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年如一日的何登棅

2021-09-10李乃庆

清风 2021年1期
关键词:庙会百姓

李乃庆

何登棅,字梦葵,江西德化人,任淮宁(在河南,清雍正十二年即1734年置县,1913年改名淮阳)知县近三十年,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后因父母老弱有病,辞官归家奉养,以终其天年。士民得知,制无数旗、伞,像护送大将出征和迎送皇帝出巡才举行的仪仗一样,为他送行。并沿路烧香祈祷,为他祭祀路神,祈盼路神保他一路平安。官民数百人,泣送百里之外,直到何登棅跪求大家不再相送,百姓才依依惜别。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陈州(今河南淮阳)是一个在全国名声显赫的地方。清朝雍正十二年(1764)陈州升为陈州府,陈州城一带设为淮宁县。陈州府领淮宁、太康、扶沟、西华、商水、项城、沈丘七县。在淮宁县设县的第十一个年头的乾隆乙未年(1775),何登棅奉命来到陈州府,出任淮宁县知县。

何登棅虽然来自遥远的江西,但他在赴任之前就对陈州做了深入了解:这里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定都之地,是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升起的地方,州城曾经是国、郡、州、府、县治所。所以,一到这里就怀有敬畏之心。

陈州府治所在西汉时期“社稷之臣”汲黯的卧治阁附近,淮宁县治所在钟楼东南侧,与汲黯的卧治阁相邻。何登棅到任后,既感到荣幸,又感到责任重大,因为这里人杰地灵,汲黯、晏殊、范仲淹、包拯、张咏……众多清官在此为官,可谓清官辈出之地。自己作为朝廷命官,如何才能像他们一样,不愧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百姓?所以,何登棅上任的第一天在自己的“大堂”上悬挂牌匾: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何登棅来淮宁县之前,州府和县衙行贿受贿成风,百姓怨声载道,上访者不断。何登棅的牌匾一挂,立即在州府和县衙引起震动,他不动而威,腐败之风很快得到遏制。他政不辞劳,当天的案卷,无论多少,一定当天审阅办理清楚,办公桌上从来没有积压的公文。在他的影响下,下级也都很快改变工作作风,不敢懈怠。经过“身教”,各级官吏形成雷厉风行的风气后,他又改变在大堂办公的做法,深入民间,在村子里办公。

一次,何登棅下乡巡查,路途中遇到两个要去县衙打官司者,其中一位是妇女。何登棅立即下车,直接进了他们的村子,就地解决,双方都很满意。何登棅看到这样可以减少很多过程,百姓节省了时间用于耕田,遂以此为例,经常下乡巡查,发现打官司者,就地办结。百姓有了诉讼之事也不再去县衙,而是等着何登棅的到来。提起何登棅,全县百姓无不称赞他是“父母官”。

借势庙会,繁荣经济

淮宁县城四面被龙湖环绕,龙湖的北岸有太昊伏羲的陵庙,几千年来,每年农历二月的太昊陵庙会经久不衰,既是百姓的祭祖盛会,也给淮宁县的物资交流带来很大的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何登棅看到这些,不仅要求官吏每逢庙会都到太昊陵给百姓服务,做好安全保护,并强调要通过庙会,弘扬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美德。他还亲自赋诗宣传庙会,鼓励百姓到这里进行物资交流。其《太昊陵庙会竹枝词》写道:“陈州西望路迢遥,绿遍春风柳万条;小艇苏堤何处去,烧香今夜听吹箫。一肩行李半腰泥,策蹇驱车日渐西;男女百千齐唱佛,皇陵竟作古招提!”

他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庙会文化、繁荣地方经济的措施,使太昊陵庙会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庙会,促进了淮宁经济的繁荣,深受百姓爱戴。

心系灾民,一夜白发

乾隆五十年(1785)是何登棅任淮宁县知县的第十个年头。这年三月,淮宁县遭遇少见的冰雹灾害,雹大如鸡蛋,境内平地雹深一尺有余,田里麦苗全被砸坏。冰雹过后,又刮起像火一样的红风。红风过后,又刮起黑风,白天犹如黑夜一般。夏季颗粒不收。到了秋季,庄稼开始长势很好,又遇上了大旱,一斗谷子卖三千钱。最重要的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不少人被饿死。

