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与风险防控
2021-09-09吴学福
吴学福
由于普惠金融业务具有信息不对称、经营成本高、业务风险高等一系列难题,导致业务发展缓慢。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崛起,商业银行业务特别是零售金融业务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而数字化转型为商业银行解决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为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开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困境
普惠金融作为商业银行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发展领域,无论从业务构成还是经济效益对银行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顺利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并控制好成本和风险成为未来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由于自身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导致了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中除了普遍存在的普惠金融风险高、成本大的问题外,还存在其他社会性问题。
银行面临客户信息不对称
普惠金融业务的目标客户多为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该类群体正是由于传统征信系统数据缺失或无法满足条件等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无法正常获得银行信贷等金融业务服务。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是通过客户经理持续、高频率走访客户,赋予基础业务人员一定的审贷业务权限。该模式在业务单一、管理灵活的小型金融机构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很难在银行体系内推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普惠金融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面临普惠金融业务成本过高
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成本过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例,银行往往机构庞大,从业人员众多,为了防范经营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内部设有严格的风控制度和管理层级,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和灵活性,无法适应普惠金融额度小、业务频繁等特点。另一方面,大型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时往往要实地走访客户、全面客户评级、审慎的信贷审批、全程的贷后管理等。面对小额普惠金融贷款业务,也采用同样的业务流程,业务服务与管理成本过高,不具有商业可持续性。
银行面临更大的社会责任
大型商业银行,尤其是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更大的社会责任,需要积极支持各项社会资金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融资环境。而普惠贷款面对的客户往往更需要银行的资金支持,但由于业务产品、流程和制度等原因,往往无法获得所需的信贷支持。金融供给侧改革正是力求能解决相关问题,银行作为社会主要资金供给方,有义务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数字化转型助力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逆28定律的现象越来越多,以余额宝、蚂蚁花呗、零钱通、颗粒贷、天天基金网等为代表的网络金融迅速崛起,不断抢占银行的小额零售业务。面对时代潮流变化,大型商业银行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普惠业务发展路径,即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交互平台,解决普惠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业务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实现数字赋能。而其中数字化赋能的真正含义是通过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对原来传统业务的突破,实现流程优化、业务拓展、管理提升,而不是简单的线下业务搬到线上网络。
数字化转型有利于解决普惠金融业务信息不对称问题
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不断推进,数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数字资源整合和共享不断加速推进,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共享数据端口开放,数据孤岛被不断打破,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大型银行可以与外部数字平台对接,实现自动、实时、低成本获得包括工商注册、税务缴交、水电用量等重要信息,通过数字交互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系统运算,为普惠金融的風险评估和信贷审批提供数字技术支撑,切实解决了长期困扰银行的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
数字化转型有利于解决普惠金融业务成本过高问题
从客户端角度看,随着数字化不断深入,线上渠道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客户可以直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第三方线上渠道等不同途径获得银行数字化服务,从而大大减低了银行固定资产和人员的投入。从银行端角度看,金融科技的持续发展,数字化交互平台建立,使得普惠金融业务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标准化的线上普惠金融产品,实现了客户线上申请和审批,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使普惠金融业务具有商业可持续性。
数字化转型有利于解决普惠金融业务风险过高问题
数字化转型后,银行可以建立具有数据对比校验、可疑行为分析、风险实时监控预警等功能的自动化、流程化、智能化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从而实现风险的实时监控。同时自动化的风险控制系统减少了人工介入和干预的可能性,降低了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且,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业务深入开展,将拓展整体客户基数,根据大数定律,能有效地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数字化转型助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随着5G技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技术积累雄厚、数据资源丰富等特点,构建数字交互平台,加快数字化转型。
创新数字化普惠金融产品体系
数字化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方面,从渠道拓展角度看,应继续大力推进手机银行、手机APP、微信渠道、第三方系统嵌套、无界开放银行(AIP Bank)等渠道,提高线上普惠金融产品的覆盖度,提供包括线上理财、小额贷款、支付结算等在内的便捷服务。另一方面,从客户潜能挖掘角度看,围绕客户需要,以创新为手段,以金融技术和大数据为支持,不断创新普惠金融产品,通过实时连接客户和数据平台,系统自动化、智能化运算挖掘客户需求,实现普惠金融业务精准营销推荐。
创新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随着5G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我们迎来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银行应主动顺应时代趋势,打破行业边界,为普惠金融客户提供各场景下金融解决方案。具体部署上应注重整体经济生态圈的金融开发,如针对电商平台,即可以向下发展个人普惠金融,也可以向上发展普惠企业信贷,实现数字信息流、金融资金流和产品物流的融合。
创新数字化普惠金融风控系统
大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构建高效、智能、实时的风险控制系统,通过对产品的不断更新、风险模型的迭代升级、数据对比校验、提升数据准确性等手段,实现高效的风险预警和防控。同时,建立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人工智能自动信贷审批、业务控制和管理,降低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实现以上三方面功能,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搭建数字化交互平台(DIP),即由数字化产物、人员、流程和操作界面组成的,可与外界进行交流互动并能进行人工智能化运算与处理的平台。利用数字交互平台,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优化,实现大数据的自动化挖掘整理、客户评估分类、产品设计销售和客户风险控制。数字化交互平台可以连接多家外部合作伙伴,最终达到银行根据合作伙伴的需求,将多项金融功能进行定制化组合并封装嵌套入各个线上渠道,满足各方的个性化金融需求,降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成本,促进网络效应的发挥,而银行则处于该网络的核心地位。
建议与展望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对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和风险控制上,还体现在数字化交互平台对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升、数字系统化风险控制、大数据挖掘客户潜能、获客渠道优化拓展等诸多方面,将影响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渠道管理、内部风险控制、产品设计与营销、管理权限与操作风险控制等方面。可以说数字化将对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实现从内到外的整体改革和提升,也是未来银行的必由之路。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
参考文献:
[1].张爽,何佳讯.数字化交互平台、价值创新突破与核心竞争力再造[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罗长武.国有大行发展普惠金融路径探析[J].《福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