。
4.2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生的认知过程发展、情感情绪和意志过程的发展、以及个性发展三个方面统称为心理发展。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包括个性倾向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构成。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可以缓解学生紧绷的神经,可以通过课间操活动来释放负面情绪,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发展。同时,身体在通过短时间的运动后,对情感情绪等方面也起积极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4.2.1 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情绪的健康发展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在编排舞蹈动作和音乐时,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而设置的,在活动身体的同时,倾听音乐能够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愉悦感,消除身心疲劳。欢快而短暂的户外活动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宣泄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大脑发育,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促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为智力的开发奠定生物基础。音乐舞蹈式课间操为表现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因此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开展对改善孤独和缺乏自信心等心理缺陷有积极的作用。在舞蹈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克服主客观困难,培养其良好的自觉性、独立性及自制性的意志品质,通过培养这些优秀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社会性人格,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关系。
4.2.2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积极的个性特质有助于学生在正常状态下完善自身,获得幸福感。通过完成整套课间操的舞蹈动作,克服主客观困难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运动锻炼的乐趣和自身进步的满足感,以及通过课间操锻炼可以改善身体姿态和身体活动能力,提高个体的自信心与自我认识。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的心态和文化素养的形成,促进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4.3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备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进行课间操的学习和操练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与老师的学习,同学之间的观摩,班级之间的竞争,感受集体荣誉,团结协作的力量,这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4.3.1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班级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在共同进步同时培养健康友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深化自己与他人、个体与集体的认识,学会正确处理不同人际关系,健全学生人格。
4.3.2 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完成动作的规格与舒展程度,以及动作的熟练度是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重难点,需要学生利用体育课休息的时间或者课余时间去进行多次练习。因地制宜,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来组织学生练习,如两或三人为一组,通过一个人喊节拍,另一个人根据所喊的节拍来完成相应的动作。同学之间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巩固友谊,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注重团队合作的社会中,这无疑是具有积极的作用。
4.3.3 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在课间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动作的熟练度和动作到位的规格作为评分标准,进行个人与个人、组与组之间PK赛。通过比赛这一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认识竞争与合作、困难与挑战,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同时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目前存在的问题
5.1 运动强度需要根据年龄进行调整
学校的课间操活动多是以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同时进行的,共用同一个音乐。在此前提下,实施课间操的内容动作如果过于简单,运动强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达不到理想效果,且导致高年级的学生参与兴趣降低;如果动作难度降低,则不利于低年级进行学习和掌握动作要求。
5.2 活动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组织形式灵活,但由于舞蹈动作活动的幅度较大,开展的内容有时会受到场地因素的限制。如个别学校存在学生多但场地较少的现象以及活动区域受限的问题。
5.3 学校缺乏专业的教师资源
对于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内容的编排工作,要求相关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对于舞蹈的动作编排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就需要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来完成。而对于教学资源较差的学校来说,缺乏一定的专业性,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推行会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6 对策
6.1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应根据年龄差异进行
在舞蹈动作编排时应找到合适的强度,才能够使各个年龄段保持适宜的运动强度。不同年龄对于音乐的律动感知以及动作难易程度掌握有所不同。根据音乐节奏的特点,低年级实行一拍一个动作或者两拍一个动作的动作编排模式,高年级实行一拍多个动作的动作编排模式。在此模式下,同一首音乐便可以实现不同强度的运动要求,满足各个年龄段的要求。
6.2 学校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态度,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学校领导应提高对特色课间操活动的认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学校领导重视课间操的开展,会给相关负责的教师带来工作干劲,体育教师努力工作能够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在开展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同一的服装、轻器械等),对学校的经费有一定的要求。学校应加大对场地器材设施、教学资源的投入,完善教学资源,对相关负责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促进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开展。
6.3 完善班级间评比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对课间操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打分。评比工作可以安排两周统计一次,每学期结束后排出总名次。对于全校性的评比工作,学校需制定出评比工作细则,细则内容张贴在各班教室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清楚的认识。以此有效地提升学生在课间操活动中的体验感。
7 结论
7.1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更符合中学生性格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大部分属于外向型,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喜欢参与一些内容丰富、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活动。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改变传统课间操一尘不变的动作和形式,在大课间活动中融入现代潮流元素,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丝活力。
7.2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有一定的实施性
相比较而言,实施了特色课间操的学校,学校普遍反映,不一样的特色课间操给校园课间操的质量带来积极影响因素较多。相比于传统课间操,学生认为传统课间操会使人有疲惫感,不能带给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身体的动力。因此实施音乐舞蹈式课间操有一定的必要性。
7.3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有利于学生间沟通交流、释放压力
课间操舞蹈的学习和实施增加了学生间接触和沟通的机会,不同于往日书本之间的学习,而是通过集体活动去沟通交流共同学习。同时,不仅仅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更加突出表现在学生身心的放松和学习压力的缓解,以及对当代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帮助学生认知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社会的交往能力。
7.4 音乐舞蹈式课间操的实施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
学校体育功能取向的确立因素之一是学校教育管理层的体育态度。学校领导相当于火车头,无车头无方向。因此,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特色课间操的开展,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