面对灾难,何登棅寝食不安,为自己不能抵抗灾难而哀叹,为自己在任期间出现饿殍而羞愧,一头黑发很快变成了白发。重阳节这天,他想到远离家乡,不能和亲人团聚,想到在淮宁十年的风风雨雨,和因为天灾而死去的淮宁县百姓,忍不住含泪写下了《重阳日偶题》:“小苑苍苍满眼秋,微风细雨入高楼。十年游子劳亲梦,一介孤臣渐白头。但得开樽看菊色,不妨落帽傍渔舟。重阳此地经多少,惭愧诸君展壮猷。”

乾隆五十一年(1786)秋天,淮宁县又遭遇蝗灾,境内飞蝗蔽日,坠地深达尺余,好端端的庄稼没有几日全部被蝗虫吃光。他一面上呈奏折,请朝廷赈灾,一面带领百姓自救:庄稼错过播种季节,不能再种,就种植蔬菜。他每日都下乡巡视,亲自监督和指导。在他的影响下,州府和县衙的官吏都下到乡村,与百姓一起种菜。措施得力,淮宁县百姓躲过劫难,没有饿死人。日夜操劳,仅几个月时间,头发全白。百姓看到他这个样子,心痛得落泪。

嘉庆五年庚申(1800)秋,淮宁县又遭遇特大水灾,农田可行舟,百姓房屋很多被淹。何登棅不顾自己的安危,亲乘小舟,舟上装载着救灾的钱物,逐户查看,按照极贫、次贫等情况,当即赈济,不让百姓因为水灾而让生活受大的影响。他连续数日,不仅白天清查,黑夜也逐村清查,直至天亮。同时,他倡导为灾民募捐,并第一个捐助。在他的感召下,淮宁县绅士、诗人雷方晓一次捐钱二百四十千助之。

为了防止出现疫情,他下令组织各地名医逐村检查、送药。赈灾及时,措施得力,淮宁县没有出现一例饿死人和瘟疫现象。为此,何登棅赋诗《淮宁被水查赈》:“农父迁渔业,秋田把钓竿。茅房窄小艇,老树立危滩。……”

嘉庆六年(1801)夏,由于头年遭遇水灾,淮宁县及周边几十个县,蝗蝻滋生。何登棅心急如焚,率领官吏和百姓到田间扑杀幼蝗。夜间打着火把扑杀,日夜不停。因劳累过度,大病一场。他不顾自己安危,依然带病带领官吏和百姓日夜扑蝗,让淮宁县免去了一场大的蝗灾。

为此,何登棅赋诗《扑蝻行》:“去年豫省水突至,五十州县无干地。今年蝻子何处无,眼看顷刻披软翅。农家二麦布黄云,终日扑蝻随官吏……”

重视文化,培养人才

何登棅在发展淮宁县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这里的文化事業。为此,写了很多鼓励兴学办学的诗篇,专门著书《石渠丛览》。为了淮宁县的学子有地方读书,在他的努力下,带头捐资整修位于县城西南隅的弦歌书院斋舍二十余间,倡导各界为来这里读书的捐助求学的费用,鼓励学子就读。

由于他的支持,弦歌书院学员猛增,每天书声琅琅。“弦歌夜读”成为淮宁县的“八景”之一。何登棅看到淮宁县有了好的读书场所,忍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了一首《赠岑春冈》诗,借助描景,书写自己欣慰的心情:“弦歌台畔画桥西,水绕城南漾满溪。桃蕊绽红三日雨,汉书浮白五更鸡。春风锦绣开怀抱,往事升沈入品题。玉案应成它日草,枫宸时廑在蒸黎。”

淮宁人杨立志,字卓然,号艮郭,很有才华,读书过目成诵,由于家贫不能入学,何登棅多方帮助,让他入弦歌书院读书。后升入国子监就读,为岁贡生,后成为诗人,有诗作《太昊陵》等传世,并善丹青。杨立志受何登棅影响,做官后一生造福于百姓。

何登棅在淮宁县知县近三十年,后因父母老弱有病,辞官归家奉养父母,以终其天年。士民得知,制无数旗、伞,像护送大将出征和迎送皇帝出巡才举行的仪仗一样,为他送行。并沿路烧香祈祷,为他祭祀路神,祈盼路神保他一路平安。官民数百人,泣送百里之外,直到何登棅跪求大家不再相送,百姓才依依惜别。

何登棅回到家乡不久父母即辞世。守丧期满,他赴京城路过淮宁县。城内居民得知消息,把他挽留在一座非常漂亮的绿野堂庭院,家家争相设宴款待,直至十日后,何登棅再三恳求,才让他离开。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庙会百姓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庙会经济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专题】逛庙会,过大年
三国演义
百姓闲趣
闹中取“景”话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