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之花,只为中国

2021-09-09张圣瑜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黄文秀青春

张圣瑜

文题

青春,一个被赋予太多憧憬与希望的词语,一段被寄寓无限担当与荣光的年华。21岁的周恩来组建“觉悟社”,践行着年少时许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28岁的毛泽东与一群年轻人在南湖的红船上,完成了建党的历史使命;24岁的贵州土家族女孩儿周承钰,成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指挥员;30岁的“时代楷模”黄文秀,用她年輕的生命履行了一名扶贫驻村干部的职责……他们用青春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用青春唱响属于时代的乐章,正如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片尾曲所唱: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选择的权利……生命可以老去,唯有荣耀绚烂天地……

读了以上材料,正值18岁的你会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你的青春会有怎样的选择和定义?

还记得央视主持人康辉曾借着《青春》唱道:“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虽然青春不在,可是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向着青春的心,对年轻的人儿有着美好的期待。确实,正值青春的年轻人就如太阳,照亮着前方的道路,温暖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我们从这片土地上升起,也终将在这片土地上逝去。

似乎每当我们提及“青春”这个词语,浮现在眼前的都是盎然春意、夏花璀璨。的确,青春是一段被赋予了无限生机与未来的美好年华,而青春的笑脸,亦是不掺杂任何修饰的放纵。在这段灿烂而又稍纵即逝的日子里,我们唯有趁风华正茂,挥斥方道,才能使短暂的青春变为永恒的价值。都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即使是微小的花,也尽全力绽放出最美的姿态,所以即使是最渺小的我们,在没有人看到的角落,也要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

几个月前,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队员们在央视舞台上唱起《少年》,即使他们不再年少,可当他们唱出“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时,无论是台下还是电视机前,依然有无数的观众被他们的活力所感动。几十年前,曾经是少年的他们发挥自己理工学霸的特长“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因为这是他们认为对于自己青春时光最好的诠释。祖国的伟大建设正当其时,吴毓鸣等前辈们永远是我们新一代青年自请长缨、奋斗报国的英雄榜样。当传承的青春精神与当下的青春风华相映照,意味着青春接力棒的接续,意味着我们也应像他们那样,不畏风雨,不惧艰程,用奋斗作为生命最绚丽的底色,开出用血和泪结成的奋斗之花。

中国的青春之花绝对不只是上个时代的代名词,放在现在这个时代,它依然有着最为动人的力量。面对国家脱贫攻坚战政策取得的初步胜利,我们不能忘记,有许多青年扶贫干部牺牲在了扶贫的道路上,黄文秀正是其中一员。黄文秀是2016年北师大硕士毕业生,面对外面的精彩,这个从山里走出的女孩决定走回山里去。正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中所提到的那样“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年仅三十的黄文秀永远定格在她最美好的花季。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把青春挥洒在土地上,让青春在扶贫一线闪耀。

记得基辛格曾经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深深相信这段话,我也坚信,这些勇敢的人中,不乏正值青春的人儿。就好像“青春无悔护青山”,这是湖北南漳护林员田涛的青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当时年仅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而现在依然年轻的勇敢的我们,更应尽到这一份责任,不必犹豫,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我们的事业可以微小,但是我们的志向决不能浅薄;我们的花可以小如米,但也一定要开得坚定。

青春的花,向阳而生;青春的我们,只为中国!

(编辑:李跃)

评点:张晗

文章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作者不只是从个人出发,而是把文章的论点放到了社会乃至国家这一更高的层面上。而对此的把握,也体现了作者的民族心和国家荣誉感,更好地衬托了十八岁青春少年们的思考和感悟。而无论是最新的清华大学高龄校友们的合唱还是“感动中国”的扶贫干部等素材的运用,不光是精准把握了主题的方向,也体现了作者一定的新闻素材积累能力。

猜你喜欢

黄文秀青春
黄文秀:返乡扶贫 奉献青春
《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故事》
缅怀“最美奋斗者”黄文秀
西华县审计局: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会议
青春之花,绽放在扶贫路上——缅怀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幻青春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