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育的分析与研究
2021-09-10王丽
王丽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教育观,侧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给予融合贯穿,形成具有思政色彩的育人观念,并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进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需求,也是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协同作用的表现。本文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必要性,探讨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之后就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案例进行剖析,以期通过多种途径,更加科学高效地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教育分析;立德树人
在2020年5月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深入挖掘课程教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增长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与见识,塑造良好的品格,争取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高等院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学府,要清晰明确课程的育人要素,要求学校的每位专业教师,都要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争取让每门课程都与思政教育紧密相关。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合进去,是高职英语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一、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必要性阐述
课程思政,主要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将学校基本课程当做育人载体的一种全新理念和实践活动,侧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也就是实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
首先,开展课程思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需求。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中国目前已经在改革开放旗帜的指导下,逐渐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时期,这个时期需要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社会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交际语言,对于英语的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国际事件动态。尤其是对于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讲,他们需要面临国际上诸多多元化思想与价值观的影响,需要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和交流,逐渐解决心中的疑惑。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推进,国外的很多留学生开始到中国学习,英语成了中外青年之间重要的交流语言工具。如何引导我国的大学生,在对外交流时拥有足够的自信,用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作为指导,在激烈动荡的国际社会中,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爱国主义信仰,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问题。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主动承担起课程思政的育人使命。
其次,开展课程思政,是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协同作用的表现。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偏重于单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存在的关联,也未将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发挥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协同作用,让高等院校英语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充分地显露出来,逐渐推动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二、高职英语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地开发高职英語思政教育资源。
以往的高职英语教学,教师比较重视学科的性质,关于英语学习的内容多采集于西方的报纸、杂志等文学素材,这些素材缺乏对西方文化的辩证批判精神。现阶段的高职英语教学课程,应该与课程思政理念巧妙结合,科学地提供提炼加工教材内容,融合中国元素,让学生在学习对比中,逐渐提高鉴赏与思辨能力,让英语教育逐渐形成由“教学”向“育人”不断地转变。
高职英语思政教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民主、自由、公正、诚信、和谐、友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文明、爱国、敬业、集体等,让英语教育更能体现出时代特征,实现思想性进步。高职英语课程开发思政资源,除了要从现有的主干教材着手,对其含有的思政教育元素深入挖掘之外,还要注意筛选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版本、西方媒体的报道与评论等。
(二)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所谓的“第一课堂”主要是与高职英语主干教材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收集、筛选、提炼思政教育的补充素材,并在提炼质量与数量上多努力,促使英语教育完成原有的教学目标之外,还能从最大程度上增强思政教育素材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还要将“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社团与教学竞赛活动,增强其英语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涉猎的范围较广,可以以英语社团的开展作为基础,利用英语演讲阅读与写作的机会,选取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选题,引导学生在辩论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明确的认知,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高职英语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分析
为了将“课程思政”更好地与高职英语教育融合,本文以《E时代高职英语综合教程1》Unit5 CultureDiversity的Speaking部分为例,关于文化多样性谈到两个话题。
话题一:不同文化身势语的表现方式是有差异的,包括接触距离、目光注视、手势等方面,比如日本人见面的时候鞠躬,中国人习惯握手等等。
话题二:谈论中外的重要节日“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Mid-Autumn Day中秋节”。感恩节对于美国人来说是重要的节日,他们会在此节日中狂欢购物,或者与家人团聚,享受美食,而中秋节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象征着团圆,也寄托了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家人也会聚在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传统的庆祝方式是吃月饼、赏月。
笔者课前通过学习通发布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知识储备情况,在开展Speaking案例教学时,在处理话题一前,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小视频,找出视频中出现的几处文化差异,然后让学生由此展开讨论和自由表演。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表演和讨论的方式,表现中外文化差异并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鼓励学生能既保留固有的东方文化习惯,又能接受外来的西方习惯。在处理话题二时,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感恩节的故事:二战期间,在海岸警卫队服役的士兵黑利出海在外,赶上感恩节,倍感孤独,于是认真思考感恩节“Thanks Giving Day”的意义,通过对感恩节顺序的颠倒,他深刻感悟到要向别人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于是他给他的祖母、父亲以及初中校长分别写了三封信,并同时收到了回信。在信里,他们都表示出了感谢之情。通过这些回信,作者有了新的感悟: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肯定自己的努力,并且表达谢意,对美好事物的褒扬,能够让人更深刻的体会人间的真情与感动。之后,让学生谈论中秋节对中国人的意义。
教学的知识目标:掌握不同国家文化的特质,记忆相关的单词以及短语、语法结构。
教学的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谈论中外文化差异:身势语和中外重要节日(感恩节和中秋节)的异同,理解单元主题--文化差异。
思政目标1: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培养学生感恩、爱家、爱国、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具体实施过程:1)课前活动。英语教师首先通过课前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文化身势语的了解情况,并对要学习的单词、短语以及重点句型的解说提前预习,为语言的学习清除障碍,引导学生多在课下查找关于感恩节和中秋节的资料。2)课堂活动。教师通过视频的播放和一定方式的启发,让学生在对话表演中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身势语的不同。通过预习学生已经了解到感恩节和中秋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将他们收集到的资料,以问答方式呈现出来。3)思维拓展:感恩节和中秋节有何异同?其意义何在?作为高校学子,你们会不会对他人表示感谢?表示感谢的缘由是什么?不表示感谢的原因又是什么?让学生深度思考西方思维方式与中国的思维方式有何异同?之后开展对话练习,让学生对于主题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展示,尤其是需要用到谈论此对话会用到的句型。如:What does Thanksgiving/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e for? Whats the typical food for this holiday? When do we celebrate it? With whom do peole usually spend it?让学生通过对话,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同时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思政目标2:重点培养学生对社会以及他人的感恩情怀,培养友善、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实施过程: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融入其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以及写作能力。首先,开展口语训练,分别通过问答、拓展性任务来完成。问答要与本课speaking部分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熟记的同时掌握文化差异;因为书上没有提供对话模板,拓展性任务需要结合思考,并通过查找与相关联的主题资料来完成。对于成绩完成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关的奖励。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语言文化:We all know that China has many traditional festivals. Do you all know their names?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anksgiving Day?what kinds of roles do festivals play in people's life?
老师讲述了感恩节的故事,然后可以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什么节日的时候会有跟黑利相似的感受?从而引出中秋节的团圆意义、在外游子思乡的情怀。对作者的书信内容进行联想。在脑海中感受一下作者的心路历程,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精神以及心灵的升华过程。
教学评价与反思:英语教师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在前期的教学准备阶段的学习平台上,通过上传课内外的学习材料,是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好地完成了思政教学目标。通过提问、启发等教学方式,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言使用能力,让学生听、说、读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课文的深入学习与作者感同身受的体验,让学生对于友善、和谐的价值获得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帮助其树立了更加自信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是简单的在课堂上照搬思想政治理论,而是通过特定的课程,深刻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涵,并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显化,最终在价值观、思想、情感、道德方面对学生形成正确引导。现阶段我们已经迈入了社会主义教育新时代,应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意识对于高等教育课程的积极促进作用,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努力,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高职英语教育的契合点,制定详细科学的教育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朱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9,(1).
[2]李楠.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育人路径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6).
[3]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学报,2018,(5).
[4]沈轶.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有效途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4).
(天门职业学院 湖北省天门市 43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