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传承雷锋精神

2021-09-09梁增杰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8期
关键词:雷锋法治道德

梁增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一百年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脈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对于发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现雷锋精神的传承呢?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探究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传承雷锋精神的基本途径。

观看雷锋视频,感悟雷锋精神

视频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好奇,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为教师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提供直观形象的展示素材。教师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形式生动再现雷锋事迹,介绍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毫无损人利己之心、自觉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雷锋》《少年雷锋》《离开雷锋的日子》《雷锋在1959》等影视作品片段。在学生心潮澎湃之际,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雷锋曾说过,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年仅22岁的雷锋因公殉职,他为人民利益而死……”从而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雷锋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但是在人生富有意义的转折中,他毅然选择了正义,选择了真理,选择了共产主义。因此,要永远向雷锋同志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做热爱祖国的人。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起张定宇、张桂梅、黄文秀等闪亮的名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患有渐冻症的张定宇奋战在抗疫一线,肩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在偏远山区,张桂梅用瘦弱的身躯托举起无数农村女孩的梦想;在脱贫攻坚战中,黄文秀用生命谱写出新时代青春奉献之歌……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堪称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鲜活教材,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乐于助人、不畏艰险前赴后继的雷锋精神,怀揣“甘洒碧血献青春”的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讲好雷锋故事,彰显价值引领

在传承雷锋精神时,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说教,而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讲好雷锋故事,走入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增强向美向上的力量。

笔者在讲授七年级下册“止于至善”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讲述“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冰窟舍身救人,用生命践行使命的英雄故事。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他家三代人都是护边员,接力在帕米尔高原上戍卫边疆。在护边生涯中遇到的危难险情不胜枚举,但他从未想过退缩与放弃。2021年1月4日,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年仅41岁。拉齐尼·巴依卡微信朋友圈的最后一条消息是他自己创作的诗歌《南湖》: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与担当/祖父这种精神是我家的一盏明灯……这是“至善”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也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诠释和伟大呈现。

因此,教师要多讲授一些体现雷锋精神的故事,通过演讲、朗读、微视频、故事比赛等活动,使体现雷锋精神的故事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这样雷锋精神才能深入人心,学生才能对这些体现雷锋精神的故事耳熟能详,逐渐形成散播爱心、助人为乐、甘于奉献、在困难面前不惧艰险的英雄气概,在危急关头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践行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雷锋精神不能流于形式,应该注重常规建设,落实到教师、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我们要用好用足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开出时代之花,结出育人的硕果。

在讲授“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主题时,笔者以自身经历作为课程资源,讲述了自己上班途中搀扶70多岁的盲人老大爷过马路的故事;讲述了在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位无助的父亲带着一直流鼻血的3岁小孩急匆匆去乌鲁木齐市看病,自己帮助他给孩子换了弄脏的衣服,塞住鼻孔并叫来出租车的经历……通过举手之劳带来的感动,触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知、情、意、行”的共融中养成良善美德。在教学中讲述这些富有温情与力量的故事,不仅能净化心灵、激发斗志,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把做好事当成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经历与思政课教学联系起来,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实践作业,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沙湾市敬老院义务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将雷锋精神宣讲同3月“文明礼貌月”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结合起来。

传承雷锋精神,不负时代重托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任,新时代用雷锋精神铸魂育人就是通过创新呈现方式,倡导学雷锋做好事。雷锋精神人人可学、日日可学、处处可为。学习雷锋精神,我们要明白雷锋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个认真工作的人,是一个对他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的人,他就在我们身边,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雷锋的榜样力量,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看得清、感受深,学得来、用得上,把雷锋精神转化为见贤思齐的自觉行动,在心灵深处生发出一种积极向善、向上的情怀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奋学习,让雷锋精神在心中生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代雷锋郭明义爱心团队从辽宁到湖北,跨越半个中国。郭明义爱心团队的一支小分队组织6辆客运大巴,装了30吨水果、10吨鸡蛋,历经3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武汉。“再苦也值得!”将这些物资先后送到雷神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后,志愿者赵鹏飞说,“我们就想多尽一份力,给医生、护士和患者们补充点营养。”2020年1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0后”护士甘如意在老家荆州,当她得知武汉封城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她不假思索、义无反顾地选择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当时所有的公共交通全部停运,她背着简单的行李,用了四天三夜骑行300公里返岗,逆行迎战,不负使命……

雷锋精神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弘扬雷锋精神,树立时代新风,献礼建党百年,践行使命担当,需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匠心独运,用实际行动唱好时代的主旋律,让雷锋精神成为新时代学生精神成长的阶梯,感召青少年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昂首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王娜娜

主持人:吴又存

武汉市解放中学思政课教师,“解放思政”教学主张的首创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荣登“中国好人榜”、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荆楚好老师”、荆楚楷模、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市道德模范、武汉市年度教师、教育部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编者。2019年3月18日,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发言。

猜你喜欢

雷锋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