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实践研究

2021-09-10徐振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6期
关键词:纲要理论课实效性

徐振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透视、分析存在原因,探讨提升“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05方案”)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2学分。教社科【2018】2号 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简称“纲要”课)3学分。“纲要”课学分的变化,体现出国家对“纲要”课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两年的开展的“四史”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发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用,“纲要”课更是责无旁贷。因此,“纲要”课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一、目前“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透视

一是学生缺少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凸显。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纲要”课教学内容丰富,理论性较强,部分教师一贯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法,照本宣科,不讲究教学方法,不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如学生专业和知识功底等,与学生沟通缺少,上课讲述不生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導致课堂枯燥无味,了无生趣,学生乏味到极点,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学互动少、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抬头率低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二是学生学习不主动,学习效果不佳,很难做到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体看来,部分“纲要”课教师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对相关理论的讲解很丰富,对问题探讨不够深入,学生对此问题的思考和想法究竟如何得不到衡量。从学生学习过程来观察,大多数学生比较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和梳理,以期毕业之际能在各种招聘考试中战胜对手或在考研中发挥作用。对国家、社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欠缺思考,存在“知其然”却不一定“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很少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没能很好地解决“真学”、“真懂”、“真信”和“真用”的问题。

三是育人效果有待提高。虽然老师常常说教,但部分大学生仍然表现出学习态度不认真、思想觉悟不够高。上课随意迟到,经常旷课或请事假,有些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太符合大学生的行为标准。

二、目前高校“纲要”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内在规律性,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和人民所作的“四个选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当前高校“纲要”课教学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有:

第一,教的因素。作为教师,不但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疏导作用、激励作用、转换作用和示范作用,其作用发挥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据调查显示:部分高校上“纲要”课常常是大班教学,面对不同专业、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很多老师仍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面对不同专业的混合大班学生,多数教师上课仍然用相同的PPT课件、教案、教学方法去讲授,教学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没有吸引力。老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让学生觉得思政课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凸显。

第二,学的因素。部分大学生由于认知错位,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功利心较强,更愿意学习对自己有帮助的课程或参加对未来有好处的活动。据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学习目标很明确,会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有选择性地学习。例如在考证方面,85%的大学生会在毕业前考完社会所需要的相关证书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等。他们的学习时间常常会选择在课后或上公共课的时候。因此教学中常常会看见部分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学专业课、背英语单词或做计算机考试题等,他们课堂互动少,也很少发言交流,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部分大学生还利用自己认为不重要的课程上课时间去校外培训学习才艺,并考取热门专业如舞蹈、美术、音乐等方向的资格证书,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会因为外出当裁判、打球赛或跑马拉松比赛而耽误思政课上课时间。这种认为有发展“钱途”、有实用价值就学的不良倾向和学习态度,影响着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严峻挑战。

第三,社会实践教育落实不到位。据调查显示,部分学校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甚至没有实践教学或将实践教学形同虚无的现象,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虽然有的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有详细安排,让学生在课堂上形式多样化地举行例如唱红歌、演讲比赛、知识讲解小沙龙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也能得到不同形式的锻炼,综合能力在不断提升。但走出教室、走出校外、在社会发展浪潮中亲生体验和感受社会带来的考验,能够用所学知识去应对面临的问题和考核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相对较少。

第四,综合因素。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是教室、电视、报刊杂志等,更多的来自网络。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载体可以获取全方位的信息。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和国际上负能量信息流的影响,导致思想抛锚、鉴别力削弱。

三、以“大学生讲思政课”为抓手,提升“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如何提升“纲要”课实效性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能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大学生讲思政课”是指面对学生不愿学、不想学、甚至厌学的现象,教师根据教学专题内容,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其中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自学,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自学为主,小组成员结合教学内容、视频、资料、数据等做成PPT,写出教案和讲稿,在班级“思政课讲课比拼”中展示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结合小组成员的力量,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有助于提升“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提升思政课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亲和力。

首先,坚持以生为本,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纲要”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编十一专题,上编:旧民主主义革命80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40-1919):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三个专题: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编: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1919-1949):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四个专题: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为新中国而奋斗;下编:社会主义建设69年(1949-2018):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四个专题: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例如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有的小组选择讲授“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专题,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学习,有的查阅资料、有的了解中国近代史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使近代的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各阶层纷纷开展反侵略斗争,在老师的引领下展开课堂讨论,很多同学都会发言交流,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对比老师“一言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兴趣浓厚。

其次,学生参与“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有助于在思想上调动学习主动性,形成“我愿学、我想学、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例如讲解“五四运动”时,老师辅导学生结合青年大学生关系国家命运、做有担任的一代大学生等问题讲解,将“五四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认真学好“纲要”课,有利于解决好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让他们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再次,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等全方位力量,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自觉学习思政课,从而提升教学实效性。例如在“纲要”课过程性考核方式中,通过学生讲课、师生评课的考核方式使同学们在“讲考评学”中提升能力;对上课认真、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同学加平时分;对在校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优秀、思想素质教高的大学生优先评优评奖;参加就业竞聘时个人思想道德素质考核放在第一位;将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和体验,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教师全程给予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教师对讲思政课团队的大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对形成的讲稿严格把关,对讲课效果准确评价,让学生在教师强有力的帮扶中发挥主体作用。

四、以“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

“纲要”课教学中教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專题式教学将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学生将关注的问题以“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方式理解掌握,教与学互通,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纲要”课采用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大学生讲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思政教学内容,在选择讲解主题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的关心时政新闻以及有关实际生活的民生话题,进而调动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完善所要讲解的思政内容。由于大学生自己更了解学生主体对思政教学的需求,因此这种实践教学活动将教学的主体成功的转移到了学生自己身上,不再是一味被动的接受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在学生给学生讲解思政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没有距离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的抒发自己对某些社会热点话题的看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自觉的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思政知识体系。

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纲要”课采用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思政学习。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大学生习惯性的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来了解各种资讯,因此大学生在问题提炼和讲思政课时可以发挥新媒体技术互动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沟通便捷等优点,建立一个方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新型平台,及时的了解思政新知识。在专题学习中提炼知识后,在学生自己准备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搜集有关与本课内容相符的核心价值观的素材,可以引用真人真事丰富自己的思政教学内容。

3.形成创造性的教学评价机制

“纲要”课采用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评价机制,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通过班级小组分配任务,根据讲解课堂的效果与质量进行评分,最终将这一部分成绩按照合理的比例纳入学生一学期的思政教学成绩中。老师可以在学生准备思政课的过程中对其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或帮助完善教学方式等,确保大学生主讲的思政课的课堂质量。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评分,也会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加学习思政课的兴趣。

大学生作为主讲站到思政课教学的讲台上,本身就是对听课学生的一种震撼、一种鼓舞。“大学生讲思政课”让青年人在青年人群体中形成号召力,这种教育载体产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语言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激发学习思政课的热情。总之,重视“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新瑞,叶文倩,刘慧.基于大学生视角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3).

[2]李晓瞳.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研究[J].社科纵横,2015(12).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05

猜你喜欢

纲要理论课实效性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效性探究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