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视野下民族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1-09-09郝应钦
郝应钦
摘要:本文主要对于教育在民族融合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以期通过民族教育使得众多的少数民族能够与汉族的融合,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全面的发展。在学界关于民族融合的争议中,选定了本文所指的民族融合,并介绍了教育的内涵与功能,再从教育的功能入手,分析教育能够对民族融合与发展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融合 教育 教育功能 民族教育
一、民族融合含义
(一)民族融合
《辞海》中对“民族融合”的定义是:“在共产主义的基础上,民族差别逐渐消失,世界各民族形成为一个共同的整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社会,民族的差别依然存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各民族间共同性将逐渐增多,差别性会逐渐减少。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后,经过很长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精神面貌趋于一致,民族差别完全消失,世界各民族将融合为一体。指历史上一些民族(或其一部分)自然形成为一体的现象”。可见它实际上是将民族融合分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民族融合”。
(二)民族同化
“民族同化”的概念,《辞海》 作了如下定义:“民族同化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失去民族特点而成为另一民族。历史上有两种:强制同化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民族实行同化政策,采取强制措施,迫使他们改变本民族特点,这是民族压迫的表现。自然同化是在长期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落后民族受先进民族影响自然改变本民族的特点,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据此,二者(强制同化和自然同化)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依靠政治强制手段来推行,而后者则依赖于经济文化的自然融合。
二、教育促进民族融合
(一)教育促进少数民族个体发展
在教育中,个体发展具有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要求。迁移到少数民族的发展,也是如此。首先,少数民族自身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一员,有着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即一方面要实现社会化,使自身融入到主体民族的发展中,以达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自身还要实现其个性化,保存自身的特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才能构成中华文明异彩纷呈的璀璨。其次,少数民族的成员即少数民族的民众也有着自身社会化和和个性化的需求,一方面,少数民族的成员有着社会化的需要,他们需要不断的融入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扮演社会角色,习得社会生活的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尤其一些少数民族人民已经逐渐走出民族聚居区,走进更为广阔的民族范围中,因此必须通过教育与学习,来满足和推动自己融入进新的环境;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成员也有个性化的需要,他们需要通过教育,发展和培养自身的个性,保存特殊的技能,从而获得个体性的最大发展,在生活范围内得以发挥自身独特的力量。
(二)教育促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
1.教育的经济功能对少数民族融合的推动
教育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首先,教育功能体现在劳动力的培养上,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一方面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现代教育有利于国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促进科技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培养科技人才,从而推动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总而言之,教育能够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民族的实力和竞争力,然后形成良性的循环,不断的向前发展,逐渐走上现代化,缩小民族差距,扩大民族的共同特征,更好的融入主体民族,与主体民族共同发展,最终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
2.教育的政治功能对少数民族融合的推动
教育还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首先教育能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人才,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其次,教育有助于政治信息的加工与传播,影响社会舆论;再次,教育能够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从而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最后,教育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打开思维的广度,理解和尊重有助于政治上的求同存异。伴随着教育这一系列功能的实现,能够推动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感,习得共同的社会规范,拥有共同的发展的目标,通过教育和学习,可以增进民族之间相互的了解,提高他们政治参与的能力,参与民族决策,保护自身利益,行使民主权利的同时,也能够为其他民族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議,加强沟通,更好地融入到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态中去。
3.教育的文化功能对少数民族融合的推动
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首先,教育能够传递、传承文化,将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积累的知识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传承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文化的世代积累,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民族的发展进化积蓄精神力量;其次,教育有助于文化交流与融合,教育一方面能够传递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也会吸收和引进其他民族的的不同文化,让受教育者认识和理解其他民族的先进、优秀文化,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去粗取精,教育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再次,教育就有文化选择的功能,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材料的摘取,会自觉地选择优秀的文化,积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丰厚强大的民族底蕴,才能够在保持自身特征的情况下积极融合,不至于在融合的过程中走向消亡;最后,教育具有文化批判和创新的功能,通过教育训练民族成员自身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批判中创新发展,以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从而在漫长的民族融合中保存自身的特色。
4.教育的人口功能对少数民族融合的推动
教育的人口功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少数民族的融合。正如前文探讨教育对于民族个体性发展的影响,对民族成员——民众自身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将这种个体以量的方式聚集,便是教育对于人口的作用。首先,现代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教育能够提高劳动技能,教会制造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率,这就避免了原始、奴隶社会时期通过大量繁殖后代来维持生产的模式;其次接受教育能够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教育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在民族的代际繁衍中,逐步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优秀的民族总是有诸多相似,而诸多的相似点,可以使得民族融合变得更为容易;另一方面,教育有助于人口得迁移,教育使人们通过间接经验对更广阔的生活环境有所认识,并且拥有迁移的生存技能和迁移的工具,而这种迁移,就会不可避免的各种不同文化间交流,长期、广泛的交流的结果,便会最终形成民族的融合。
三、促进民族融合发展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相信教育在促進民族发展与交流、最终促进民族融合这一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那么这种功能如何实现呢?那就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从支撑力量上看,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自身都应该致力于此。主体民族应发挥其已有的经济实力和已有经验,为少数民族教育提供可靠的资金、技术、人员支持;少数民族自身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需要,认识到民族融合于自身的利弊,认识到教育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进取,积极推动和鼓励本民族人民接受教育。
从内容上看,应该增强少数民族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编写适宜的教材,开发教学材料。紧跟时代发展,应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享受时代发展的新成果,是民族发展进步的应有之义,而享受这一系列的经济、科技、文化上的成果,则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技能则经由教育来实现,而鉴于现代知识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必须强化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时代性。
从具体的建设上,应该增强少数民族教育机构设置的广泛性,从而增强教育的受众,教育机构的广泛覆盖;还要强化少数民族教育教师的配备,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专职教师,在有独立民族语言的民族地区,培养双语师资,进行双语教学,这些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有了尝试,世界历史当中,也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观摩、研究和学习。
总而言之,教育在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的融合当中能够起到一系列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尤其重要的是深入探讨这种民族教育具体应该如何开展与实现。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的民族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民族教育方兴未艾,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研究,鼓励与支持,以期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平等地享有时代发展成果,增进民族和谐,最终达成民族融合,形成一个具有强大的中华民族合力。
参考文献:
[1]辞海(下)[M].上海辞书出版社.
[2]彭建英.关于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战争.[J].西北史地.1995(1).
[3]金炳镐.,毕跃光.我国现阶段不宜提“促进民族融合”[J].西北民族大学报.2010(3).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莫岳云.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的当代思考——兼论李维汉对民族融合的理论贡献[J].广东社会科学.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