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的战略前景
2021-09-10高志良
高志良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中国房地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惯性思维已不合时宜
中国房地产行业已高歌猛进20年,并由于带动40多个关联行业,从而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成为时代的宠儿。房地产企业曾是最不缺资金的行业,据称银行64%的资产和房地产开发有关,同时又因采取预售方式保证流动性,以及凭借夺目的业绩,能在二级市场上顺畅融资,所以,依靠充足的资金实力,许多企业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大规模扩张,其辉煌有目共睹。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房地产业过去那种严重依赖资源、严重依赖政策、严重依赖贷款的发展模式,面临极大考验。尽管政府以“稳”作保,但“房价不可能再涨10倍,行业规模不可能再涨10倍”,已成业内外共识。这是外部环境影响,也是行业周期改变的必然,即房地产业将由高增长期进入到平稳发展期。同时,由于我国一直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因此,一二线、三四线城市的房企将会分化加剧,优胜劣汰也将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过去那种靠规模擴张发展的思路,必须改变。本刊已连续报道数十家房企上市遇阻、资金周转困难的典型,其中便可管中窥豹。
概括来说,宏观层面上,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显现,房价上涨预期不再,特别是2021年以来,国家再就为促使资金向制造业流动,对房地产调控收紧了房企杠杆的扩张上限;而在微观市场上,随着各地购贷款政策的收紧,房企回款困难,又进一步加剧了房企信用风险压力,企业更难从银行得到资金支持。房企老板“有困难找政府找银行”的老式思维,在目前形势下已不合时宜。
注重品质时代必将到来
目前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突破40平米,紧缺时代已成过去。尽管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仍在,尽管房地产业仍是经济的重要支撑,但是,我们得承认,房子已从紧缺时代走到了过剩时代。而到了过剩时代的买方市场,不重视品质的企业会被逐渐淘汰,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
中央提出房地产市场要实现“良性循环”,针对的其实就是要防止房地产进入“恶性循环”:房子难卖回款难,回款难融资就难,融资难企业信用下降,又进一步加大销售难度。理想的状态当然是销售越多企业越宽松,也就是说,目前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应当从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消化,把现存的房子卖出去才是王道。
然而,销售的核心又是什么呢?过去短缺时代,房子炙手可热,但现在就要靠品质了,即在政策稳房价的统一前提下,就要求一看质量,二看服务。从这两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者投诉平台上的投诉来看,房子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问题,一直十分突出。有些质量问题比较复杂棘手,如房子的建设环境问题、销售证问题等,更有相当的问题是困扰房主的房子本身的细节问题,如漏水问题、精装修问题等。从投诉中可以感觉到,一些房企仍是惯性思维,态度强势,敷衍住户,这种落伍的做法,势必进一步使销售陷入困境。
形势逼人。未来房企的战略重点,一定会从重开发向重运营转变,从注重资产增值向更多关注服务盈利转型,这都是有关品质的内涵,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