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农村教育 无悔人生初心

2021-09-09华绪忠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8期
关键词:村小学校老师

华绪忠

他是一名平平常常的教师,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如春雨般默默滋润着祖国的花朵,用深沉的师爱触动学生的灵魂,激活学生的希望。他曾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教师”“师德标兵”,荣获“通山名师”等称号。他就是王剑晓,自1988年7月从师范毕业后,扎根乡村教育33年。

初涉教坛,苦练本领

大学毕业那年,王剑晓被分配到通山县原三源乡中学任教,怀揣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在万物即将丰收的金秋九月,他踏进校园,走上讲台,开启了教师生涯。他担任初二(1)班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当他走进教室,看到那一双双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时,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涌上心头。为了让这些农村的孩子茁壮成长,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王剑晓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精心备课,用心上课,专心批改作业。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开展,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接踵而至,给了他当头一棒。一方面,即使他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课后认真反思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课堂教学效果却依然不够理想;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对新老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渐渐褪去,一些调皮的学生开始扰乱课堂秩序。沮丧、无奈、失落等负面情绪充斥心间,就在他快要被困难击倒的时候,学校开展了“每周一讲”教研活动,这成了他的“及时雨”。通过观摩学习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王剑晓学会了从实践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始注重将所授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沉淀,他学以致用,怀着忐忑而澎湃的心情上了一堂公开课。评课老师针对他的不足提出了意见,并与他一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老师还用自己的教学实例现身说法,帮他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突发教学情况,并传授给他随机应对的方法。此外,学校领导也一直关注他的成长,不断为他提供宝贵的锻炼机会。王剑晓的进步是巨大的,当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时,当班级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时,当家长为孩子肉眼可见的提升感到振奋时,他流下了欣慰的泪水。领导和同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坚定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决心;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让他感受到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幸福。

勇挑重担,克难奋进

楼下村小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偏远贫困山区,长期以来没有老师愿意去这所学校任教。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王剑晓主动请缨调入楼下村小担任校长。受地形复杂、交通闭塞的困扰,楼下村小的学生往返学校需要经历漫长的翻山越岭过程。下午放学后,老师需要将这些分散居住的学生一个一个安全送回家。父母去看望他,见此情状后直言:“这么艰苦,工资又只有一丁点儿,咱不教书了,回家去!”王剑晓坚定地说:“不行!还有这么多孩子等着我上课呢。”那时,他就下定决心扎根在这所一穷二白的乡村学校。当地村民还记得王剑晓挑着一担沉重的行李,步行几十里崎岖的山路来到楼下村小的情形。当时校舍是低矮的破旧木屋,下雨天到处漏水,刮风时整个房子都在摇晃。风吹雨淋,老师无法安心教学,学生无法专心学习。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下定决心改善办学条件。在与村干部统一意见后,他利用节假日四处筹资,争取到资金后,他又和村民一起平地、搬砖,最终一间间崭新的砖瓦结构教室拔地而起。作为一名校长,他爱校如家,勇挑重担,将一所曾经没有老师愿意来的学校,办成了让社会满意、群众放心的学校。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王剑晓坚持了整整5年,他已和这片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土地融为一体,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好老师。

之后,王剑晓因工作需要被调往洪港小学。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上学期,王剑晓罹患胰腺粘液性腺瘤与胆囊炎。医生建议立即手术,然而做手术前他还在担心学生的考试,做完手术后不等身体完全恢复好,在身上还留置有胆肠减压管的时候,他就马不停蹄地来到学校给学生上课——他离不开热爱的三尺讲台、离不开可爱的孩子。当他拖着疲惫而消瘦的身体吃力地迈上讲台时,教室里忽然响起雷鸣般热烈的掌聲。后来王剑晓对同事提起当日的掌声时感慨万千:“太感动了!就是这份感动,成为我工作的幸福感与动力的源泉。”他只能坐着上课,板书都很吃力,可从没落下一节课。他的声音虽不洪亮,但很清晰,像一股永不枯竭的温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王剑晓始终怀揣着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巨大热情,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计名利,无私奉献,躬耕在乡村教育的热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茁壮成长的学子,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对基层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担当。即使遭受病痛折磨,他也从不退缩,如同蜡烛般燃烧自己,照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品质,需要教师用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田。王剑晓认为爱是教师的天赋,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爱就是关怀。梅荣是班上的困境生,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梅荣性格孤僻,不与人交流,经常迟到、旷课,作业不按时完成,总是磨磨蹭蹭,马马虎虎,常因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大打出手。王剑晓看在眼里,他采取的措施不是训斥、挖苦,而是像父亲一样去开导、关心、爱护这个自小缺乏双亲关爱的孩子。梅荣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情,慢慢地,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爱就是尊重、信任。那年夏天,陈成——那个老师们印象里肤色黝黑、身形瘦小、很少与其他同学来往的男孩,选择了辍学。王剑晓知道后,第一时间到陈成家里了解情况,得知其家庭经济困难且自身又厌学后,他自掏腰包替陈成交了学杂费,又及时召开班会,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他的努力下,渐渐地陈成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最终成功融入温暖的班集体之中。可见,尊重、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王剑晓认为,尊重学生首先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他时刻提醒自己,教师不能盛气凌人,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而是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信任学生就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爱就是责任。在王剑晓看来,爱学生既要深入地爱,更要理智地爱,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应做到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表现出深刻的理智态度,既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得失和苦乐,更应着眼于其未来的长远发展。

33年教书育人之路,王剑晓收获了一份份充实深厚的情感。他无愧初心、无悔青春。他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责任编辑/王秉乾

猜你喜欢

村小学校老师
坚守村小23年,爱心留乡间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丰城市招聘218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小任教
村小校本教研“养颜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