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智慧启迪智慧 以心灵感染心灵

2021-09-09韩怡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8期
关键词:班会图书心灵

韩怡

有效的德育启迪学生的智慧、根植学生的心灵。作为班主任,笔者在德育实践中,力图通过图书分享、主题班会和家校合作等形式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将意识转化为行动,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从分享图书到爱上阅读

阅读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不言而喻,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善莫大焉。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就要抓住图书分享这个形式和契机。

“小小倡议”打开班级建设之门。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很多,“分享图书”是一条重要的路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分享图书,既是学生德育实践的好时机,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好平台。图书分享需要一定的图书量,为了让班级图书角的书籍丰富起来,我倡议同学们捐出自己看过的好书籍,将其陈列在班级图书角供大家流动借阅,这既能让沉睡在家里的好书继续发光发热,也能为班级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把分享的理念潜移默化于学生心中。一段时间后,捐书的同学担心图书“翻旧了”,有的同学舍不得将自己心爱的图书捐出来,分享图书之事进展得不太顺利。

“微型班会”引导学生见微知著。“微型班会”用时短暂,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及时有效地进行教育。针对学生的担心与顾虑,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五分钟的“微型班会”来进行“分享图书能带给我们什么”的限时辩论。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还在讨论中明白了道理:分享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且书的意义不在于新旧,而在于它传播给我们的知识,如果自己的新书翻旧了,这说明喜欢看的人多,那这本书就越有价值,因为它带给更多人知识,也让捐书者更有成就感。

“营造环境”将好习惯进行到底。环境育人,润物无声。班级图书角成为流动的风景。同学们每天都能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渐渐地,也养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似乎是借来的书读起来更香,教室里,同學们津津有味读书的身影取代了你追我赶疯跑打闹的场景;在家里,阅读取代了看电视、玩游戏。同学们已经从分享图书到爱上阅读了。

学生从分享图书到爱上阅读,既彰显了班级文化特色,也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理、启智、育德。智慧的管理与引导,让班级文化建设提档升级。

从主题班会到知行合一

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一座桥梁,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发挥主题班会在德育中的作用,要做到切合实际、选好班会主题。教师要智慧地引导、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有行动体验,达到知行合一。

切合实际,选好主题。一次成功的班会应是师生就共同关心话题的双向互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热点问题,而贴近学生心灵的话题则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有一段时间,我们班语文老师因病请假,学生特别想念老师。作为班主任,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德育契机。于是,我把班会的主题确定为“感恩的心”。再如,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们就把六月的班会主题确定为“保护环境”。

智慧引导,全员参与。主题班会是一种集体性的教育,怎样做到学生的全员参与,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智慧引导。首先,要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感而发。如在“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上,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语文老师平时对大家点点滴滴的关心与教育,“唤醒”他们的记忆,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在这节班会中,我还指导学生折星星,用星星传递真心。当一颗颗星星放进许愿瓶,这满载思念、祝福与感恩的许愿瓶便凝聚成一股力量,一种象征,一段最温馨的回忆,班会的主题得以实现。

行动体验,知行合一。有成效的班会是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真实的行动感知来领悟道理,实现自我教育,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如在“保护环境”的主题班会中,学生就环保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于是决定通过行动体验来践行环保理念。这样,班级就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行动——为校园做一次清洁,争当环保小卫士。30分钟后,他们将校园里的可见垃圾全部清理干净。从这次活动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要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开始,从减少个人垃圾做起,“主动捡,不乱扔”,这样才能让身边的环境更美丽。

以主题班会为载体,把抽象的道德认知寓于生动的形式中,用真情实感触及学生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把意识转化为行动,促进学生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做到以心灵感染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

苏霍姆林斯基把家校合作称为“最完美的教育”。家长走进课堂,学校教育将散发着无穷的活力。

家长进课堂,课堂有滋有味。成长课堂向家长敞开,家长给孩子们不一样的课堂体验。有家长讲红色故事,让孩子们在课本之外领略革命先烈践行初心的崇高;有家长普及花卉知识,让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了解盆栽艺术;有家长示范糕点制作,在“临时厨房”的教室,让孩子们当一回“美食鉴赏家”……家长们带来的这些有滋有味的成长课堂,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给孩子们提供更宽广的学习平台。

学生走出去,学习乐趣翻倍。借力家长资源,学校把成长课堂搬到了教室外。如,在李宇欣家长的帮助下,我们班走进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在这里,近距离炮塔、远射程炮弹等先进的武器装备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在这里,一尘不染的军人的宿舍,整齐的衣柜、叠成豆腐块的棉被,让学生感受到军人的严谨与规范;在这里,训练场上响亮的口号,强大的气势,整齐的步伐,让学生感叹军队的威严与秩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的热情。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家校合作有时会陷入“学校唱主角、家长演配角”的怪圈,有时会出现家长重养轻教、重知轻行的现象。通过将家长“请进来”,带学生“走出去”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享受到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也为家校共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育人德为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要以不同形式的活动为抓手,用智慧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以真诚的心灵感染更多的心灵,让德育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责任编辑/黎修彦

猜你喜欢

班会图书心灵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班里有个图书角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